Predictive value of combined testing for immunoglobulin binding protein 1 in serum and urine in lupus nephritis
-
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和尿液联合检测免疫球蛋白结合蛋白1(IGBP1)在狼疮性肾炎(LN)中的预测价值。
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LN患者60例为LN组,选取同期诊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60例作为SLE组,比较2组血清IGBP1、尿IGBP1水平,并分析血清IGBP1、尿IGBP1单独及二者联合检测对LN的预测价值。
结果LN组血清IGBP1、尿IGBP1水平高于SL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GBP1、尿IGBP1是LN的影响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IGBP1、尿IGBP1、联合检测LN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6、0.834、0.902, 约登指数分别为0.533、0.533、0.666, 血清IGBP1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5.0%、68.3%, 尿IGBP1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53.3%、100.0%, 联合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78.3%、88.3%。
结论血清IGBP1、尿IGBP1在LN患者中呈高表达,二者联合对LN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predictive value of combined detection of immunoglobulin binding protein 1 (IGBP 1) in serum and urine in lupus nephritis (LN).
MethodsA total of 60 LN patients were selected as LN group, and 60 SLE erythematosus (SLE) patients in the same period were selected as SLE group, the serum IGBP 1 and urinary IGBP 1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the value of serum IGBP 1, urinary IGBP 1 and their combination in predicting LN was analyzed.
ResultsSerum IGBP 1 and urinary IGBP 1 in the L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SLE group (P < 0.05). 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serum IGBP 1 and urinary IGBP 1 were risk factors for LN (P < 0.05).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 curve revealed that the area under the curve (AUC) for serum IGBP1, urinary IGBP1, and their combined detection for LN was 0.856, 0.834, and 0.902, respectively. The Youden index was 0.533, 0.533, and 0.666, respectively. 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serum IGBP1 were 85.0% and 68.3%, respectively. 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urinary IGBP1 were 53.3% and 100.0%, respectively. 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the combined detection were 78.3% and 88.3%, respectively.
ConclusionSerum IGBP 1 and urinary IGBP 1 are highly expressed in LN patients, and their combination has a high predictive value for LN.
-
狼疮性肾炎(LN)是由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引起的一种肾脏炎症[1-2], 临床表现为水肿、高血压、尿量减少、蛋白尿、血尿、贫血等,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出现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预测LN的发生和病情变化对于及时诊断和治疗非常关键。免疫球蛋白结合蛋白1(IGBP1)是一种在肾脏疾病中具有预测价值的蛋白质[3]。IGBP1在肾小球中的含量与肾损害程度相关,且研究[4]已证明IGBP1在肾脏疾病中具有一定预测价值,但其对狼疮性肾炎的预测价值鲜有报道。本研究纳入60例LN患者,探讨联合血清和尿液IGBP1检测对患者的预测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诊治的LN患者60例为LN组。纳入标准: ①符合《中国狼疮性肾炎诊断和治疗指南》[5]中的诊断标准者; ② 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5分者; ③患者和(或)家属均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 ①有器质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肝病或并发肿瘤)者; ②对本研究用药过敏者; ③合并肾功能不全(包括尿毒症期)、狼疮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者; ④正在使用激素类药物或免疫抑制剂治疗者; ⑤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女性; ⑥合并精神障碍,无法配合研究者。本研究选取同期在本院接受治疗的SLE患者60例为SLE组。纳入的患者符合SLE诊断标准,且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有精神疾病史及合并LN、其他重要器官疾病、恶性肿瘤及正在接受其他治疗的患者。2组患者基线资料(年龄、性别、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表 1 2组基线资料和临床资料比较(x±s)[n(%)]组别 n 年龄/岁 性别 病程/年 SLEDAI评分/分 尿素氮/(mmol/L) 24 h尿蛋白定量/g Scr/(μmol/L) 男 女 LN组 60 35.70±4.39 14(23.33) 46(76.67) 4.20±1.07 8.30±2.45 9.45±2.43 2.66±0.74 114.47±33.41 SLE组 60 35.53±4.55 17(28.33) 43(71.67) 4.40±1.03 7.12±2.36* 7.18±2.10* 1.73±0.44* 85.30±25.17* LN: 狼疮性肾炎; SLE: 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DAI: 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与LN组比较, * P<0.05。 1.2 方法
空腹状态下采集患者静脉血5 mL, 3 000 r/min离心10 min, 离心半径15 cm, 将血清分离,置于-80 ℃的冰箱中待测,应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试剂盒来自青岛菲优特检测有限公司)对IGBP1进行检测。
1.3 观察指标
① 临床标准: 口腔/鼻溃疡、不留瘢痕脱发、炎症性滑膜炎、急性或亚急性皮肤狼疮,可观察到2个及以上的肿胀关节或僵硬关节,浆膜炎可参考尿蛋白/肌酐, 0.5 g/24 h的蛋白与红细胞管型,神经系统症状以癫痫发作、精神疾病、脑炎、多发性神经炎为主。溶血性贫血: 在血液学检查中,如果1次白细胞计数低于4×10 μ/L, 或者1次淋巴细胞计数未超过1×10 μ/L, 或者1次性血小板计数低于100×10 μ/L。免疫学标准: 抗核体含量处于升高趋势,抗ds-DNA处于升高状态,抗Sm呈现抗体阳性,狼疮抗凝物阳性、梅毒血清学试验假阳性,抗心磷脂抗体中高滴度或至少高于正常值的2倍,抗2糖蛋白Ⅰ阳性,补体C3、C4、CH50含量低,无溶血性贫血者Coombs试验阳性。在SLE诊断标准基础上,与以下任意1项相符即可确诊为LN: 患者1周内3次尿微量白蛋白处于正常值以上,尿肌酐/尿蛋白在0.2 mg/mg, 或24 h尿蛋白定量>150 g, 或1周内3次尿蛋白定性呈阳性; 离心尿每个高倍镜视野红细胞在5个以上; 肾穿刺组织病理活检异常; 肾小管或肾小球功能异常。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分析血清和尿IGBP1等数据,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 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行t检验。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对LN的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AUC)为0.7~0.9时有一定预测准确度, AUC>0.9时预测准确度较高。影响因素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血清IGBP1、尿IGBP1比较
LN组血清IGBP1、尿IGBP1水平高于SL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图 1。
2.2 血清IGBP1、尿IGBP1对LN的预测价值分析
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IGBP1、尿IGBP1预测LN的AUC分别为0.856、0.834。血清IGBP1、尿IGBP1两者联合为因变量,以血清IGBP1、尿IGBP1为协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GBP1、尿IGBP1是LN的影响因素(P<0.05), 见表 2、图 2。二者联合=血清IGBP1+(2.684/2.271)×尿IGBP1, 两者联合预测LN的AUC为0.902, 见图 3、表 3、表 4。
表 2 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指标 B S. E. Wald 显著性 EXP(B) 95%CI 下限 上限 血清IGBP1 2.271 0.691 10.793 0.001 9.691 2.500 37.572 尿IGBP1 2.684 0.799 11.269 0.001 14.64 3.055 70.157 表 3 血清IGBP1、尿IGBP1预测LN的价值检验项目 AUC 标准误 渐近显著性水平 95%CI 血清IGBP1 0.856 0.033 <0.001 0.792~0.920 尿IGBP1 0.834 0.036 <0.001 0.764~0.904 二者联合 0.902 0.027 <0.001 0.850~0.954 表 4 血清IGBP1、尿IGBP1预测LN的相关指标及最佳临界值检验项目 最佳临界值 敏感度/% 特异度/% 约登指数 血清IGBP1 1.65 85.0 68.3 0.533 尿IGBP1 1.90 53.3 100.0 0.533 二者联合 — 78.3 88.3 0.666 3. 讨论
LN是由SLE引起的一种肾脏炎症[6], 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未完全明确。根据当前研究[7], 免疫系统异常激活被认为是导致LN的关键因素。在SLE患者中,自身免疫细胞攻击身体自身的细胞和组织,导致大量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中沉积,进而引发肾小球受损和炎症反应。这些免疫复合物还能激活肾小管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并释放炎症因子,进一步损害肾脏功能。此外,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以及感染等因素也可能在LN的发病中起到一定作用。由于该病需要及时治疗,因此尽早诊断尤为重要。
IGBP1是一种细胞内的分子[8],它在正常细胞中主要负责调节细胞骨架、细胞信号转导以及细胞凋亡等重要的生物学过程。因此, IGBP1被视为LN的一个潜在治疗靶点。本研究比较LN与SLE患者的血清和尿IGBP1水平,结果显示,相较于SLE患者, LN患者的血清和尿IGBP1水平显著更高,原因在于IGBP1作为一种免疫调节分子,在多个生物学过程中都可能发挥关键作用。因此,在LN患者中, IGBP1的表达水平显著增高[9], 这可能是免疫系统紊乱、炎症反应以及细胞凋亡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血清和尿液中的IGBP1是一种蛋白质标志物[10], 对于评估LN病情以及预测其严重程度具有重要临床价值。LN早期的准确诊断和治疗对于预防肾功能损害以及避免进展至肾衰竭至关重要。LN会导致血清和尿IGBP1水平增高,因此,这些指标可以作为评估疾病进程和预测疾病严重程度的可靠工具。本研究对IGBP1水平进行了ROC曲线分析,以评估其在预测LN方面的能力。结果显示,无论是血清还是尿液中的IGBP1水平,都可以作为预测LN的有效指标,并显示出较高的准确度。此外,我们还进一步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结合血清和尿液中的IGBP1水平,得到了一个联合预测LN的公式,并计算出了联合数据的预测能力。结果显示,血清IGBP1与尿IGBP1联合使用时,预测LN的准确度更高, AUC为0.902。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在于,血清和尿液中的IGBP1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饮食、运动等,同时肾功能状况也会影响尿液中IGBP1的排泄。因此,单独使用血清或尿液中的IGBP1作为预测指标时,可能存在一定误差。两者联合使用可以综合考虑不同来源的IGBP1水平,从而减小误差,提高预测LN的准确度和可靠性。分析原因为:首先,尿液中的IGBP1可以反映肾小球滤过膜的损伤程度。LN早期阶段,肾小球滤过膜可能已经受到损伤[11], 此时尿液中的IGBP1水平会升高,可以通过其水平尽早发现肾小球损伤[12], 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其次,血清IGBP1水平对于评估狼疮全身病情有较高价值[13]。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除累及肾脏外,还可以影响其他器官和系统[14]。血清中的IGBP1水平与SLE全身病情密切相关,特别是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关[15-16]。最后,血清与尿液中的IGBP1联合使用,可以更全面和准确地评估LN的病情[17], 对于早期诊断、治疗和后期监测都具有重要意义[18-19]。因此,联合使用血清与尿液中的IGBP1可以提高LN的预测价值。本研究联合检测血清和尿液中的IGBP1, 可以提高狼疮性肾炎的诊断准确度,并早期预测肾功能损害。动态监测IGBP1水平还能评估疾病活动指数和治疗效果,指导个体化治疗,降低成本,此外为狼疮性肾炎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准确、可靠的信息,从而提升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血清IGBP1、尿IGBP1在LN患者中呈高表达,二者联合对LN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但本研究存在样本量不足的问题,期望今后继续扩大样本量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
表 1 2组基线资料和临床资料比较(x±s)[n(%)]
组别 n 年龄/岁 性别 病程/年 SLEDAI评分/分 尿素氮/(mmol/L) 24 h尿蛋白定量/g Scr/(μmol/L) 男 女 LN组 60 35.70±4.39 14(23.33) 46(76.67) 4.20±1.07 8.30±2.45 9.45±2.43 2.66±0.74 114.47±33.41 SLE组 60 35.53±4.55 17(28.33) 43(71.67) 4.40±1.03 7.12±2.36* 7.18±2.10* 1.73±0.44* 85.30±25.17* LN: 狼疮性肾炎; SLE: 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DAI: 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与LN组比较, * P<0.05。 表 2 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指标 B S. E. Wald 显著性 EXP(B) 95%CI 下限 上限 血清IGBP1 2.271 0.691 10.793 0.001 9.691 2.500 37.572 尿IGBP1 2.684 0.799 11.269 0.001 14.64 3.055 70.157 表 3 血清IGBP1、尿IGBP1预测LN的价值
检验项目 AUC 标准误 渐近显著性水平 95%CI 血清IGBP1 0.856 0.033 <0.001 0.792~0.920 尿IGBP1 0.834 0.036 <0.001 0.764~0.904 二者联合 0.902 0.027 <0.001 0.850~0.954 表 4 血清IGBP1、尿IGBP1预测LN的相关指标及最佳临界值
检验项目 最佳临界值 敏感度/% 特异度/% 约登指数 血清IGBP1 1.65 85.0 68.3 0.533 尿IGBP1 1.90 53.3 100.0 0.533 二者联合 — 78.3 88.3 0.666 -
[1] Liao W, He X J, Zhang W, et al. MiR-145 participat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lupus nephritis by targeting CSF1 to regulate the JAK/STAT signaling pathway[J]. Cytokine, 2022, 154: 155877. doi: 10.1016/j.cyto.2022.155877
[2] 蒋红梅, 杨萌, 刘岚. 重症狼疮性肾炎血液滤过治疗患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真菌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J].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2022, 49(4): 268-272. [3] 徐超, 徐珊, 窦燕, 等. 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PTOV1, IGBP1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相关性研究[J].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2022, 37(3): 100-104.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SXYN202203040.htm [4] 边彩月, 范文强, 高晓, 等. 益肾祛瘀化湿汤对狼疮性肾炎患者肾功能和NGAL、HMGB1、sTM、IGBP1水平的影响[J]. 中医药信息, 2022, 39(5): 60-64.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YXN202205011.htm [5] 中国狼疮性肾炎诊断和治疗指南编写组. 中国狼疮性肾炎诊断和治疗指南[J]. 中华医学杂志, 2019, 99(44): 3441-3455. [6] Tampe D, Kluge I A, Baier E, et al.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SGLT-2 expression in renal vasculitis and lupus nephritis[J]. Annals of the Rheumatic Diseases, 2022, 81(7): 1048-1050. doi: 10.1136/annrheumdis-2022-222167
[7] Carlsson E, Quist A, Davies J C, et al. Longitudinal analysis of urinary proteins in lupus nephritis-A pilot study[J]. Clinical immunology (Orlando, Fla. ), 2022, 236: 108948. doi: 10.1016/j.clim.2022.108948
[8] 许嘉豪, 陈淑雯, 谢珠良, 等. 乌司他丁与内质网分子伴侣免疫球蛋白结合蛋白的分子对接和结合作用[J]. 广东医学, 2021, 42(10): 1167-1171.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GAYX202110006.htm [9] 李家群, 陈正义, 黄晓曦, 等. 血清唾液酸结合免疫球蛋白样凝集素7、半乳凝集素-3联合MELD评分在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临床预测价值[J].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2, 27(7): 902-906.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XDXH202207023.htm [10] 施海虹, 黄静, 金洁, 等. 小剂量人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结合恩替卡韦对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病毒再感染的防治效果[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21, 31(11): 1681-1685.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HYY202111016.htm [11] 李春, 操轩. 血清肾损伤分子-1在预测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发生狼疮性肾炎中的临床价值研究[J].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2, 47(2): 188-191.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BANG202202012.htm [12] 高青青, 杲和艳, 赵成群, 等. Th22细胞及血清IL-22水平预测狼疮性肾炎患者病情程度的价值[J]. 医学临床研究, 2022, 39(12): 1806-1809. [13] 许嵘, 钟一红, 朱加明. Th17/Treg在早期判断狼疮性肾炎治疗反应中的应用价值[J]. 国际免疫学杂志, 2022, 45(1): 27-34. [14] 陈江秀, 莫世松, 韩珠, 等. 狼疮性肾炎患者尿IL-17, NGAL与HMGB1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2021, 36(3): 68-71.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SXYN202103015.htm [15] 刘春雅, 金晶, 李玉芳, 等. miR-21靶向PTEN调节PI3K/AKT通路对狼疮性肾炎患者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及炎性因子分泌的影响[J].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21, 22(9): 759-764.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JXSB202109028.htm [16] 冯颖博, 叶倩, 罗雄燕. 狼疮性肾炎患者血清微小RNA-146a和微小RNA-155水平及其预测病情活动的效能[J]. 广西医学, 2021, 43(4): 417-421.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GYYX202104007.htm [17] 谢敏珠, 陈欣, 刘正钊, 等. 狼疮性肾炎合并狼疮性肠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远期疗效分析[J].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2021, 30(1): 19-24.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SZBY202101005.htm [18] 于乐, 梅寒颖, 江敏, 刘炬, 张丰萍. 尿可溶性CD163水平在狼疮性肾炎患者中的表达及诊断价值[J].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15): 1925-1929.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SYYZ202215014.htm [19] 黄冠文, 包继文, 李子扬, 等. 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和肿瘤坏死因子α对狼疮性肾炎活动度的预测价值[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医学版, 2021, 41(1): 55-61.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SHEY202101011.htm -
期刊类型引用(1)
1. 朱红红,马中双,刘颖. 狼疮性肾炎患者外周血炎症和免疫调节相关分子水平变化及其预测预后的价值.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4(24): 110-115+120 . 本站查看
其他类型引用(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