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iteSpace对黄蜀葵花研究趋势及热点的可视化分析

孙斯凡, 安金龙, 孙伟, 李萍, 古艳婷

孙斯凡, 安金龙, 孙伟, 李萍, 古艳婷. 基于CiteSpace对黄蜀葵花研究趋势及热点的可视化分析[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4, 28(18): 21-26. DOI: 10.7619/jcmp.20241115
引用本文: 孙斯凡, 安金龙, 孙伟, 李萍, 古艳婷. 基于CiteSpace对黄蜀葵花研究趋势及热点的可视化分析[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4, 28(18): 21-26. DOI: 10.7619/jcmp.20241115
SUN Sifan, AN Jinlong, SUN Wei, LI Ping, GU Yanting. Visual analysis of research trends and hotspots in Abelmoschus manihot using CiteSpace software[J].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in Practice, 2024, 28(18): 21-26. DOI: 10.7619/jcmp.20241115
Citation: SUN Sifan, AN Jinlong, SUN Wei, LI Ping, GU Yanting. Visual analysis of research trends and hotspots in Abelmoschus manihot using CiteSpace software[J].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in Practice, 2024, 28(18): 21-26. DOI: 10.7619/jcmp.20241115

基于CiteSpace对黄蜀葵花研究趋势及热点的可视化分析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82374218

江苏省名老中医药专家孙伟传承工作室项目 苏中医教科【2019】10号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高峰人才项目 y2021yrc30

详细信息
    通讯作者:

    古艳婷, E-mail: guyanting1984@163.com

  • 中图分类号: R282;R319;R259

Visual analysis of research trends and hotspots in Abelmoschus manihot using CiteSpace software

  • 摘要:
    目的 

    运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分析黄蜀葵花相关研究文献, 总结黄蜀葵花的研究热点和趋势。

    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中黄蜀葵花相关文献,运用CiteSpace5.7.R5软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有关文献的研究者、研究机构、关键词等进行可视化分析。

    结果 

    检索共获取相关文献319篇,最终纳入284篇文献进行分析,文献研究最早始于1979年,核心作者包括刘志辉、谈献和、朱华云等; 发文量较多的机构包括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安徽医科大学、江苏苏中药业集团和江苏省中医院。研究热点涉及有效成分、经验方、氧化应激、肠道菌群、克罗恩病、钙超载、成分鉴定、制备工艺等。

    结论 

    以知识图谱形式对黄蜀葵花相关研究进行的可视化分析显示,目前对黄蜀葵花的研究涉及多个学科,但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有待加强。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research literature on Abelmoschus manihot utilizing the CiteSpace visualization software and summarize the current research hotspots and trends in this field.

    Methods 

    Relevant literature relating Abelmoschus manihot was retrieved from the 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CNKI) database. The CiteSpace 5.7.R5 software was employed to conduct a visual analysis of researchers, research institutions, and key words in the selected literature that met the inclusion criteria.

    Results 

    A total of 319 relevant articles were retrieved, of which 284 articles were ultimately included for analysis. The earliest research on Abelmoschus manihot could be traced back to 1979. Core authors included LIU Zhihui, TAN Xianhe, ZHU Huayun, etc. Institutions with a higher volume of publications included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Anhui Medical University, Jiangsu Suzhong Pharmaceutical Group, and Jiangsu Provincial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earch hotspots encompassed active ingredients, empirical prescriptions, oxidative stress, gut microbiota, Crohn's disease, calcium overload, component identification, and preparation processes.

    Conclusion 

    The visual analysis of Abelmoschus manihot research presented in the form of knowledge maps reveals that current research spans multiple disciplines. However, collaboration among research institutions needs to be strengthened.

  • 妊娠糖尿病(GDM)是指妊娠期糖代谢异常[1]。全球孕妇GDM患病率约为15%[2], 中国大陆地区则为14.8%[3]。随着育龄妇女超重和肥胖人数的增加, GDM预期患病率还将进一步升高[2]。GDM患者在妊娠过程中除了承受常见的各种压力外,还需承受血糖异常伴随的症状及治疗等多重压力,极易出现身心异常[4]。GDM可显著影响妊娠结局,不仅会增加母体先兆子痫、流产、早产、肩难产等发生风险,而且会增加胎儿先天性畸形、产伤发生风险和出生后新生儿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体质量超标发生风险[5],故孕中晚期健康管理对保障GDM孕妇及其新生儿的健康至关重要。GDM患者往往居家休养,仅在急性发病或血糖大幅波动等特殊情况下才就医,因而孕中晚期科学有效的居家健康管理可直接影响患者疾病转归及妊娠结局。社会支持包括精神支持和物质支持,高水平的社会支持可增加孕妇身体活动[6], 促进保健行为[7], 减轻孕期不良情绪[8]。然而,GDM患者社会支持特点及其与妊娠不良结局的关系目前尚未明确。本研究应用纵向研究设计方法,调查GDM患者孕中晚期社会支持、抑郁、焦虑情况和妊娠结局,探讨孕期社会支持的影响因素,分析社会支持与抑郁、焦虑、妊娠结局的关系,以期为改善GDM患者妊娠结局提供依据。

    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采用便利抽样法对2020年7月—2022年3月在扬州市妇幼保健院定期产检的孕中晚期GDM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本研究实际发放并回收问卷240份,排除填写不规范问卷17份,回收有效问卷223份,回收有效率为92.92%; 完成妊娠结局随访的患者共211例,随访成功率为94.62%。211例患者中, < 35岁176例(83.41%), ≥35岁35例(16.59%); 高中及以下48例(22.75%), 大专及以上163例(77.25%); 农村居民45例(21.33%), 城镇居民166例(78.67%); 无业人员40例(18.96%), 在职人员171例(81.04%)。纳入标准: 符合2011年国际妊娠与糖尿病研究组织(IADPSG)制定的GDM诊断标准[9], 经执业医师诊断为GDM的患者。排除标准: ①不愿意参与本研究者; ②妊娠前合并糖尿病者; ③合并心脏疾病、肾脏疾病、肝病等其他严重疾病者; ④合并精神疾病,无自主判断能力者; ⑤不能独立完成调查问卷者。

    ① 一般资料调查表,包括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居住地等。②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包括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社会支持利用度3个维度,共10个条目,总分为各条目评分之和,评分越高,表示获得的社会支持越多。③焦虑自评量表(SAS), 包括20个条目(正向条目15个,反向条目5个),采用Linkert 4级评分法,总分相加乘以1.25后取整数部分作为标准分,标准分分界值为50分(< 50分为正常), 50~ < 60分为轻度焦虑, 60~ < 70分为中度焦虑, 70分及以上为重度焦虑。④抑郁自评量表(SDS), 共20个条目(正向条目、反向条目各10个),每个条目进行1~4级评分,总分相加乘以1.25后取整数部分为标准分,标准分分界值为53分(< 53分为正常), 53~ < 63分为轻度抑郁, 63~ < 72分为中度抑郁, 72分及以上为重度抑郁。

    按问卷收集先后顺序进行登记,于患者分娩后收集胎膜早破、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羊水过多、宫腔感染、产后出血、胎儿窘迫、早产、巨大儿等母儿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诊断标准参照人民卫生出版社第9版《妇产科学》。

    采用现场发放问卷并回收的形式收集资料。问卷由研究对象独立逐项填写,研究者当场解答疑问,避免使用暗示性和倾向性语言,当场回收并查验问卷,若有遗漏请其补填。使用制式表格登记并编号,随访妊娠结局。

    采用Excel 2010和SPSS 19.0软件统计和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 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差异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回归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1例GDM患者孕中晚期社会支持总分为(38.39±6.17)分,处于中等水平,其中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社会支持利用度评分分别为(9.00±2.42)、(21.70±4.36)、(7.69±1.85)分; SDS评分为(43.67±9.29)分,抑郁发生率为18.96%(40/211), 其中轻度抑郁32例(15.17%)、中度抑郁8例(3.79%); SAS评分为(39.84±8.16)分,焦虑发生率为10.90%(23/211), 其中轻度焦虑17例(8.06%)、中度焦虑5例(2.37%)、重度焦虑1例(0.47%)。随访结果显示, 102例(48.34%)患者发生不良妊娠结局,不良妊娠结局包括胎膜早破54例(25.59%)、妊娠高血压综合征14例(6.64%)、巨大儿37例(17.54%)、早产12例(5.69%)、产后出血10例(4.74%)、胎儿窘迫10例(4.74%)、宫腔感染8例(3.79%)、羊水过多2例(0.95%)。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孕妇的学历、工作情况、家庭居住地、孕期家庭经济支持、孕次、产次、是否计划内怀孕和丈夫的年龄、学历、工作情况均是社会支持的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进一步行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工作情况显著影响社会支持总分(P < 0.05), 在职人员获得的总社会支持更多; 家庭居住地、孕期家庭经济支持情况影响客观支持评分(P < 0.05), 孕期有家庭经济支持、居住于城镇的孕妇获得的客观支持更多; 产次影响主观支持评分(P < 0.05), 经产妇获得的主观支持更多; 工作情况、丈夫学历、孕期家庭经济支持影响对支持的利用度评分(P < 0.05),在职、丈夫学历越高、孕期有家庭经济支持的孕妇,对支持的利用度越高。见表 1

    表  1  社会支持影响因素的线性回归分析
    因变量 自变量 回归系数B 标准误 t P
    社会支持总分 工作情况 2.76 1.07 2.58 0.010
    客观支持评分 家庭居住地 0.91 0.40 2.30 0.022
    孕期家庭经济支持 1.25 0.44 2.82 0.005
    主观支持评分 产次 1.41 0.63 2.23 0.027
    对支持的利用度评分 工作情况 0.91 0.33 2.81 0.005
    丈夫学历 0.59 0.29 2.00 0.040
    孕期家庭经济支持 -1.09 0.34 -3.23 0.001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总社会支持分别与SDS评分呈负相关(r=-0.317、-0.203、-0.156、-0.314, P < 0.05),亦与SAS评分呈负相关(r=-0.147、-0.148、-0.169、-0.213, P < 0.05); 客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总社会支持均与产后出血呈负相关(r=-0.194、-0.240、-0.203, P < 0.05); SDS评分与巨大儿呈正相关(r=0.258, P < 0.05)。

    为进一步分析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以产后出血为因变量,将相关影响因素如客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总社会支持作为自变量,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对支持的利用度是产后出血的保护因素(回归系数=-0.821, 标准误=0.261, Wald χ2=9.885, OR=0.440, 95%CI: 0.264~0.734, P=0.002)。

    以巨大儿为因变量,将相关影响因素如抑郁(χ2=7.816, P=0.020)、孕妇学历(χ2=8.082, P=0.004)、丈夫学历(χ2=13.479, P < 0.001)、工作情况(χ2=5.303, P=0.021)、孕前体质量指数(t=-3.624, P < 0.001)等作为自变量,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抑郁(OR=2.118, 95%CI: 1.088~4.125)、孕前体质量指数(OR=1.223, 95%CI: 1.096~1.364)是GDM患者分娩巨大儿的危险因素。丈夫学历是GDM患者分娩巨大儿的保护因素(OR=0.268, 95%CI: 0.120~0.595)。见表 2

    表  2  巨大儿影响因素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变量 回归系数 标准误 Wald χ2 P OR(95%CI)
    抑郁 0.751 0.340 4.873 0.027 2.118(1.088~4.125)
    孕前体质量指数 0.201 0.056 13.003 < 0.001 1.223(1.096~1.364)
    丈夫学历 -1.318 0.408 10.453 0.001 0.268(0.120~0.595)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研究[10-11]显示,孕妇孕期支持主要来源于伴侣、家人、朋友、同事、产检医院、政府及互联网等。GDM患者的社会支持情况受文化程度、工作情况、家庭收入、产次及早孕反应等因素的影响[12], 有效的社会支持可以较好地控制GDM患者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发生,并减轻疾病对母婴的影响。本研究发现, GDM患者社会支持整体处于中等水平,低于既往研究[13]结果,大多数GDM患者孕中晚期经济和情感支持来源于配偶和其他家庭成员,而来自社会团体、工作单位的支持较少,故需要多部门配合来提高GDM孕妇孕中晚期的社会支持水平。本研究还发现,居住于城镇的GDM患者获得的客观支持更多,这或许与城镇居民能获得更多医疗资源、在突发情况时能得到更多帮助有关; 经产妇有过分娩经验,对怀孕及分娩的恐惧感减轻,更能适应怀孕相关不适,主观感受更好; 丈夫学历高的在职人员对支持的利用度更高,可能与该类人员职业活跃,能接触到更多不同层次人群,并且能参与更多的团体活动有关。医务人员需针对不同人群给予不同社会支持,以满足GDM患者孕中晚期的个性化需求: 给予居住于农村地区的GDM患者更多的客观支持,包括知识支持和信息支持; 初产妇需要更多的主观支持如情感关怀,应教育和指导其丈夫及家属给予孕妇更多的情感支持; 鼓励配偶低学历的无业人员参加医院团体活动,如孕妇学校、糖尿病一日门诊等。

    目前, GDM患者社会支持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社会支持现状、影响因素调查、社会支持与不良情绪的关系等方面,对社会支持与妊娠结局关系的研究则极少见。本研究对211例GDM患者进行社会支持问卷调查并随访评估妊娠结局后发现,对支持的利用度越高的GDM患者,发生产后出血的风险越低。众所周知,产后出血是造成产妇死亡的重要因素,是一种严重的不良妊娠结局,影响母儿健康[14]。产后出血的经典病因包括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和凝血功能障碍等,其中子宫收缩乏力是首位病因(由此引发的产后出血占70%~80%)[15], 而子宫收缩乏力的影响因素之一是产妇的精神和心理状况。对支持的利用度高的GDM患者一方面更善于沟通,在遇到困难时能及时寻求帮助,及时排解内心的不良情绪; 另一方面,其参加的团体活动更多,可通过孕妇学校等团体活动了解妊娠经过以及分娩过程,与其他孕妇交流经验与孕期感受,从而减少分娩恐惧等不良精神心理因素造成的产后出血。由此提示,医务人员可通过提高GDM患者对支持的利用度,减少患者产后出血的发生。

    GDM与情绪障碍互为因果[16], GDM患者发生抑郁和焦虑的概率高于健康孕妇[17], 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可以更好地控制孕妇血糖,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18]。社会支持作为各种社会关系的综合产物,对GDM患者身心健康的影响较大[19]。本研究发现,GDM患者社会支持与抑郁、焦虑均呈负相关,与既往研究[20]结论一致。究其原因,可能是有效的社会支持使GDM患者应激状态下的不良情绪得到缓冲,提升了其对重大生活事件的应激能力和情感控制力,减少了情绪紊乱的发生[21]。由此提示,医务人员应当积极关注GDM患者社会支持水平,及时发现其情绪变化,减少抑郁、焦虑的发生。

    焦虑和抑郁会导致孕妇体内激素水平失衡,严重干扰血糖控制效果和妊娠结局[17]。研究[16, 22]表明, GDM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状态对母婴结局及血糖控制等方面均会产生不良影响。本研究分析GDM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发现,抑郁状态的GDM患者分娩巨大儿的风险是心理状态正常的GDM患者的2倍多,即抑郁是GDM患者分娩巨大儿的危险因素。分析可能原因,抑郁状态的GDM患者缺乏情感支持,导致情绪排解不畅,压力增大,发生胰岛素抵抗风险增加,进而引起巨大儿发生风险升高[23]。GDM患者孕中晚期应当获得更多的情感支持,以减轻心理应激状态和孕期压力,进而改善妊娠结局。本研究还发现,孕前体质量指数也是GDM患者分娩巨大儿的危险性因素,这是因为孕前体质量指数过高会使过多的营养物质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尤其是母体的葡萄糖和脂肪酸,造成胎儿过分生长及脂肪增加过多[24]; 丈夫学历则是GDM患者分娩巨大儿的保护性因素,可能原因是丈夫学历越高的GDM患者,对GDM相关知识掌握更好,社会支持更多,自我管理更佳,巨大儿发生率更低。

    综上所述, GDM患者孕中晚期的社会支持、抑郁、焦虑状况应引起重视,且患者对支持的利用度和抑郁状态与妊娠结局密切相关。医疗机构人员、家庭成员等应共同努力,提高GDM患者孕中晚期社会支持水平,减轻其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帮助患者顺利度过孕期,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 图  1   黄蜀葵花研究文献年度发文量分布趋势

    图  2   作者共现分析图谱

    图  3   机构共现分析图谱

    图  4   关键词共现图谱

    图  5   关键词聚类图谱

    图  6   黄蜀葵花相关研究关键词的时区分析图谱

    图  7   黄蜀葵花相关研究突现性前25位的关键词

    表  1   发文量5篇以上作者情况表

    作者 单位 发文量/篇 最早发表年份
    刘志辉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 9 1999年
    谈献和 南京中医药大学 8 2010年
    朱华云 南京中医药大学 7 2009年
    徐柏颐 江苏苏中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7 1996年
    段金廒 南京中医药大学 6 2011年
    张清华 山东省药学科学院 6 2018年
    陈志武 安徽医科大学 6 2006年
    余江毅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 6 1992年
    潘武 南京中医药大学,沭阳县人民医院 6 2010年
    下载: 导出CSV

    表  2   发文量位于前10位的机构情况表

    序号 机构名称 发文量/篇
    1 南京中医药大学 69
    2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42
    3 安徽医科大学 19
    4 江苏苏中药业集团 17
    5 江苏省中医院 7
    6 山东省药学科学院 6
    7 安徽省医学科学研究所 5
    8 辽宁中医药大学 4
    9 沭阳县人民医院 3
    10 天津中医药大学 3
    下载: 导出CSV
  • [1] 温锐, 谢国勇, 李旭森, 等. 黄蜀葵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15, 34(2): 37-44.
    [2] 陈萍, 万毅刚, 王朝俊, 等. 黄蜀葵花制剂治疗慢性肾脏病的机制和疗效[J]. 中国中药杂志, 2012, 37(15): 2252-2256.
    [3] 殷江龙, 彭卓嵛, 石林韬, 等. 基于citespace中医药对胃食管返流病相关文献的可视化分析[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2, 26(22): 65-71. doi: 10.7619/jcmp.20221681
    [4] 钟文其, 黄天璐, 王雷, 等. 早期胃癌研究热点及趋势的可视化分析[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3, 27(14): 26-32. doi: 10.7619/jcmp.20231675
    [5]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 287-287.
    [6] 宋增杰, 曾佳丽, 陈洪宇. 黄蜀葵花治疗慢性肾脏病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 33(2): 89-91.
    [7] 张元媛, 贾晓妮, 曹永翔, 等. 黄蜀葵花化学成分研究[J]. 海峡药学, 2008, 4(2): 80-82.
    [8] 夏昆瑜, 张春磊, 曹征宇, 等. 黄蜀葵花的化学成分研究[J]海峡药学, 2019, 31(9): 58-61.
    [9] 余江毅, 熊宁宁, 郭惠芳, 等. 黄蜀葵花醇提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5, 15(5): 263-265.
    [10] 钱琦, 周悦欣, 安晓飞. 中药黄蜀葵花治疗糖尿病肾病研究进展[J]. 河南中医, 2023, 43(8): 1257-1264.
    [11] 王志飞, 张强, 谢雁鸣. 黄葵胶囊治疗慢性肾脏疾病的临床综合评价[J]. 中国中药杂志, 2022, 47(6): 1484-1492.
    [12] 王福平, 张蕾, 吕健, 等. 基于Meta分析与整合生物信息学探究黄葵胶囊治疗慢性肾脏病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其机制[J]. 中国中药杂志, 2023, 48(16): 4493-4507.
    [13]

    ZHANG L, LI P, XING C Y,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Abelmoschus manihot for primary glomerular disease: a prospective, multicenter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J]. Am J Kidney Dis, 2014, 64(1): 57-65. doi: 10.1053/j.ajkd.2014.01.431

    [14]

    ZHAO J, TOSTIVINT I, XU L D, et al. Efficacy of Combined Abelmoschus manihot and Irbesartan for Reduction of Albuminuria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and Diabetic Kidney Disease: A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arallel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J]. Diabetes Care, 2022, 45(7): e113-e115. doi: 10.2337/dc22-0607

    [15] 刘毅, 崔鑫, 王福平, 等. 基于整合生物信息学探究黄葵胶囊治疗慢性肾脏病的机制[J]. 中药药理与临床, 2024, 40(5): 68-75.
    [16] 宋增杰, 曾佳丽, 陈洪宇. 黄蜀葵花治疗慢性肾脏病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 33(2): 89-91.
    [17] 江苏省中医院护理研究室. "疮灵液"治疗疮疡261例[J]. 南京中医学院学报, 1994, 10(5): 52-53.
    [18] 江苏省中医院. 生肌玉红胶原海绵药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P]. 中国: 201410290509.4, 2014-09-03.
    [19] 韩晓兰, 司徒曼丽. 黄蜀葵糊剂治疗口腔粘膜溃疡82例[J]. 安徽中医临床杂, 1997, 9(6): 308-308.
    [20] 冯亚兰. 二黄油膏治疗浅Ⅱ度烧伤的疗效机理研究[D]. 长沙: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1.
    [21] 陈淑娴, 柴程芝, 葛海涛. 含黄蜀葵花外用制剂的研究进展[J]. 上海医药, 2017, 38(5): 75-78.
    [22] 周青, 张丹, 徐超, 等. 黄蜀葵花研究进展[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5, 21(13): 231-234.
    [23] 张红艳, 董六一, 江勤, 等. 黄蜀葵花总黄酮抗感染性口腔粘膜溃疡及体外抗菌作用[J]. 安徽医药, 2006, 10: 810-811.
    [24] 杨淑惠, 李成曦, 李建萍, 等. 基于肠道菌群测序及非靶向脂质组学分析黄蜀葵花对炎症性肠病小鼠菌群稳态及脂质代谢的影响[J]. 药学学报, 2022, 57(12): 3546-3556.
    [25] 张慧翔, 张丹, 钱海华, 等. 黄蜀葵花总黄酮通过激活AMPK/mTOR通路调控自噬改善克罗恩病肠道纤维化[J]. 中医药信息, 2022, 39(7): 1-10, 26.
    [26] 马晓珺, 吕东岭. 黄蜀葵花抗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J].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2023, 37(5): 93-96.
    [27] 李思洋, 缪晓帆, 林欣. "黄蜀葵花半浸膏片"防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造影剂相关急性肾损伤30例临床研究[J]. 江苏中医药, 2023, 55(3): 23-26.
    [28] 唐远谋, 陈鹏, 曾黎黎, 等. 黄蜀葵花总黄酮抗氧化及抗抑郁作用研究[J]. 中国食品添加剂, 2023, 34(10): 153-158.
    [29] 文继月, 陈志武. 黄蜀葵花总黄酮对海马神经元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J].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17, 22(4): 367-372.
  • 期刊类型引用(16)

    1. 李阳,蒋玉芬,李奕.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发病的危险因素及炎性应激状态分析.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5(04): 64-68 . 本站查看
    2. 刘楚妙,李志萍,黄超华,吴晓宾. 超高龄经产妇不良妊娠结局危险因素分析.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02): 446-449 . 百度学术
    3. 黄海虹. 巨大儿产生的影响因素及妊娠结局分析.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4(03): 32-34+59 . 百度学术
    4. 李妮,倪爱华,黄蓓. COM-B模型指导下的目标导向性干预在妊娠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 中国医药导报. 2024(10): 163-166 . 百度学术
    5. 熊伟,熊渊丽,肖丽英,张晓玲,刘丹,陈钰,廖英. 高龄孕晚期产妇疾病不确定感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4(06): 847-852 . 百度学术
    6. 彭淼,张连琴. 基于Roy适应理论的护理干预在妊娠期糖尿病胰岛素泵治疗期间的应用效果.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2024(07): 1366-1369 . 百度学术
    7. 李燕,胡娜,刁丽娜. 心理护理在妊娠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妇儿健康导刊. 2024(17): 109-112 . 百度学术
    8. 穆赫孜,王黎红,任国平,柳琴,陈唱唱,崔怡,张翠燕,张银玲. 急性白血病患者焦虑抑郁与生活质量间的关系:家庭韧性的中介作用与教育程度的调节作用.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2024(09): 1018-1022+1027 . 百度学术
    9. 李薇,黄婧,赵晶晶. 综合护理干预对妊娠糖尿病孕妇母婴结局的影响. 妇儿健康导刊. 2024(18): 167-171 . 百度学术
    10. 杨冉,林翠霞. 妊娠期糖尿病病人不良心理状况的研究进展. 全科护理. 2024(19): 3593-3596 . 百度学术
    11. 方慧英. 基于SFBT的在线延续护理对妊娠糖尿病患者心理状态、血糖控制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4(10): 1552-1554 . 百度学术
    12. 李伟. 人性化护理在妊娠糖尿病孕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妇儿健康导刊. 2024(19): 123-126 . 百度学术
    13. 张骕,韩能,黄丽丽. 叶酸营养状况与孕晚期糖尿病患者抑郁发生的相关性研究.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4(09): 86-89+39 . 百度学术
    14. 程萃萃. 早期胰岛素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效果.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13): 82-85 . 百度学术
    15. 乐丽兰. 子痫前期患者再次妊娠压力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结局的影响.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3(19): 2849-2854 . 百度学术
    16. 王红美. 中医饮食运动管理联合中医情志护理对妊娠糖尿病患者的影响分析.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3(18): 106-108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0)

图(7)  /  表(2)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26
  • HTML全文浏览量:  16
  • PDF下载量:  20
  • 被引次数: 16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4-03-16
  • 修回日期:  2024-06-10
  • 刊出日期:  2024-09-27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
x 关闭 永久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