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lated factors of implementation status of cardiac rehabilitation by nurses in cardiovascular departments
-
摘要:目的
探讨心血管科护士心脏康复开展情况的相关因素。
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心血管科护士开展心脏康复的相关因素调查问卷, 通过便利抽样法选取北京市、安徽省等地区三级甲等医院心血管科护士进行调查。
结果共发放问卷655份,有效问卷548份,有效回收率为83.66%。心血管科护士开展心脏康复的主要促进因素是护士指导过患者进行心脏康复,医院开设专门的心脏康复中心,国家医保局将心脏康复纳入医保(4.32±0.79)分; 主要阻碍因素是患者对心脏康复了解不足(3.03±1.04)分,科室周转率较快(4.21±0.79)分,心脏康复相关法律法规不全面(3.56±0.88)分。
结论心血管科护士心脏康复开展情况与护士、患者、医院、政策等因素有关,临床应予以重视并采取相应措施以促进心脏康复的开展。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implementation status of cardiac rehabilitation by cardiovascular nurses.
MethodsA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 titled "Survey on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Cardiac Rehabilitation by Cardiovascular Nurses" was used to survey cardiovascular nurses from tertiary hospitals in Beijing, Anhui Province, and other regions through convenience sampling.
ResultsA total of 655 questionnaires were distributed, with 548 valid responses, yielding an effective response rate of 83.66%. The main promoting factors for nurses in cardiology departments to implement cardiac rehabilitation were nurses' experience in guiding patients through cardiac rehabilitation, the establishment of dedicated cardiac rehabilitation centers in hospitals, and the inclusion score of cardiac rehabilitation in national medical insurance of (4.32±0.79) points; the main obstacles were patients' lack of understanding of cardiac rehabilitation [(3.03±1.04) points], the high turnover rate in the department [(4.21±0.79) points], and incomplete laws and regulations related to cardiac rehabilitation [(3.56±0.88) points].
ConclusionThe implementation of cardiac rehabilitation by nurses in cardiology departments is related to factors such as the nurses, patients, hospitals, and policies. Clinical importance should be given to these factors, and corresponding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promo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cardiac rehabilitation.
-
Keywords:
- cardiac rehabilitation /
- nursing /
-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
- cross-sectional survey /
- questionnaire
-
目前,肺癌患者大多采用以根治术为主、以放化疗为辅的临床治疗方案,手术时的麻醉管理效果可对患者的预后造成直接影响,尤其是老年患者[1-2]。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是老年肺癌手术患者常用的麻醉手段,如何改进麻醉方法而减轻围术期机体应激反应、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及其不良影响,是麻醉科与外科医师共同关注的问题。相关报道[3]称,区域麻醉联合全身麻醉能够减少全身麻醉所致的不良反应,更益于患者术后恢复。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可直接阻断术侧神经传导,改善镇痛效果,且对机体生理功能影响较小[4-5]。目前关于TPVB复合全身麻醉对肺癌手术患者影响的研究鲜少,故本研究探讨TPVB复合全身麻醉对老年肺癌根治术患者肾上腺皮质功能和认知功能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2月—2022年2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收治的70例老年肺癌根治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 ①符合肺癌诊断标准[6]且经病理学检查证实者; ②年龄≥60岁者; ③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者; ④同意接受胸腔镜切除术者; ⑤术前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24分,精神与智力正常者。排除标准: ①合并严重心、脑、肝、肾等脏器功能障碍者; ②合并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或自身免疫性疾病者; ③其他肿瘤患者; ④过敏体质者; ⑤穿刺部位感染者。本研究经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伦理审批号KYXM202204002), 且所有患者知情同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ASA分级和病理学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表 1 2组一般资料比较(x±s)[n(%)]组别 n 性别 年龄/岁 BMI/(kg/m2) ASA分级 病理学类型 男 女 Ⅰ级 Ⅱ级 腺癌 鳞癌 对照组 35 14(40.00) 21(60.00) 69.14±5.01 23.19±3.29 16(45.71) 19(54.29) 29(82.86) 6(17.14) 观察组 35 22(62.86) 13(37.14) 69.69±5.09 22.89±3.39 13(37.14) 22(62.86) 30(85.71) 5(14.29) BMI: 体质量指数; ASA: 美国麻醉医师协会。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手术时均接受全身麻醉。①麻醉诱导。通过静脉注射方式予以咪达唑仑(国药准字H19990027, 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0.03~0.05 mg/kg、舒芬太尼(国药准字H20054171, 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0.5 μg/kg、依托咪酯(国药准字H20020511, 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0.2~0.3 mg/kg以及罗库溴铵(国药准字H20093186, 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0.7 mg/kg, 待患者意识消失约5 min, 采用支气管封堵器进行单肺通气,然后予以机械通气,将手术中氧流量、吸入氧浓度分别控制为2 L/min、100%, 并控制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为35~40 mmHg。②维持麻醉。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国药准字H20030197,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血浆靶浓度1~4 μg/mL)、丙泊酚(国药准字H20123138, 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效应室浓度3~5 ng/mL), 并以间断静脉注射方式予以苯磺顺阿曲库铵注射液(国药准字H20183042, 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维持肌松。手术完成后,连接镇痛泵,以便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 详细方案为在100 mL生理盐水中加入阿扎司琼(国药准字H20113055, 南京正大天晴制药有限公司)10 mg和舒芬太尼2 μg/kg, 输注速率、PCIA剂量分别为2 mL/h、2 mL。
1.2.2 观察组
患者手术时均接受TPVB复合全身麻醉。麻醉诱导前予以超声引导下TPVB, 首先用便携式超声(型号Sonosite Edge Ⅱ, 富士胶片索诺声股份有限公司)探头确定患者T4~7椎旁间隙具体位置,然后以平面内进针法完成穿刺过程,待针尖到达相应位置,即可注射10 mL 0.5%罗哌卡因(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20140763, 瑞典AstraZeneca AB公司),选取2个点共注射20 mL, 通过超声能够发现药物聚集于相应椎旁间隙。20 min后,通过针刺法评估阻滞效果,获得满意效果后即可进行麻醉诱导操作。麻醉诱导及维持方案、术后PCIA方案与对照组相同。
1.3 观察指标
1.3.1 手术情况
观察2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麻醉时间、术中瑞芬太尼用量、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停留时间和术后PCIA按压次数。
1.3.2 围术期生命体征
观察2组患者不同时点[麻醉前(T0)、手术开始5 min(T1)、术毕(T2)]的心率(HR)与平均动脉压(MAP)。
1.3.3 肾上腺皮质功能与认知功能
观察2组患者术前、术后24 h的肾上腺皮质功能[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醛固酮(ALD)水平]和认知功能[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和MMSE评分]。术前2 h与术后24 h, 分别采集患者静脉血样本3 mL,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S100β、BDNF水平和血清Cor、ACTH、ALD水平,相关试剂盒由江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MMSE[7]满分30分,涉及视空间、定向力、语言、即刻记忆、延迟记忆、注意力与计算功能等项目,总分≥24分为认知正常,评分越高表示患者认知功能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比较行χ2检验,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行独立样本t检验,手术前后比较行配对样本t检验, 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手术情况比较
2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麻醉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PCIA按压次数少于对照组,PACU停留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2。
表 2 2组手术情况比较(x±s)组别 n 手术时间/min 出血量/mL 麻醉时间/min 术中瑞芬太尼用量/mg PACU停留时间/min PCIA按压次数/次 对照组 35 118.17±19.84 149.89±27.63 146.77±23.40 1.46±0.51 112.03±13.33 8.43±1.24 观察组 35 120.29±17.21 151.26±26.73 151.54±24.15 1.03±0.17* 90.80±14.68* 3.94±0.73* PACU: 麻醉后监测治疗室; PCIA: 患者自控静脉镇痛。与对照组比较, *P < 0.05。 2.2 2组不同时点HR、MAP比较
T0时点, 2组HR、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T1、T2时点,观察组HR、MA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3。
表 3 2组不同时点HR、MAP比较(x±s)组别 n HR/(次/min) MAP/mmHg T0 T1 T2 T0 T1 T2 对照组 35 81.54±9.14 85.89±7.51 87.09±7.59 87.57±8.92 92.63±7.97 94.60±10.17 观察组 35 81.97±9.17 78.94±8.87* 81.51±7.79* 91.31±7.73 87.11±9.19* 87.89±8.17* HR: 心率; MAP: 平均动脉压。与对照组比较, *P < 0.05。 2.3 2组手术前后肾上腺皮质功能比较
术前, 2组Cor、ACTH、AL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24 h, 2组Cor、ACTH、ALD水平均高于术前,但观察组Cor、ACTH、AL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4。
表 4 2组手术前后肾上腺皮质功能比较(x±s)组别 n Cor/(μg/L) ACTH/(pmol/L) ALD/(ng/L) 术前 术后24 h 术前 术后24 h 术前 术后24 h 对照组 35 288.30±33.46 341.36±39.49* 7.69±1.26 15.84±2.21* 102.97±12.23 186.88±22.03* 观察组 35 286.89±36.20 319.03±44.41*# 7.87±1.22 12.05±1.64*# 101.84±13.92 119.00±20.68*# Cor: 皮质醇; ACTH: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ALD: 醛固酮。与术前比较, *P < 0.05; 与对照组比较, #P < 0.05。 2.4 2组手术前后认知功能比较
术前, 2组S100β、BDNF水平和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24 h, 2组S100β水平均高于术前, BDNF水平与MMSE评分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术后24 h, 观察组S100β水平低于对照组, BDNF水平与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5。
表 5 2组手术前后认知功能比较(x±s)组别 n S100β/(ng/L) BDNF/(ng/mL) MMSE评分/分 术前 术后24 h 术前 术后24 h 术前 术后24 h 对照组 35 88.29±10.24 112.01±15.76* 35.97±4.98 23.43±4.60* 27.54±1.93 23.86±2.09* 观察组 35 92.66±11.93 96.94±15.51*# 35.80±4.96 25.93±3.71*# 27.66±1.97 25.34±1.63*# S100β: 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 BDNF: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MMSE: 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与术前比较, *P < 0.05; 与对照组比较, #P < 0.05。 3. 讨论
相关研究[8]表明,胸腔镜肺癌切除术治疗会损伤肺癌患者(特别是合并各类基础疾病、病情比较严重的老年肺癌患者)肺部与胸膜等组织,导致应激反应,刺激交感神经并增强其兴奋性,还会促进儿茶酚胺分泌,进一步加剧应激反应,从而增加手术风险。因此,术前选择安全有效的麻醉处理方法非常重要。
全身麻醉方法被应用于临床诸多外科手术中,其能够阻断下丘脑对大脑皮层的投射,干扰痛觉神经传导过程。但相关报道[9-10]称,全身麻醉不能阻止手术相关不良刺激传导至人体中枢神经,且大量麻醉药物的应用存在损伤患者认知功能的风险。TPVB主要是在患者胸椎旁间隙中注入一定量局部麻醉药,起到阻滞交感神经和感觉神经等作用,其能阻断手术过程中的有害刺激传导,降低机体应激反应程度[11-12]。本研究中,观察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PCIA按压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 PACU停留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提示TPVB复合全身麻醉用于老年肺癌根治术患者能够有效降低麻醉药物用量,获得更好的镇痛效果,且更利于麻醉恢复。麻醉诱导前予以TPVB, 能够在手术刺激前有效阻断机体神经反射传导,减轻手术应激,从而减少麻醉药物用量。分析原因可能是TPVB超前镇痛方式有效减少了疼痛所致伤害性刺激到达中枢神经系统所造成的中枢敏化,从而对术后痛敏反应产生抑制作用[13]。本研究中,观察组T1、T2时点的HR、MA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即术中血流动力学更加稳定,与何炳华等[14]观点一致,证实TPVB复合全身麻醉用于老年肺癌根治术患者安全性更高,可减少心肌耗氧量,维持术中机体血流动力学稳定。分析原因为TPVB是通过抑制椎旁间隙脊神经相关分支(包括交通支、前支与后支)有效传导过程对该侧交感神经、运动神经与感觉神经进行阻滞,可起到中枢性抗交感作用,故机体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
对于老年手术患者而言,手术操作、麻醉处理、疼痛和焦虑、紧张情绪等因素,均能使机体产生较强的应激反应[15]。研究[16]表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可以促进肾上腺皮质分泌Cor, 同时刺激肾上腺髓质分泌ACTH等。手术伤害性刺激所致应激反应的显著特征包括交感神经兴奋性加剧及HPA激活[17-18]。有研究[19]指出, TPVB复合全身麻醉可起到镇静效果,对中枢以及外周交感神经兴奋性进行有效抑制,降低应激反应程度。本研究发现, 2组患者术后Cor、ACTH、ALD水平均显著升高,但观察组Cor、ACTH、ALD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证实手术确实能够引发应激反应,而TPVB复合全身麻醉能有效阻断手术操作与术后疼痛带来的刺激,减少对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影响,更益于术后恢复。S100β属于钙结合蛋白,具有酸性,亦为神经系统重要的特异性蛋白。研究[20]表明,神经胶质细胞损伤后, S100β表达水平呈现升高趋势。BDNF属于神经营养素家族,一般分布于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在海马部位分布最多,可参与突触可塑性调节、神经元生长以及分化过程[21-22]。周据津等[23]发现,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能够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起到保护作用。本研究中,观察组术后S100β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 BDNF水平和MMS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TPVB复合全身麻醉能够减轻患者脑损伤,降低对认知功能的影响。这可能是因为TPVB复合全身麻醉能够降低神经内分泌系统术中兴奋性,减轻应激反应所致神经损伤,而血流动力学稳定有利于维持脑正常灌注,避免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对神经功能方面的影响更小。
综上所述,相较于全身麻醉,TPVB复合全身麻醉应用于老年肺癌根治术患者中能够获得更好的镇痛效果,可缩短麻醉恢复时间,促进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对肾上腺皮质功能和认知功能的影响,安全性较好。本研究样本量较小且为单中心研究,后续还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开展多中心研究加以证实。
-
表 1 548名护士的一般资料[n(%)]
项目 分类 数据 性别 男 42(7.7) 女 506(92.3) 婚姻状况 未婚 159(29.0) 已婚 381(69.5) 离异 7(1.3) 丧偶 1(0.2) 文化程度 大专 50(9.1) 本科 486(88.7) 研究生 12(2.2) 职称 护士 71(13.0) 护师 155(28.3) 主管护师 295(53.8) 副主任护师 24(4.4) 主任护师 3(0.5) 所在科室 心内科 359(65.5) 心外科 58(10.6) 急危重症科室 131(23.9) 主要工作职务 临床护士 456(83.2) 教学干事 17(3.1) 责任组长 17(3.1) 质控员 16(2.9) 护士长 41(7.5) 护理部主任 1(0.2) 表 2 不同特征心血管科护士知识点得分情况分析(x±s)
项目 分类 得分/分 t/F P 性别 男 41.67±17.24 -1.301 0.008 女 46.28±20.16 年龄 18~30岁 42.77±18.58 5.206 0.001 31~40岁 45.59±19.91 41~50岁 51.93±20.69 51~60岁 54.44±23.82 文化程度 大专 35.60±13.43 11.946 < 0.001 本科 46.56±20.11 研究生 63.33±19.23 所在科室 心内科 48.91±20.03 13.648 < 0.001 心外科 43.97±20.26 急危重症科室 38.63±17.71 职称 护士 40.00±16.82 6.374 < 0.001 护师 43.74±18.73 主管护师 47.15±20.52 副主任护师 61.67±21.20 主任护师 53.33±15.28 从事护理工作年限 1~10年 44.05±18.59 2.369 0.070 11~20年 45.85±20.64 21~30年 50.00±20.91 31~40年 52.38±20.71 从事心血管科护理工作年限 1~10年 44.24±19.03 2.339 0.073 11~20年 47.05±20.82 21~30年 46.03±19.96 31~40年 57.93±19.22 表 3 相关因素得分/构成情况(x±s)[n(%)]
分 因素 内容 得分/构成 护士 参加过心脏康复培训 210(38.3) 指导过患者进行心脏康复 296(54.0) 患者 愿意参加心脏康复 3.76±0.74 了解心脏康复 3.03±1.04 环境 所在医院设有心脏康复中心 277(50.5) 科室周转情况快 4.21±0.79 患者经济水平好 4.18±0.73 患者家庭支持 4.43±0.66 政策 医保报销对心脏康复的影响程度 4.32±0.79 国家卫健委对心脏康复的重视程度 3.88±0.86 心脏康复相关法律法规的全面程度 3.56±0.88 心脏康复相关护理标准的清晰程度 3.74±0.87 -
[1] 施仲伟. 回眸过去30年全球和中国的心血管疾病负担及其危险因素: 1990年至2019年全球心血管疾病负担及其危险因素报告解读[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1, 20(4): 349-355. [2]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编写组.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概要[J]. 中国循环杂志, 2021, 36(6): 521-545. doi: 10.3969/j.issn.1000-3614.2021.06.001 [3] 赵晓换, 杨和银. 早期心脏康复程序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中的应用[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9, 23(8): 64-67. doi: 10.7619/jcmp.201908018 [4] 中华医学会,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 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 等. 冠心病心脏康复基层指南(2020年)[J].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21, 20(2): 150-165. doi: 10.3760/cma.j.cn114798-20201124-01187 [5] 倪平, 陈京立, 刘娜. 护理研究中量性研究的样本量估计[J]. 中华护理杂志, 2010, 45(4): 378-380. [6] 范敏, 韩辉武, 张京慧. 心肺专科护理人员心肺康复护理知信行现状的调查研究[J]. 护理与康复, 2022, 21(5): 52-55. [7] 吴秋敏, 叶桂连, 郑小兰. 外科护理人员心脏康复知信行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 当代医学, 2022, 28(15): 165-168. doi: 10.3969/j.issn.1009-4393.2022.15.058 [8] 姜丰硕, 邓颖, 赵立新. 北京市三甲医院心内科护士开展早期心脏康复知信行的现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 医学信息, 2018, 31(19): 124-127. [9] 白远, 周兰, 王晶, 等. 心血管内科患者跌倒依从性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 当代医学, 2021, 27(14): 94-96. [10] 刘硕, 王玉玲, 褚倩, 等. 心脏康复专科护士培训方案的构建[J]. 护理研究, 2023, 37(3): 435-442. [11] 付丽娜, 李静, 郭晓霞. 心脏运动康复护理联合知信行健康教育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J]. 河南医学研究, 2023, 32(4): 730-733. [12] 周杰楠, 黄伶智, 李乐之. 心血管内科护士开展心脏康复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 当代护士: 中旬刊, 2019, 26(8): 167-169. [13] 江雪, 樊菲菲, 薛雅卓. "后疫情时代" 临床护士工作压力的混合性研究[J]. 护士进修杂志, 2024, 39(2): 130-134. [14] 吴世菊, 毛雯, 信如梅, 等. 我国远程心脏康复发展现状分析[J].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2023, 21(11): 1033-1037. [15] 陈利云, 秦艳. 授权教育结合家庭支持对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遵医行为及心脏康复的影响[J]. 当代护士: 下旬刊, 2019, 26(11): 36-38. [16] 邹迎宾, 吴芳琴, 陈秀梅, 等.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心脏康复知信行现状及影响因素[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4, 28(3): 117-121. doi: 10.7619/jcmp.20233158 [17] 刘佳烨, 钱琦. 心血管内科患者对于心脏康复需求的调查分析[J]. 南通大学学报: 医学版, 2017, 37(1): 32-34. [18] 屠家辉. 心内科医生心脏康复服务动力影响因素及激励策略研究[D]. 杭州: 杭州师范大学, 2021. [19] 刘晶涛, 苏荷, 秦小金, 等. 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相关指南的系统评价[J].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19): 2323-2331. -
期刊类型引用(5)
1. 唐建,姚洪林,任静华. 胸椎旁神经阻滞在肺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及对机体应激免疫功能的影响分析. 山西医药杂志. 2024(03): 174-179 . 百度学术
2. 吴炤霖,许多嘉,袁海军,柴华,郑平武. 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静脉全麻对老年肺癌手术患者血清S100β、NSE水平和认知功能的影响.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4(07): 595-599 . 百度学术
3. 卜会敏,赵敏,逄坤芳,田晓鹏. 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对中老年肺癌根治术患者麻醉效果及应激反应的影响. 中国医师杂志. 2024(07): 1071-1075 . 百度学术
4. 韦惠,谭新梅,蓝英年. 超声引导竖脊肌阻滞在开胸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3(09): 1206-1210 . 百度学术
5. 陈刚,李争卫. 胸椎旁神经阻滞对肺癌患者术后镇痛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2023(03): 274-279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