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idence summary on preventive management of high output and dehydration in ileostomy patients
-
摘要:目的
检索、评价并总结国内外关于回肠造口患者高排量及脱水预防管理的证据。
方法基于“6S”证据模型, 自上而下检索关于回肠造口患者高排量及脱水预防管理的证据,检索的数据库包括BMJ最佳临床实践、UpToDate、美国国立指南库(NGC)、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苏格兰校际指南网络(SIGN)、加拿大安大略注册护士协会网(RNAO)、国际伤口造口失禁护理协会(WOCNS)、世界造口治疗师协会(WCET)、医脉通临床指南网、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JBI)、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间范围为2019年1月—2024年4月。
结果检索并筛选后共纳入13篇文献,包括2篇指南、2篇专家共识、4篇系统评价、4篇证据总结和1篇临床决策。对纳入文献的内容进行翻译、汇总和整理后,围绕回肠造口高排量定义与危险因素、回肠造口高排量相关预防管理策略、回肠造口高排量脱水相关预防管理策略、回肠造口术后高排量及脱水预防随访策略4个项目,共形成11个类别的19条证据。
结论基于“6S”证据模型总结的回肠造口患者高排量及脱水预防管理证据,可为医护人员及医疗决策者的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从而提升护理质量,降低患者再入院率。
Abstract:ObjectiveTo retrieve, evaluate, and summarize evidence on preventive management of high output and dehydration in ileostomy patients from both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sources.
MethodsBased on the "6S" evidence model, a top-down approach was employed to retrieve evidence on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of high output and dehydration in ileostomy patients. Databases searched included BMJ best practice, UpToDate, National Guideline Clearinghouse (NGC), 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are Excellence (NICE), Scottish Intercollegiate Guidelines Network (SIGN), Registered Nurses' Association of Ontario (RNAO), Wound Ostomy and Continence Nurses Society (WOCNS), World Council of Enterostomal Therapists (WCET), Medlive Clinical Guidelines website, Joanna Briggs Institute (JBI), Cochrane Library, Embase, PubMed, Web of Science, CNKI, Wanfang Data, China Biology Medicine (CBM), and VIP Database. The search period was from January 2019 to April 2024.
ResultsA total of 13 articles were included after retrieval and screening, comprising 2 guidelines, 2 expert consensuses, 4 systematic reviews, 4 evidence summaries, and 1 clinical decision aid. After translation, summarization, and organization of the included articles, 19 pieces of evidence across 11 categories were formulated, focusing on four items: definition and risk factors of high output in ileostomy,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strategies related to high output in ileostomy,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strategies related to dehydration in high-output ileostomy, and follow-up strategies for prevention of high output and dehydration after ileostomy surgery.
ConclusionThe evidence summarized based on the "6S" evidence model for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of high output and dehydration in ileostomy patients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clinical practice among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and medical decision-makers, thereby enhancing nursing quality and reducing patient rehospitalization rates.
-
Keywords:
- ileostomy /
- high output /
- dehydration /
- evidence summary /
- evidence-based nursing /
- postoperative management
-
口咽癌是头颈部恶性肿瘤最常见的类型之一,目前被认为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密切相关。口咽癌发病人数仅次于鼻咽癌,高于下咽癌,其死亡人数仅次于皮肤黑色素瘤,高于甲状腺癌[1]。在美国2024年肿瘤新发病例估计数据中,口腔/咽部癌的新发病例数为58 450例,死亡病例数为12 230例,口咽癌未单独列出[2]。在中国最新发布的肿瘤发病与死亡病例估计数据中,口咽癌未单独列出。唇/口腔/咽部癌的新发病例数估计为65 100例,其中男性45 600例,女性19 500例[3]。口咽癌最常见的发生部位是扁桃体,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是鳞状细胞癌[4]。扁桃体鳞癌(TSCC)的治疗选择主要包括放疗、化疗及手术。SEER是一个由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维护的项目,旨在收集和发布关于癌症发病率、生存率、死亡率等信息的数据。本研究利用SEER于2023年4月20日发布的数据,分析1975—2020年的TSCC病例的预后结局及其与主要临床特征、治疗选择间的关联,并评估TSCC死亡与非TSCC死亡之间的竞争风险。
口咽癌是头颈部恶性肿瘤最常见的类型之一,目前被认为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密切相关。口咽癌发病人数仅次于鼻咽癌,高于下咽癌,其死亡人数仅次于皮肤黑色素瘤,高于甲状腺癌[1]。在美国2024年肿瘤新发病例估计数据中,口腔/咽部癌的新发病例数为58 450例,死亡病例数为12 230例,口咽癌未单独列出[2]。在中国最新发布的肿瘤发病与死亡病例估计数据中,口咽癌未单独列出。唇/口腔/咽部癌的新发病例数估计为65 100例,其中男性45 600例,女性19 500例[3]。口咽癌最常见的发生部位是扁桃体,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是鳞状细胞癌[4]。扁桃体鳞癌(TSCC)的治疗选择主要包括放疗、化疗及手术。SEER是一个由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维护的项目,旨在收集和发布关于癌症发病率、生存率、死亡率等信息的数据。本研究利用SEER于2023年4月20日发布的数据,分析1975—2020年的TSCC病例的预后结局及其与主要临床特征、治疗选择间的关联,并评估TSCC死亡与非TSCC死亡之间的竞争风险。
1. 资料与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获取
通过个人账号登录SEER*Stat 8.4.3软件,进入SEER项目1975—2020年研究数据库,该数据库涵盖了全美8个肿瘤登记点46年的完整数据。在“病变部位+形态学(Site+Morphology)”一栏选定“Site recode ICD-O-3/WHO 2008”值为“扁桃体(Tonsil)”, 选取性别、种族、年龄、婚姻状态、诊断年份、病变位置、病理证据、手术、放疗、化疗、预后结局(生存或死亡)等75个变量,共下载扁桃体恶性肿瘤记录15 457条,将该数据矩阵导出生成Excel表格。
1.1 资料获取
通过个人账号登录SEER*Stat 8.4.3软件,进入SEER项目1975—2020年研究数据库,该数据库涵盖了全美8个肿瘤登记点46年的完整数据。在“病变部位+形态学(Site+Morphology)”一栏选定“Site recode ICD-O-3/WHO 2008”值为“扁桃体(Tonsil)”, 选取性别、种族、年龄、婚姻状态、诊断年份、病变位置、病理证据、手术、放疗、化疗、预后结局(生存或死亡)等75个变量,共下载扁桃体恶性肿瘤记录15 457条,将该数据矩阵导出生成Excel表格。
1.2 数据清理
所有数据清理再编码过程均在SAS 9.4软件完成。通过变量“ICD_O_3_Hist_behav”限定纳入该变量结果为“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的记录,删除其余记录,同时剔除生存月份(Survival_months)值缺失以及变量“SEER_other_cause_of_death_classi”值为“Dead (missing/unknown COD)”或“N/A not seq 0-59”的记录。性别直接采用变量“Sex”分成男性和女性,种族通过变量“Race_recode_White_Black_Other”分为白种人、黑种人和其他种族,诊断年龄通过变量“Age_recode_with_1_year_olds”分为<45岁、45~64岁和≥65岁,婚姻状态通过变量“Marital_status_at_diagnosis”分为已婚、未婚和其他,诊断年代经变量“Year_of_diagnosis”分为1975—1989年、1990—2004年和2005—2020年,病变位置经变量“Laterality”分为左侧扁桃体、右侧扁桃体和其他,病理证据经变量“Diagnostic_Confirmation”分为有病理诊断和无病理诊断,接受手术情况经变量“Reason_no_cancer_directed_surger”分为是和否,接受放疗情况通过变量“Radiation_recode”分为是和否,接受化疗情况经变量“Chemotherapy_recode_yes_no_unk”分为是和否。生存时间(年)通过生存月份(Survival_months)除以12计算得出,两分类研究结局(0=生存, 1=死亡)由变量“Vital_status_recode_study_cutof”转换而来,病因别预后结局经变量“SEER_cause_specific_death_classi”和“Vital_status_recode_study_cutof”进一步细分为0(存活)、1(因TSCC死亡)和2(非TSCC死亡)。
1.2 数据清理
所有数据清理再编码过程均在SAS 9.4软件完成。通过变量“ICD_O_3_Hist_behav”限定纳入该变量结果为“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的记录,删除其余记录,同时剔除生存月份(Survival_months)值缺失以及变量“SEER_other_cause_of_death_classi”值为“Dead (missing/unknown COD)”或“N/A not seq 0-59”的记录。性别直接采用变量“Sex”分成男性和女性,种族通过变量“Race_recode_White_Black_Other”分为白种人、黑种人和其他种族,诊断年龄通过变量“Age_recode_with_1_year_olds”分为<45岁、45~64岁和≥65岁,婚姻状态通过变量“Marital_status_at_diagnosis”分为已婚、未婚和其他,诊断年代经变量“Year_of_diagnosis”分为1975—1989年、1990—2004年和2005—2020年,病变位置经变量“Laterality”分为左侧扁桃体、右侧扁桃体和其他,病理证据经变量“Diagnostic_Confirmation”分为有病理诊断和无病理诊断,接受手术情况经变量“Reason_no_cancer_directed_surger”分为是和否,接受放疗情况通过变量“Radiation_recode”分为是和否,接受化疗情况经变量“Chemotherapy_recode_yes_no_unk”分为是和否。生存时间(年)通过生存月份(Survival_months)除以12计算得出,两分类研究结局(0=生存, 1=死亡)由变量“Vital_status_recode_study_cutof”转换而来,病因别预后结局经变量“SEER_cause_specific_death_classi”和“Vital_status_recode_study_cutof”进一步细分为0(存活)、1(因TSCC死亡)和2(非TSCC死亡)。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统计分析过程均在SAS 9.4软件完成。分类变量采用[n(%)]表示,正态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的数值变量采用($\overline x $ ±s)表示, 2组间数值变量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2组间构成比或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SAS PROC PHREG命令)计算主要临床特征及治疗选择与研究结局关联的HR及95%CI。所有假设检验均为双侧,设置P<0.01为差异或关联具有统计学意义。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统计分析过程均在SAS 9.4软件完成。分类变量采用[n(%)]表示,正态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的数值变量采用($\overline x $ ±s)表示, 2组间数值变量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2组间构成比或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SAS PROC PHREG命令)计算主要临床特征及治疗选择与研究结局关联的HR及95%CI。所有假设检验均为双侧,设置P<0.01为差异或关联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结果
2.1 TSCC临床特征及按性别分层后的比较
本次分析共纳入14 805例TSCC,其中男11 650例(78.69%), 女3 155例(21.31%), 男女比为3.69∶ 1.00。本组TSCC绝大多数为白种人(86.84%), 93.99%的病例在45周岁以后确诊,其中45~64岁是TSCC确诊的高危年龄段,超过半数的TSCC诊断年份在2005年以后, 98.69%的病例发生于单侧扁桃体, 96.63%的病例具备病理诊断结果。在手术、放疗、化疗治疗手段中,放疗最为常用(81.78%), 其后依次是手术(49.47%)和化疗(47.10%)。
所有TSCC病例按照性别分层后进行比较。在种族、病变位置及病理诊断方面,男性、女性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 在诊断年龄、婚姻状态、诊断阶段、手术治疗、放疗、化疗接受情况及预后方面,男性、女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TSCC患者的治疗率高于女性,女性TSCC患者的总体预后差于男性。见表 1。
表 1 SEER 1975—2020年数据库14 805例TSCC患者临床特征及按性别分层后的比较项目 分类 全体(n=14 805) 男性(n=11 650) 女性(n=3 155) χ2 P 例数 构成比/% 例数 构成比/% 例数 构成比/% 种族 白种人 12 856 86.84 10 112 86.80 2 744 86.97 0.293 0 0.863 7 黑种人 1 237 8.36 972 8.34 265 8.40 其他 712 4.81 566 4.86 146 4.63 诊断年龄 <45岁 889 6.00 720 6.18 169 5.36 166.111 7 <0.000 1 45~64岁 9 165 61.90 7 491 64.30 1 674 53.06 ≥65岁 4 751 32.09 3 439 29.52 1 312 41.58 婚姻状态 已婚 8 316 56.17 6 872 58.99 1 444 45.77 348.853 0 <0.000 1 未婚 2 418 16.33 1 990 17.08 428 13.57 其他 4 071 27.50 2 788 23.93 1 283 40.67 诊断时间范围 1975—1989年 2 569 17.35 1 724 14.80 845 26.78 324.386 7 <0.000 1 1990—2004年 3 638 24.57 2 771 23.79 867 27.48 2005—2020年 8 598 58.07 7 155 61.42 1 443 45.74 病变位置 左侧扁桃体 7 173 48.45 5 652 48.52 1 521 48.21 7.636 3 0.022 0 右侧扁桃体 7 438 50.24 5 861 50.31 1 577 49.98 其他 194 1.31 137 1.18 57 1.81 病理诊断 有 14 306 96.63 11 237 96.45 3 069 97.27 5.116 0 0.023 7 无 499 3.37 413 3.55 86 2.73 是否手术 是 7 324 49.47 5 845 50.17 1 479 46.88 10.774 4 0.001 0 否 7 481 50.53 5 805 49.83 1 676 53.12 是否放疗 是 12 108 81.78 9 617 82.55 2 491 78.95 21.540 4 <0.000 1 否 2 697 18.22 2 033 17.45 664 21.05 是否化疗 是 6 973 47.10 5 814 49.41 1 159 36.74 172.833 8 <0.000 1 否 7 832 52.90 5 836 50.09 1 996 63.26 预后结局 生存 6 802 45.94 5 709 49.00 1 093 34.64 206.160 6 <0.000 1 死亡 8 003 54.06 5 941 51.00 2 062 65.36 2.1 TSCC临床特征及按性别分层后的比较
本次分析共纳入14 805例TSCC,其中男11 650例(78.69%), 女3 155例(21.31%), 男女比为3.69∶ 1.00。本组TSCC绝大多数为白种人(86.84%), 93.99%的病例在45周岁以后确诊,其中45~64岁是TSCC确诊的高危年龄段,超过半数的TSCC诊断年份在2005年以后, 98.69%的病例发生于单侧扁桃体, 96.63%的病例具备病理诊断结果。在手术、放疗、化疗治疗手段中,放疗最为常用(81.78%), 其后依次是手术(49.47%)和化疗(47.10%)。
所有TSCC病例按照性别分层后进行比较。在种族、病变位置及病理诊断方面,男性、女性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 在诊断年龄、婚姻状态、诊断阶段、手术治疗、放疗、化疗接受情况及预后方面,男性、女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TSCC患者的治疗率高于女性,女性TSCC患者的总体预后差于男性。见表 1。
表 1 SEER 1975—2020年数据库14 805例TSCC患者临床特征及按性别分层后的比较项目 分类 全体(n=14 805) 男性(n=11 650) 女性(n=3 155) χ2 P 例数 构成比/% 例数 构成比/% 例数 构成比/% 种族 白种人 12 856 86.84 10 112 86.80 2 744 86.97 0.293 0 0.863 7 黑种人 1 237 8.36 972 8.34 265 8.40 其他 712 4.81 566 4.86 146 4.63 诊断年龄 <45岁 889 6.00 720 6.18 169 5.36 166.111 7 <0.000 1 45~64岁 9 165 61.90 7 491 64.30 1 674 53.06 ≥65岁 4 751 32.09 3 439 29.52 1 312 41.58 婚姻状态 已婚 8 316 56.17 6 872 58.99 1 444 45.77 348.853 0 <0.000 1 未婚 2 418 16.33 1 990 17.08 428 13.57 其他 4 071 27.50 2 788 23.93 1 283 40.67 诊断时间范围 1975—1989年 2 569 17.35 1 724 14.80 845 26.78 324.386 7 <0.000 1 1990—2004年 3 638 24.57 2 771 23.79 867 27.48 2005—2020年 8 598 58.07 7 155 61.42 1 443 45.74 病变位置 左侧扁桃体 7 173 48.45 5 652 48.52 1 521 48.21 7.636 3 0.022 0 右侧扁桃体 7 438 50.24 5 861 50.31 1 577 49.98 其他 194 1.31 137 1.18 57 1.81 病理诊断 有 14 306 96.63 11 237 96.45 3 069 97.27 5.116 0 0.023 7 无 499 3.37 413 3.55 86 2.73 是否手术 是 7 324 49.47 5 845 50.17 1 479 46.88 10.774 4 0.001 0 否 7 481 50.53 5 805 49.83 1 676 53.12 是否放疗 是 12 108 81.78 9 617 82.55 2 491 78.95 21.540 4 <0.000 1 否 2 697 18.22 2 033 17.45 664 21.05 是否化疗 是 6 973 47.10 5 814 49.41 1 159 36.74 172.833 8 <0.000 1 否 7 832 52.90 5 836 50.09 1 996 63.26 预后结局 生存 6 802 45.94 5 709 49.00 1 093 34.64 206.160 6 <0.000 1 死亡 8 003 54.06 5 941 51.00 2 062 65.36 2.2 TSCC预后结局关联因素的Cox回归分析
14 805例TSCC患者中, 6 802例存活, 8 003例死亡。TSCC患者除病变位置外,性别、种族、诊断年龄、婚姻状态、诊断年代、病理证据、手术、放疗、化疗与TSCC预后相关(P<0.01), 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见表 2。
表 2 SEER 1975—2020年数据库14 805例TSCC患者预后结局关联因素的Cox回归分析项目 分类 生存患者(n=6 802) 死亡患者(n=8 003) 随访时间/人年 单因素分析 多因素分析 HR(95%CI) P HR(95%CI) P 性别 男 5 709 5 941 71 404.5 参考 <0.000 1 参考 <0.000 1 女 1 093 2 062 19 705.2 1.264(1.202~1.329) 0.882(0.837~0.929) 种族 白种人 6 058 6 798 80 791.4 参考 参考 黑种人 356 881 5 621.3 1.728(1.611~1.854) <0.000 1 1.454(1.353~1.563) <0.000 1 其他 388 324 4 697.0 0.834(0.746~0.932) 0.001 4 0.814(0.728~0.911) 0.000 3 诊断年龄 <45岁 511 378 9 435.2 参考 参考 45~64岁 4 774 4 391 63 430.2 1.683(1.514~1.872) <0.000 1 1.727(1.552~1.921) <0.000 1 ≥65岁 1 517 3 234 18 244.3 3.841(3.444~4.284) <0.000 1 3.376(3.023~3.771) <0.000 1 婚姻状态 已婚 4 304 4 012 57 666.2 参考 参考 未婚 1 161 1 257 13 105.4 1.306(1.226~1.392) <0.000 1 1.401(1.313~1.495) <0.000 1 其他 1 337 2 734 20 338.1 1.814(1.727~1.904) <0.000 1 1.446(1.374~1.520) <0.000 1 诊断时间范围 1975—1989年 37 2 532 14 919.9 3.173(3.001~3.354) <0.000 1 2.748(2.576~2.932) <0.000 1 1990—2004年 800 2 838 32 063.0 1.862(1.763~1.967) <0.000 1 1.941(1.830~2.059) <0.000 1 2005—2020年 5 965 2 633 44 126.8 参考 参考 病变位置 左侧扁桃体 3 297 3 876 44 423.7 1.007(0.963~1.052) 0.762 7 1.012(0.968~1.058) 0.596 8 右侧扁桃体 3 454 3 984 45 738.9 参考 参考 其他 51 143 947.1 1.682(1.424~1.988) <0.000 1 1.042(0.880~1.233) 0.634 9 病理诊断 有 6 540 7 766 88 859.3 参考 参考 无 262 237 2 250.3 1.123(0.986~1.278) 0.079 7 1.204(1.056~1.374) 0.005 6 是否手术 是 3 755 3 569 56 590.8 参考 参考 否 3 047 4 434 34 518.9 1.846(1.765~1.930) <0.000 1 1.883(1.795~1.976) <0.000 1 是否放疗 是 5 902 6 206 78 098.9 参考 参考 否 900 1 797 13 010.8 1.676(1.590~1.766) <0.000 1 1.653(1.564~1.748) <0.000 1 是否化疗 是 4 297 2 676 41 271.2 参考 参考 否 2 505 5 327 49 838.5 1.720(1.641~1.803) <0.000 1 1.132(1.069~1.198) <0.000 1 2.2 TSCC预后结局关联因素的Cox回归分析
14 805例TSCC患者中, 6 802例存活, 8 003例死亡。TSCC患者除病变位置外,性别、种族、诊断年龄、婚姻状态、诊断年代、病理证据、手术、放疗、化疗与TSCC预后相关(P<0.01), 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见表 2。
表 2 SEER 1975—2020年数据库14 805例TSCC患者预后结局关联因素的Cox回归分析项目 分类 生存患者(n=6 802) 死亡患者(n=8 003) 随访时间/人年 单因素分析 多因素分析 HR(95%CI) P HR(95%CI) P 性别 男 5 709 5 941 71 404.5 参考 <0.000 1 参考 <0.000 1 女 1 093 2 062 19 705.2 1.264(1.202~1.329) 0.882(0.837~0.929) 种族 白种人 6 058 6 798 80 791.4 参考 参考 黑种人 356 881 5 621.3 1.728(1.611~1.854) <0.000 1 1.454(1.353~1.563) <0.000 1 其他 388 324 4 697.0 0.834(0.746~0.932) 0.001 4 0.814(0.728~0.911) 0.000 3 诊断年龄 <45岁 511 378 9 435.2 参考 参考 45~64岁 4 774 4 391 63 430.2 1.683(1.514~1.872) <0.000 1 1.727(1.552~1.921) <0.000 1 ≥65岁 1 517 3 234 18 244.3 3.841(3.444~4.284) <0.000 1 3.376(3.023~3.771) <0.000 1 婚姻状态 已婚 4 304 4 012 57 666.2 参考 参考 未婚 1 161 1 257 13 105.4 1.306(1.226~1.392) <0.000 1 1.401(1.313~1.495) <0.000 1 其他 1 337 2 734 20 338.1 1.814(1.727~1.904) <0.000 1 1.446(1.374~1.520) <0.000 1 诊断时间范围 1975—1989年 37 2 532 14 919.9 3.173(3.001~3.354) <0.000 1 2.748(2.576~2.932) <0.000 1 1990—2004年 800 2 838 32 063.0 1.862(1.763~1.967) <0.000 1 1.941(1.830~2.059) <0.000 1 2005—2020年 5 965 2 633 44 126.8 参考 参考 病变位置 左侧扁桃体 3 297 3 876 44 423.7 1.007(0.963~1.052) 0.762 7 1.012(0.968~1.058) 0.596 8 右侧扁桃体 3 454 3 984 45 738.9 参考 参考 其他 51 143 947.1 1.682(1.424~1.988) <0.000 1 1.042(0.880~1.233) 0.634 9 病理诊断 有 6 540 7 766 88 859.3 参考 参考 无 262 237 2 250.3 1.123(0.986~1.278) 0.079 7 1.204(1.056~1.374) 0.005 6 是否手术 是 3 755 3 569 56 590.8 参考 参考 否 3 047 4 434 34 518.9 1.846(1.765~1.930) <0.000 1 1.883(1.795~1.976) <0.000 1 是否放疗 是 5 902 6 206 78 098.9 参考 参考 否 900 1 797 13 010.8 1.676(1.590~1.766) <0.000 1 1.653(1.564~1.748) <0.000 1 是否化疗 是 4 297 2 676 41 271.2 参考 参考 否 2 505 5 327 49 838.5 1.720(1.641~1.803) <0.000 1 1.132(1.069~1.198) <0.000 1 2.3 TSCC预后结局关联因素的竞争风险分析
14 805例研究对象中, 4 709例因TSCC死亡, 3 294例因其他原因死亡。针对因TSCC死亡结局的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相对于男性、白种人、诊断年龄<45岁、已婚、诊断时间范围为2005—2020年、病理确诊、接受手术、接受放疗,女性、其他种族为保护因素,黑种人、诊断年龄45岁以上、未婚或其他婚姻状态、诊断时间范围为2005年之前、病理未确诊、未手术、未放疗为危险因素。针对其他原因死亡结局的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相对于男性、白种人、诊断年龄<45岁、已婚、诊断时间范围为2005—2020年、接受手术、接受放疗、接受化疗,女性为保护因素,黑种人、诊断年龄45岁以上、未婚或其他婚姻状态、诊断时间在2005年以前、未手术、未放疗、未化疗为危险因素。见表 3。
表 3 SEER 1975—2020年数据库14 805例TSCC预后结局关联因素的竞争风险分析资料 分类 因TSCC死亡患者(n=4 709) 单因素分析 多因素分析 其他死因患者(n=3 294) 单因素分析 多因素分析 HR(95%CI) P HR(95%CI) P HR(95%CI) P HR(95%CI) P 性别 男 3 554 参考 参考 <0.000 1 2 387 参考 参考 0.009 7 女 1 155 1.211(1.133~1.294) 0.868(0.810~0.929) 907 1.339(1.240~1.446) 0.900(0.831~0.975) 种族 白种人 3 933 参考 参考 2 865 参考 参考 黑种人 595 1.920(1.761~2.093) <0.000 1 1.535(1.405~1.676) <0.000 1 286 1.435(1.270~1.621) <0.000 1 1.297(1.146~1.469) <0.000 1 其他 181 0.825(0.710~0.957) 0.011 2 0.807(0.695~0.937) 0.004 8 143 0.845(0.714~0.999) 0.049 3 0.820(0.693~0.971) 0.021 3 诊断年龄 <45岁 246 参考 参考 132 参考 参考 45~64岁 2 631 1.312(1.150~1.496) <0.000 1 1.369(1.199~1.563) <0.000 1 1 760 2.366(1.979~2.830) <0.000 1 2.364(1.975~2.828) <0.000 1 ≥65岁 1 832 2.479(2.166~2.837) <0.000 1 2.218(1.933~2.545) <0.000 1 1 402 7.231(6.019~8.687) <0.000 1 6.178(5.133~7.436) <0.000 1 婚姻状态 已婚 2 241 参考 参考 1 771 参考 参考 未婚 823 1.463(1.350~1.584) <0.000 1 1.507(1.389~1.635) <0.000 1 434 1.091(0.982~1.212) 0.104 5 1.230(1.105~1.369) <0.000 1 其他 1 645 1.851(1.736~1.973) <0.000 1 1.479(1.384~1.580) <0.000 1 1 089 1.770(1.641~1.909) <0.000 1 1.405(1.299~1.520) <0.000 1 诊断时间范围 1975—1989年 1 426 3.083(2.871~3.311) <0.000 1 2.891(2.661~3.141) <0.000 1 1 106 3.289(3.007~3.597) <0.000 1 2.512(2.265~2.786) <0.000 1 1990—2004年 1 616 1.950(1.819~2.091) <0.000 1 2.140(1.986~2.306) <0.000 1 1 222 1.748(1.600~1.909) <0.000 1 1.670(1.517~1.837) <0.000 1 2005—2020年 1 667 参考 参考 966 参考 参考 病理诊断 有 4 549 参考 参考 3 217 参考 参考 无 160 1.209(1.033~1.416) 1.221(1.040~1.433) <0.000 1 77 0.978(0.780~1.226) 0.847 1 1.140(0.906~1.434) 0.263 0 是否手术 是 1 895 参考 参考 1 674 参考 参考 否 2 814 2.007(1.892~2.128) <0.000 1 2.101(1.972~2.239) <0.000 1 1 620 1.641(1.531~1.759) <0.000 1 1.630(1.513~1.756) <0.000 1 是否放疗 是 3 619 参考 参考 2 587 参考 参考 否 1 090 1.719(1.606~1.840) <0.000 1 1.829(1.702~1.966) <0.000 1 707 1.614(1.485~1.754) <0.000 1 1.438(1.318~1.570) <0.000 1 是否化疗 是 1 732 参考 参考 944 参考 参考 否 2 977 1.574(1.483~1.671) <0.000 1 1.023(0.951~1.100) 0.543 8 2 350 1.982(1.836~2.140) <0.000 1 1.328(1.212~1.456) <0.000 1 2.3 TSCC预后结局关联因素的竞争风险分析
14 805例研究对象中, 4 709例因TSCC死亡, 3 294例因其他原因死亡。针对因TSCC死亡结局的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相对于男性、白种人、诊断年龄<45岁、已婚、诊断时间范围为2005—2020年、病理确诊、接受手术、接受放疗,女性、其他种族为保护因素,黑种人、诊断年龄45岁以上、未婚或其他婚姻状态、诊断时间范围为2005年之前、病理未确诊、未手术、未放疗为危险因素。针对其他原因死亡结局的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相对于男性、白种人、诊断年龄<45岁、已婚、诊断时间范围为2005—2020年、接受手术、接受放疗、接受化疗,女性为保护因素,黑种人、诊断年龄45岁以上、未婚或其他婚姻状态、诊断时间在2005年以前、未手术、未放疗、未化疗为危险因素。见表 3。
表 3 SEER 1975—2020年数据库14 805例TSCC预后结局关联因素的竞争风险分析资料 分类 因TSCC死亡患者(n=4 709) 单因素分析 多因素分析 其他死因患者(n=3 294) 单因素分析 多因素分析 HR(95%CI) P HR(95%CI) P HR(95%CI) P HR(95%CI) P 性别 男 3 554 参考 参考 <0.000 1 2 387 参考 参考 0.009 7 女 1 155 1.211(1.133~1.294) 0.868(0.810~0.929) 907 1.339(1.240~1.446) 0.900(0.831~0.975) 种族 白种人 3 933 参考 参考 2 865 参考 参考 黑种人 595 1.920(1.761~2.093) <0.000 1 1.535(1.405~1.676) <0.000 1 286 1.435(1.270~1.621) <0.000 1 1.297(1.146~1.469) <0.000 1 其他 181 0.825(0.710~0.957) 0.011 2 0.807(0.695~0.937) 0.004 8 143 0.845(0.714~0.999) 0.049 3 0.820(0.693~0.971) 0.021 3 诊断年龄 <45岁 246 参考 参考 132 参考 参考 45~64岁 2 631 1.312(1.150~1.496) <0.000 1 1.369(1.199~1.563) <0.000 1 1 760 2.366(1.979~2.830) <0.000 1 2.364(1.975~2.828) <0.000 1 ≥65岁 1 832 2.479(2.166~2.837) <0.000 1 2.218(1.933~2.545) <0.000 1 1 402 7.231(6.019~8.687) <0.000 1 6.178(5.133~7.436) <0.000 1 婚姻状态 已婚 2 241 参考 参考 1 771 参考 参考 未婚 823 1.463(1.350~1.584) <0.000 1 1.507(1.389~1.635) <0.000 1 434 1.091(0.982~1.212) 0.104 5 1.230(1.105~1.369) <0.000 1 其他 1 645 1.851(1.736~1.973) <0.000 1 1.479(1.384~1.580) <0.000 1 1 089 1.770(1.641~1.909) <0.000 1 1.405(1.299~1.520) <0.000 1 诊断时间范围 1975—1989年 1 426 3.083(2.871~3.311) <0.000 1 2.891(2.661~3.141) <0.000 1 1 106 3.289(3.007~3.597) <0.000 1 2.512(2.265~2.786) <0.000 1 1990—2004年 1 616 1.950(1.819~2.091) <0.000 1 2.140(1.986~2.306) <0.000 1 1 222 1.748(1.600~1.909) <0.000 1 1.670(1.517~1.837) <0.000 1 2005—2020年 1 667 参考 参考 966 参考 参考 病理诊断 有 4 549 参考 参考 3 217 参考 参考 无 160 1.209(1.033~1.416) 1.221(1.040~1.433) <0.000 1 77 0.978(0.780~1.226) 0.847 1 1.140(0.906~1.434) 0.263 0 是否手术 是 1 895 参考 参考 1 674 参考 参考 否 2 814 2.007(1.892~2.128) <0.000 1 2.101(1.972~2.239) <0.000 1 1 620 1.641(1.531~1.759) <0.000 1 1.630(1.513~1.756) <0.000 1 是否放疗 是 3 619 参考 参考 2 587 参考 参考 否 1 090 1.719(1.606~1.840) <0.000 1 1.829(1.702~1.966) <0.000 1 707 1.614(1.485~1.754) <0.000 1 1.438(1.318~1.570) <0.000 1 是否化疗 是 1 732 参考 参考 944 参考 参考 否 2 977 1.574(1.483~1.671) <0.000 1 1.023(0.951~1.100) 0.543 8 2 350 1.982(1.836~2.140) <0.000 1 1.328(1.212~1.456) <0.000 1 3. 讨论
本研究通过分析SEER 1975—2020年数据库的14 805例TSCC病例数据,发现手术、放疗、化疗对TSCC患者的总体生存均有益。通过真实世界的大数据肿瘤登记,本研究明确了TSCC确诊患者接受综合治疗的重要性,并表明在TSCC的综合治疗中,手术和放疗的地位可能比化疗更重要。国内学者[5]认为,多学科团队评估在头颈部鳞癌的治疗选择中非常重要,尤其是在口咽癌的治疗中,需要密切的多学科评估和协作。
国内既往对TSCC治疗手段的评估和报道大多基于单个中心。2001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布洁等[6]回顾分析了1958—1998年160例病理确诊后行单纯根治性放疗的TSCC病例。2003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吴雪溪等[7]回顾分析了1984—2000年108例接受根治性治疗的TSCC病例。这2项来自同一中心、募集不同时期TSCC病例的回顾性研究均认为,对于Ⅰ期和Ⅱ期TSCC, 根治性放疗可作为首选治疗方式,放疗后残留病灶可考虑手术治疗。2009年,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王馨等[8]回顾分析了1997—2008年61例TSCC患者的预后,亦推荐单纯放疗用于治疗Ⅰ期和Ⅱ期TSCC。
原因别风险模型常被用于评估疾病预后结局事件的竞争风险[9]。本研究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 TSCC患者因其他原因死亡和因TSCC死亡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风险。相对于<44岁的患者, 45~64岁和≥65岁因TSCC死亡患者的HR分别为1.369和2.218; 45~64岁和≥65岁因其他原因(非TSCC)死亡患者的HR分别为2.364和6.178。该结果提示,在老龄TSCC患者的诊疗过程中,应特别注意评估不同治疗选择或组合增加非TSCC死亡风险的可能性。北京协和医学院朱莹莹等[10]回顾分析了2000—2018年324例TSCC患者,认为对于晚期TSCC患者,考虑到生活质量及预后优势,以放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更为适合。LI C Z等[14]利用SEER数据库2004—2016年的TSCC数据构建了预后预测的诺莫图,该图纳入了手术和放疗,但未纳入化疗,其外部有效性还需进一步研究验证。陈绪清等[15]利用SEER项目2010—2015年数据构建的老年下咽癌预后预测列线图亦存在纳入关键治疗信息不足的问题。尽管化疗在头颈肿瘤,尤其是TSCC治疗中不占主导地位,但其与放疗或手术联合的综合治疗对于预后的益处有明确的循证医学证据[16]。
本研究为尽量纳入SEER项目全美8个肿瘤登记点自1975年以来的所有TSCC数据,未将病理分级及TNM分期纳入分析。根据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病理学专业委员会[17]2020年3月发布的《口腔癌及口咽癌病理诊断规范》,已明确提出HPV相关性鳞状细胞癌和HPV相关性(P16+)鳞状细胞癌的诊断术语。HPV相关性口咽癌作为独立分型的一类头颈肿瘤,总体呈现较好的预后结局[18]。本研究发现,不同诊断时间范围、性别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HPV相关性TSCC病例占比的上升趋势。HPV相关性口咽癌的预后关联因素[19]及治疗方案选择[20]均展现出独特特点。未来亟需开展设计更为完善的国内多中心真实世界研究,以获取关于TSCC综合治疗的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21-22]。
3. 讨论
本研究通过分析SEER 1975—2020年数据库的14 805例TSCC病例数据,发现手术、放疗、化疗对TSCC患者的总体生存均有益。通过真实世界的大数据肿瘤登记,本研究明确了TSCC确诊患者接受综合治疗的重要性,并表明在TSCC的综合治疗中,手术和放疗的地位可能比化疗更重要。国内学者[5]认为,多学科团队评估在头颈部鳞癌的治疗选择中非常重要,尤其是在口咽癌的治疗中,需要密切的多学科评估和协作。
国内既往对TSCC治疗手段的评估和报道大多基于单个中心。2001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布洁等[6]回顾分析了1958—1998年160例病理确诊后行单纯根治性放疗的TSCC病例。2003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吴雪溪等[7]回顾分析了1984—2000年108例接受根治性治疗的TSCC病例。这2项来自同一中心、募集不同时期TSCC病例的回顾性研究均认为,对于Ⅰ期和Ⅱ期TSCC, 根治性放疗可作为首选治疗方式,放疗后残留病灶可考虑手术治疗。2009年,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王馨等[8]回顾分析了1997—2008年61例TSCC患者的预后,亦推荐单纯放疗用于治疗Ⅰ期和Ⅱ期TSCC。
原因别风险模型常被用于评估疾病预后结局事件的竞争风险[9]。本研究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 TSCC患者因其他原因死亡和因TSCC死亡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风险。相对于<44岁的患者, 45~64岁和≥65岁因TSCC死亡患者的HR分别为1.369和2.218; 45~64岁和≥65岁因其他原因(非TSCC)死亡患者的HR分别为2.364和6.178。该结果提示,在老龄TSCC患者的诊疗过程中,应特别注意评估不同治疗选择或组合增加非TSCC死亡风险的可能性。北京协和医学院朱莹莹等[10]回顾分析了2000—2018年324例TSCC患者,认为对于晚期TSCC患者,考虑到生活质量及预后优势,以放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更为适合。LI C Z等[14]利用SEER数据库2004—2016年的TSCC数据构建了预后预测的诺莫图,该图纳入了手术和放疗,但未纳入化疗,其外部有效性还需进一步研究验证。陈绪清等[15]利用SEER项目2010—2015年数据构建的老年下咽癌预后预测列线图亦存在纳入关键治疗信息不足的问题。尽管化疗在头颈肿瘤,尤其是TSCC治疗中不占主导地位,但其与放疗或手术联合的综合治疗对于预后的益处有明确的循证医学证据[16]。
本研究为尽量纳入SEER项目全美8个肿瘤登记点自1975年以来的所有TSCC数据,未将病理分级及TNM分期纳入分析。根据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病理学专业委员会[17]2020年3月发布的《口腔癌及口咽癌病理诊断规范》,已明确提出HPV相关性鳞状细胞癌和HPV相关性(P16+)鳞状细胞癌的诊断术语。HPV相关性口咽癌作为独立分型的一类头颈肿瘤,总体呈现较好的预后结局[18]。本研究发现,不同诊断时间范围、性别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HPV相关性TSCC病例占比的上升趋势。HPV相关性口咽癌的预后关联因素[19]及治疗方案选择[20]均展现出独特特点。未来亟需开展设计更为完善的国内多中心真实世界研究,以获取关于TSCC综合治疗的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21-22]。
-
表 1 13篇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文献作者 发表/更新年份 来源数据库 证据类型 文献主题 LANDMANN R G等[2] 2024 UpToDate 临床决策 结肠回肠造口并发症护理 马静宜等[14] 2024 万方 证据总结 肠造口患者自我照护最佳证据总结 李丹阳等[15] 2024 知网 证据总结 临时性肠造口患者健康教育的最佳证据总结 中国造口管理协作组等[3] 2023 医脉通 专家共识 肠造口并发症的分型与分级标准 沈圆娟等[16] 2023 万方 系统评价 成人高排量回肠造口发生率及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 LEDERHUBER H等[17] 2023 PubMed 系统评价 高排量肠造口管理 林丽英等[18] 2023 万方 证据总结 结直肠癌造口患者出院计划的最佳证据总结 中国医师协会肛肠医师分会造口专业委员会等[19] 2022 医脉通 专家共识 中低位直肠癌手术预防性肠造口中国专家共识 VOGEL I等[8] 2022 PubMed 系统评价 回肠造口术后脱水相关再入院系统评价 OVERALL B[20] 2022 JBI 证据总结 回肠造口(急性肾衰的预防): 口服补液 MITCHELL A等[21] 2021 JBI 系统评价 成人回肠造口饮食管理 FERRARA F等[22] 2019 医脉通 指南 成人肠造口外科手术管理意大利指南 RNAO[23] 2019 RNAO 指南 造口患者及即将有造口的患者支持性社会网络最佳实践指南 表 1 13篇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文献作者 发表/更新年份 来源数据库 证据类型 文献主题 LANDMANN R G等[2] 2024 UpToDate 临床决策 结肠回肠造口并发症护理 马静宜等[14] 2024 万方 证据总结 肠造口患者自我照护最佳证据总结 李丹阳等[15] 2024 知网 证据总结 临时性肠造口患者健康教育的最佳证据总结 中国造口管理协作组等[3] 2023 医脉通 专家共识 肠造口并发症的分型与分级标准 沈圆娟等[16] 2023 万方 系统评价 成人高排量回肠造口发生率及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 LEDERHUBER H等[17] 2023 PubMed 系统评价 高排量肠造口管理 林丽英等[18] 2023 万方 证据总结 结直肠癌造口患者出院计划的最佳证据总结 中国医师协会肛肠医师分会造口专业委员会等[19] 2022 医脉通 专家共识 中低位直肠癌手术预防性肠造口中国专家共识 VOGEL I等[8] 2022 PubMed 系统评价 回肠造口术后脱水相关再入院系统评价 OVERALL B[20] 2022 JBI 证据总结 回肠造口(急性肾衰的预防): 口服补液 MITCHELL A等[21] 2021 JBI 系统评价 成人回肠造口饮食管理 FERRARA F等[22] 2019 医脉通 指南 成人肠造口外科手术管理意大利指南 RNAO[23] 2019 RNAO 指南 造口患者及即将有造口的患者支持性社会网络最佳实践指南 表 2 2篇指南的各领域标准化百分比及评价结果
表 2 2篇指南的各领域标准化百分比及评价结果
表 3 4篇系统评价的质量评价结果
文献作者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沈圆娟等[16]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否 是 是 LEDERHUBER H等[17]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否 是 是 是 是 VOGEL I等[8]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否 是 否 是 是 MITCHELL A等[21]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否 是 是 是 是 (1): 系统评价的问题陈述是否清晰明确; (2): 系统评价的问题是否有恰当的入选标准; (3): 检索策略是否合理; (4): 检索的文献数据库来源是否明确; (5): 评价文献质量的标准是否恰当; (6): 是否至少由2名评价者独立完成文献质量评价; (7): 提取资料时是否采取措施减少误差; (8): 综合/合并研究的方法是否恰当; (9): 是否评估发表偏倚的可能性; (10): 提出的政策或实践建议是否基于系统评价结果; (11): 是否提出未来研究方向的建议。 表 3 4篇系统评价的质量评价结果
文献作者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沈圆娟等[16]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否 是 是 LEDERHUBER H等[17]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否 是 是 是 是 VOGEL I等[8]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否 是 否 是 是 MITCHELL A等[21]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否 是 是 是 是 (1): 系统评价的问题陈述是否清晰明确; (2): 系统评价的问题是否有恰当的入选标准; (3): 检索策略是否合理; (4): 检索的文献数据库来源是否明确; (5): 评价文献质量的标准是否恰当; (6): 是否至少由2名评价者独立完成文献质量评价; (7): 提取资料时是否采取措施减少误差; (8): 综合/合并研究的方法是否恰当; (9): 是否评估发表偏倚的可能性; (10): 提出的政策或实践建议是否基于系统评价结果; (11): 是否提出未来研究方向的建议。 表 4 回肠造口患者高排量及脱水预防管理的证据总结
项目 类别 最佳证据 证据等级 推荐级别 回肠造口高排量定义与危险因素 定义 (1) 24 h回肠造口排泄量>1 500 mL, 持续≥3 d[2-3] 5 A 危险因素 (2) 新辅助放化疗术后、Clavien-Dindo并发症分级Ⅱ~Ⅳ级、糖尿病、全结直肠切除术、肠道内感染、短肠综合征(小肠距离造口 < 200 cm)、克罗恩病、肠道菌群失调等[16, 20] 3 B 常见并发症 (3) 脱水、电解质失衡和急性肾衰竭[2-3] 5 A 回肠造口高排量相关预防管理策略 排泄量监测与预防 (4) 每天监测并记录患者的液体摄入量、造口排泄量、排尿量、体质量和血压[14, 19-20] 5 A 液体管理 (5) 液体摄入量2~3 L/d, 并在排泄物量大或出汗过多时增加饮用量,不推荐饮用低渗液体,推荐饮用等渗液体,如肉汤、蔬菜汁和运动饮料[2, 14-15] 5 A 饮食调整策略 (6) 饮食原则: 少渣、含钠、流质或半流质、低脂肪、低纤维,含有益生菌或益生元、可溶性纤维等成分,每日蛋白质目标需求量为2.5 g/kg,食用促进粪便变稠的食物,如香蕉、大米、苏打饼干、面条、面包和奶酪等[2, 14, 21] 5 A (7) 食用以下食物需警惕肠梗阻: 高纤维食物(如芹菜和芦笋)、不可消化纤维果皮食物(如苹果)、玉米、生卷心菜、干果、坚果、爆米花、带肠衣的肉类、蘑菇、椰子等[2] 5 A (8) 饮食指导方式: 由专业营养师、造口治疗师、医生面对面或使用健康教育清单进行饮食指导[14, 18] 4 B 回肠造口高排量脱水相关预防管理策略 脱水早期识别 (9) 脱水的症状/体征: 口渴、尿液浓缩、虚弱、嗜睡、站立时头晕、明显疲劳、腹部痉挛、24 h尿量 < 400 mL或尿量 < 17 mL/h、24 h回肠造口排泄量>2 000 mL; 电解质失衡的检验指标: 血Na+ < 120 mmol/L、血K+ < 3 mmol/L、血Mg+ < 0.75 mmol/L[2, 14] 5 A (10) 脱水或电解质失衡时,通过外周静脉补液或口服补液溶液(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圣马可补液溶液,每升溶液含有3.5 g氯化钠、2.5 g碳酸氢钠、20 g葡萄糖)弥补体液及电解质损失[2] 5 B 药物干预策略 (11) 发生高排量后,逐渐增加食用可溶性纤维补充剂(如膳食纤维)至4次/d, 或增加剂量至少2倍。若效果不佳,需进行药物干预: 抗动力药物(如洛哌丁胺),抑制消化液药物(如阿托品、奥曲肽),通常从洛哌丁胺开始,起始剂量为1片/次, 2~3次/d, 根据排泄物的量缓慢调整药物剂量,不推荐联合用药[2, 16] 5 A (12) 回肠造口术后患者无法吸收肠溶片或缓释药物,医务人员应观察患者造口袋中有无未溶药丸或胶囊,若有,将其调整为可快速溶解的药物[2, 16] 5 A 回肠造口术后高排量及脱水预防随访策略 造口术后护理路径 (13) 制订并实施回肠造口术后护理路径、方案或护理计划,可防止因高排量脱水而再次入院[14, 18] 5 A (14) 回肠造口术后护理路径内容: 回肠造口患者出院标准、患者健康教育、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评估、出院后患者输入输出量的跟踪监测、早期随访内容等[18] 5 A 患者出院标准 (15) 患者能准确识别正常造口排泄物的量(24 h总量500~1 200 mL)、性质、颜色[2, 14, 23] 5 A (16) 患者知晓脱水的风险,能识别脱水症状,知晓如何正确监测出入量、体质量以及将结果反馈给医生的途径,并知晓出现以下情况时应寻求医务人员的帮助: 有脱水征象,造口排泄量>1 500 mL且持续3 d, 体质量减轻>1 kg[14-15, 17, 19, 23] 5 A 随访策略 (17) 有脱水风险的高排量回肠造口患者,每周检测实验室指标2次,包括肌酐、电解质等,直至24 h造口排泄量 < 1 L[20] 5 B (18) 对新出院患者连续随访4周,评估脱水情况、造口袋问题、造口排泄量[14, 22] 1 A (19) 社区造口治疗师于患者出院后第2、4、6周进行家庭访视,并提供转诊途径[22-23] 1 A 表 4 回肠造口患者高排量及脱水预防管理的证据总结
项目 类别 最佳证据 证据等级 推荐级别 回肠造口高排量定义与危险因素 定义 (1) 24 h回肠造口排泄量>1 500 mL, 持续≥3 d[2-3] 5 A 危险因素 (2) 新辅助放化疗术后、Clavien-Dindo并发症分级Ⅱ~Ⅳ级、糖尿病、全结直肠切除术、肠道内感染、短肠综合征(小肠距离造口 < 200 cm)、克罗恩病、肠道菌群失调等[16, 20] 3 B 常见并发症 (3) 脱水、电解质失衡和急性肾衰竭[2-3] 5 A 回肠造口高排量相关预防管理策略 排泄量监测与预防 (4) 每天监测并记录患者的液体摄入量、造口排泄量、排尿量、体质量和血压[14, 19-20] 5 A 液体管理 (5) 液体摄入量2~3 L/d, 并在排泄物量大或出汗过多时增加饮用量,不推荐饮用低渗液体,推荐饮用等渗液体,如肉汤、蔬菜汁和运动饮料[2, 14-15] 5 A 饮食调整策略 (6) 饮食原则: 少渣、含钠、流质或半流质、低脂肪、低纤维,含有益生菌或益生元、可溶性纤维等成分,每日蛋白质目标需求量为2.5 g/kg,食用促进粪便变稠的食物,如香蕉、大米、苏打饼干、面条、面包和奶酪等[2, 14, 21] 5 A (7) 食用以下食物需警惕肠梗阻: 高纤维食物(如芹菜和芦笋)、不可消化纤维果皮食物(如苹果)、玉米、生卷心菜、干果、坚果、爆米花、带肠衣的肉类、蘑菇、椰子等[2] 5 A (8) 饮食指导方式: 由专业营养师、造口治疗师、医生面对面或使用健康教育清单进行饮食指导[14, 18] 4 B 回肠造口高排量脱水相关预防管理策略 脱水早期识别 (9) 脱水的症状/体征: 口渴、尿液浓缩、虚弱、嗜睡、站立时头晕、明显疲劳、腹部痉挛、24 h尿量 < 400 mL或尿量 < 17 mL/h、24 h回肠造口排泄量>2 000 mL; 电解质失衡的检验指标: 血Na+ < 120 mmol/L、血K+ < 3 mmol/L、血Mg+ < 0.75 mmol/L[2, 14] 5 A (10) 脱水或电解质失衡时,通过外周静脉补液或口服补液溶液(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圣马可补液溶液,每升溶液含有3.5 g氯化钠、2.5 g碳酸氢钠、20 g葡萄糖)弥补体液及电解质损失[2] 5 B 药物干预策略 (11) 发生高排量后,逐渐增加食用可溶性纤维补充剂(如膳食纤维)至4次/d, 或增加剂量至少2倍。若效果不佳,需进行药物干预: 抗动力药物(如洛哌丁胺),抑制消化液药物(如阿托品、奥曲肽),通常从洛哌丁胺开始,起始剂量为1片/次, 2~3次/d, 根据排泄物的量缓慢调整药物剂量,不推荐联合用药[2, 16] 5 A (12) 回肠造口术后患者无法吸收肠溶片或缓释药物,医务人员应观察患者造口袋中有无未溶药丸或胶囊,若有,将其调整为可快速溶解的药物[2, 16] 5 A 回肠造口术后高排量及脱水预防随访策略 造口术后护理路径 (13) 制订并实施回肠造口术后护理路径、方案或护理计划,可防止因高排量脱水而再次入院[14, 18] 5 A (14) 回肠造口术后护理路径内容: 回肠造口患者出院标准、患者健康教育、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评估、出院后患者输入输出量的跟踪监测、早期随访内容等[18] 5 A 患者出院标准 (15) 患者能准确识别正常造口排泄物的量(24 h总量500~1 200 mL)、性质、颜色[2, 14, 23] 5 A (16) 患者知晓脱水的风险,能识别脱水症状,知晓如何正确监测出入量、体质量以及将结果反馈给医生的途径,并知晓出现以下情况时应寻求医务人员的帮助: 有脱水征象,造口排泄量>1 500 mL且持续3 d, 体质量减轻>1 kg[14-15, 17, 19, 23] 5 A 随访策略 (17) 有脱水风险的高排量回肠造口患者,每周检测实验室指标2次,包括肌酐、电解质等,直至24 h造口排泄量 < 1 L[20] 5 B (18) 对新出院患者连续随访4周,评估脱水情况、造口袋问题、造口排泄量[14, 22] 1 A (19) 社区造口治疗师于患者出院后第2、4、6周进行家庭访视,并提供转诊途径[22-23] 1 A -
[1] 姚莉倩, 王俐稔. 达芬奇机器人保肛手术中末端回肠保护性造口的效果分析[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1, 25(1): 26-28. doi: 10.7619/jcmp.20200743 [2] LANDMANN R G, MD A L C, RN C. Ileostomy or colostomy care and complications[EB/OL]. (2024-01-02)[2024-04-22]. http://www. uptodate. com/Ileostomy or colostomy care and complications.
[3] 中国造口管理协作组, 中华护理学会伤口造口失禁护理专业委员会,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结直肠医师专业委员会, 等. 肠造口并发症的分型与分级标准(2023版)[J].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23, 26(10): 915-921. doi: 10.3760/cma.j.cn441530-20230918-00094 [4] 陈影, 程帆. 造口高排量监测及风险评估研究进展[J]. 护理研究, 2022, 36(13): 2353-2355. doi: 10.12102/j.issn.1009-6493.2022.13.017 [5] LORIA A, MELUCCI A, SPERANZA J, et al. Acute kidney injury is a common and significant complication following ileostomy formation[J]. Colorectal Dis, 2022, 24(1): 102-110. doi: 10.1111/codi.15917
[6] ZHANG Q, SUN J N, WANG D X, et al. Knowledge, attitudes, practices and associated factors regarding high output stoma of ileostomy among colorectal surgical nurses: a multicentre cross-sectional study[J]. Support Care Cancer, 2023, 32(1): 12.
[7] 赵泽英, 邓颖辉, 丁妮, 等. 肠造口高排量的研究进展[J]. 护理研究, 2020, 34(2): 291-294. [8] VOGEL I, SHINKWIN M, VAN DER STORM S L, et al. Overall readmissions and readmissions related to dehydration after creation of an ileostomy: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Tech Coloproctol, 2022, 26(5): 333-349. doi: 10.1007/s10151-022-02580-6
[9] 周芬, 郝玉芳, 丛雪, 等. 指南研究与评价工具AGREE Ⅱ及各领域分值的补充解释及思考[J]. 护理学报, 2018, 25(18): 56-58. [10] 朱政, 胡雁, 周英凤, 等. 推动证据向临床转化(五)证据临床转化研究中的文献质量评价[J]. 护士进修杂志, 2020, 35(11): 996-1000. [11] 王晴, 张转运, 张偌翠, 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围术期评估与干预的最佳证据总结[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3, 27(24): 53-58. doi: 10.7619/jcmp.20232301 [12] 李怡璇, 王秋爽, 温丽辉, 等. 痔切除术后患者疼痛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4, 28(7): 124-128. doi: 10.7619/jcmp.20233698 [13] 王春青, 胡雁. JBI证据预分级及证据推荐级别系统(2014版)[J]. 护士进修杂志, 2015, 30(11): 964-967. [14] 马静宜, 董雪凡, 李阳, 等. 肠造口患者自我照护的最佳证据总结[J]. 护士进修杂志, 2024, 39(11): 1198-1204. [15] 李丹阳, 庄嘉元, 林华燕, 等. 临时性肠造口患者健康教育的最佳证据总结[J]. 中华护理杂志, 2024, 59(12): 1454-1461. [16] 沈圆娟, 戴正香, 李菊云, 等. 成人高排量回肠造口发生率及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J]. 中华全科医学, 2023, 21(2): 324-328. [17] LEDERHUBER H, MASSEY L H, KANTOLA V E, et al. Clinical management of high-output stoma: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Tech Coloproctol, 2023, 27(12): 1139-1154.
[18] 林丽英, 肖惠敏, 方一芳. 结直肠癌造口患者出院计划的最佳证据总结[J]. 中华护理杂志, 2023, 58(16): 2012-2019. [19] 中国医师协会肛肠医师分会造口专业委员会, 中国医师协会肛肠医师分会,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外科学组, 等. 中低位直肠癌手术预防性肠造口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J].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22, 25(6): 471-478. [20] OVERALL B. Ileostomy (Acute Renal Failure Prevention): Oral Hydration Solution[EB/OL]. (2022-04-01)[2024-04-22]. http://ovidsp.ovid.com/ovidweb.cgi?T=JS&PAGE=reference&D=jbi&NEWS=N&AN=JBI114960.
[21] MITCHELL A, ENGLAND C, PERRY R, et al. Dietary management for people with an ileostomy: a scoping review[J]. JBI Evid Synth, 2021, 19(9): 2188-2306.
[22] FERRARA F, PARINI D, BONDURRI A, et al. Italian guidelines for the surgical management of enteral stomas in adults[J]. Tech Coloproctol, 2019, 23(11): 1037-1056.
[23] Registered Nurses' Association of Ontario(RNAO). Supporting Adults Who Anticipate or Live with an Ostomy[EB/OL]. (2019-04-01)[2024-04-22]. http://rnao.ca/bpg/guidelines/Supporting Adults Who Anticipate or Live with an Ostomy.
[24] ASSAF D, HAZZAN D, BEN-YAACOV A, et al. Predisposing factors for high output stoma in patients with a diverting loop ileostomy after colorectal surgeries[J]. Ann Coloproctol, 2023, 39(2): 168-174.
[25] RAMADAN F. Optimisation of high-output stomas: the role of the community nurse[J]. Br J Community Nurs, 2024, 29(1): 32-34.
[26] EDWARDS D M, SELL L R. Early identification of dehydration with orthostatic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in high-output ileostomy patients[J]. Gastrointest Nurs, 2020, 18(2): 28-32.
[27] NIGHTINGALE J M D. How to manage a high-output stoma[J]. Frontline Gastroenterol, 2022, 13(2): 140-151.
[28] BUDD J, MAFRICI B. Renal dietary management of a patient with a high-output ileostomy and kidney disease: a case study[J]. J Ren Nutr, 2022, 32(6): 766-767.
[29] GONELLA F, VALENTI A, MASSUCCO P, et al. A novel patient-centered protocol to reduce hospital readmissions for dehydration after ileostomy[J]. Updates Surg, 2019, 71(3): 515-521.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05
- HTML全文浏览量: 32
- PDF下载量: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