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海拔地区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脂水平与皮损面积、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马男, 祁瑛, 李俊捧, 刘璐瑶, 杨历新

马男, 祁瑛, 李俊捧, 刘璐瑶, 杨历新. 高海拔地区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脂水平与皮损面积、严重程度的相关性[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4, 28(16): 70-73, 82. DOI: 10.7619/jcmp.20241613
引用本文: 马男, 祁瑛, 李俊捧, 刘璐瑶, 杨历新. 高海拔地区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脂水平与皮损面积、严重程度的相关性[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4, 28(16): 70-73, 82. DOI: 10.7619/jcmp.20241613
MA Nan, QI Ying, LI Junpeng, LIU Luyao, YANG Lixin. Correlations of blood lipid levels with lesion area and severity in patients with psoriasis vulgaris in high-altitude areas[J].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in Practice, 2024, 28(16): 70-73, 82. DOI: 10.7619/jcmp.20241613
Citation: MA Nan, QI Ying, LI Junpeng, LIU Luyao, YANG Lixin. Correlations of blood lipid levels with lesion area and severity in patients with psoriasis vulgaris in high-altitude areas[J].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in Practice, 2024, 28(16): 70-73, 82. DOI: 10.7619/jcmp.20241613

高海拔地区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脂水平与皮损面积、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基金项目: 

青海省昆仑英才: 高端创新创业人才领军人才培养项目 2023-06

详细信息
    通讯作者:

    杨历新, E-mail: yanglx282@sina.com

  • 中图分类号: R758.63;R322.99;R446

Correlations of blood lipid levels with lesion area and severity in patients with psoriasis vulgaris in high-altitude areas

  • 摘要:
    目的 

    分析中国青海地区寻常型银屑病(PsV)患者的血脂水平及其与临床特征、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185例PsV患者的资料(PsV组), 另随机选取18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银屑病共病患病率。比较高海拔地区(>3 000 m) PsV患者和相对低海拔地区(2 000~3 000 m) PsV患者的血脂水平以及皮损面积评分、皮损严重程度评分、银屑病皮损面积以及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和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分。分析高海拔地区PsV患者并发血脂异常的影响因素。

    结果 

    PsV组的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血脂异常、肥胖、高尿酸血症患病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质量指数(BMI)≥25.0 kg/m2、合并糖尿病、有饮酒史是高海拔地区PsV患者并发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P < 0.05)。高海拔地区银屑病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及皮损面积评分、皮损严重程度评分、PASI评分、DLQI评分高于相对低海拔地区银屑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不同海拔地区和血脂水平的PsV患者的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存在显著差异。BMI≥25.0 kg/m2、合并糖尿病、有饮酒史是高海拔地区PsV患者并发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blood lipid levels of patients with psoriasis vulgaris (PsV) in Qinghai, China, and their correlation with clinical features, lesion area and severity.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performed on the data of 185 PsV patients (PsV group). Another 185 healthy individual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s control group. The comorbidity prevalence of psoriasis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 blood lipid levels, lesion area scores, lesion severity scores, 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 (PASI) scores and 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 (DLQI) scores were compared between PsV patients from high-altitude areas (>3 000 m) and those from relatively low-altitude areas (2 000 to 3 000 m).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dyslipidemia comorbidity in PsV patients from high-altitude areas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prevalence of hypertension, diabetes, fatty liver, dyslipidemia, obesity and hyperuricemia in the PsV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 0.05).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body mass index (BMI) ≥25.0 kg/m2, comorbidity with diabetes and history of alcohol consumption were risk factors for comorbid dyslipidemia in PsV patients from high-altitude areas (P < 0.05). The total serum cholesterol, 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 lesion area scores, lesion severity scores, PASI scores and DLQI scores were higher in PsV patients from high-altitude areas compared to those from relatively low-altitude areas,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 0.05).

    Conclusion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lesion area and severity among PsV patients from different altitudes and with different blood lipid levels. BMI≥25.0 kg/m2, comorbidity with diabetes and history of alcohol consumption are risk factors for comorbid dyslipidemia in PsV patients from high-altitude areas.

  • 急诊危重患者抢救后因要留院进一步进行诊断或治疗而需要开展院内转运至相关科室[1-2]。由于危重患者病情危急而复杂、变化快,转运过程中治疗资源的暂时缺乏及周边环境的突然改变会导致转运难度大、风险高,危重患者易出现临床恶化,如低血压、低氧血症,甚至心跳及呼吸骤停等[3-5]。既往研究[3, 6-7]报道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9%~66.0%, 成功转运对于大幅度降低危重患者转运过程中的死亡率和提高转运后救治率具有积极意义,可及早发现转运过程中的临床恶化风险并及时处理,能防止发展为心肺骤停等致命事件[8-9]。尽管有学者研究了导致转运过程中临床恶化的危险因素,但抽样和结果测量方法存在局限性,无法确定临床恶化的危险因素与转运后结果之间的关联[10-11]。本研究对急诊危重患者在转运过程中产生影响临床恶化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导致临床恶化发生的危险因素,从而为临床护理人员及早识别并及时采取有效护理措施确保转运安全、为危重患者临床恶化的早期发现、预防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23年3—12月急诊科收治且因诊断治疗需在院内转运的危重患者。研究方案经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并获得患者家属的知情同意。危重患者样本量的确定采用样本量为自变量10~20倍的原则[12]

    纳入标准: 患者年龄≥18岁,根据急诊患者病情分级试点指导原则病情分级为1级和2级,需立即给予相应处置及治疗的患者。排除标准: 被诊断患有精神科和产科紧急情况的患者。

    通过查阅患者临床资料包如院内转运核查单等收集以下变量。

    自变量包括患者性别、年龄、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临床体征和症状、转运前风险评分、转运护士资质、准备时间、转运过程中评分、准备时间、转运过程中的重新评估时间以及最终护理时间。其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按生命体征分为病情稳定有中等恶化风险、病情稳定但有较高恶化风险、病情不稳定伴临床恶化; 转运前风险评分采用危重患者院内转运风险评分(RSTP)进行评估[13], RSTP评分≥8分是临床恶化高风险的标志; 转运护士资质分为具有急诊转运专职资质和无急诊转运专职资质; 转运护士经验以参与院内转运的年限来衡量; 准备时间是从患者到急诊科就诊至做出转运决定的持续时间; 最终护理时间是开始转运后至到达准运目标科室的时间间隔,以患者在转运目标科室接受治疗的时间为准; 时间均以分钟(min)为单位。

    研究结果变量为临床恶化。转运过程中发生以下临床状况的1种或多种均视为临床恶化[9]: 收缩压 < 90 mmHg或>160 mmHg, 插管患者血氧饱和度(SpO2) < 92%或非插管患者SpO2 < 90%或转运过程中SpO2下降≥5%, 呼吸频率≥26次/min或≤10次/min, 心率≥140次/min或≤40次/min, 胸痛加重、心律失常、心脏骤停、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下降≥2分以及抽搐等。

    本文采用国家早期预警评分系统(NEWS)用于评估转运后患者临床恶化情况,该评分来源于以下7个生命体征参数的评估: 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是否吸氧、体温、收缩压、心率和意识情况[14]。当NEWS评分风险级别增加或其中任一生命体征参数达3分时病情有变化视为临床恶化。整个转运过程中,转运护士记录6个不同时间间隔的NEWS评分参数,即1~5 min、6~10 min、11~15 min、16~20 min、21~25 min和26~30 min。

    采用SPSS 26.0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频数和均值的描述性分析,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各变量之间的关系并计算95%可信区间(95%CI), P < 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最终纳入的危重患者样本量为839例,以男性为主,占509例(60.67%); 年龄18~99岁,平均(59.57±18.00)岁; 大多数人患有严重的循环和呼吸系统疾病,即休克/心律失常/胸痛/出血/呼吸困难/痉挛(57.45%), 被归类为病情稳定但恶化风险较高(84.27%); 60.67%的危重患者转运前风险评分为高风险; 78.85%的转运护士具有急诊转运专职资质; 准备时间12~120 min, 平均(72.1±28.35) min, 最终护理时间16~70 min, 平均(32.38±11.97) min。见表 1

    表  1  839例危重患者的基本特征(x±s)[n(%)]
    变量 分类 数据
    性别 509(60.67)
    330(39.33)
    年龄/岁 59.57±18.00
    临床体征和症状 偏瘫/截瘫/剧痛/高烧 110(13.11)
    身体部位受伤/头部受伤/烧伤/中毒 113(13.47)
    呼吸困难/痉挛 280(33.37)
    休克/心律失常/胸痛/出血 202(24.08)
    昏迷/意识改变/晕厥 95(11.32)
    心脏骤停 39(4.65)
    病情严重程度 病情稳定有中等恶化风险 34(4.05)
    病情稳定但有较高恶化风险 707(84.27)
    病情不稳定伴临床恶化 98(11.68)
    转移前风险评分 低风险(≤7分) 330(39.33)
    高风险(≥8分) 509(60.67)
    转运护士资质 无急诊转运专职资质 11(21.15)
    有急诊转运专职资质 41(78.85)
    转运过程中的重新评估时间 超过5 min 306(36.47)
    每1~5 min准备时间 533(63.53)
    准备时间/min 72.10±28.35
    最终护理时间/min 32.38±11.97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根据NEWS评分转运过程中临床恶化率为28.37%(238/839)。与病情稳定但有较高恶化风险(24.33%, n=172)、病情稳定有中等恶化风险(11.76%, n=4)的患者相比,病情不稳定伴临床恶化(63.27%, n=62)的患者临床恶化率更高。

    各转运时间范围内危重患者的NEWS评分范围为4.57~4.90分,个别危重患者的NEWS评分范围为0~20分。NEWS评分最高为(4.90±2.77)分,转运时间为11~15 min。考虑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病情稳定但有较高恶化风险的患者NEWS评分为4.69~4.92分,转运时间为26~30 min的NEWS评分最高为(4.92±2.80)分。病情不稳定伴临床恶化的患者NEWS评分较高,为6.35~7.12分,转运时间为16~20 min的NEW评分最高为(7.12±3.20)分。见表 2

    表  2  根据时间和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分类的NEWS评分(x±s
    NEWS评分 测量时点
    转运之前 1~5 min 6~10 min 11~15 min 16~20 min 21~25 min 26~30 min
    病情稳定有中等恶化风险 总数 34 34 32 25 25 16 4
    评分 0 0.21±0.64 0.31±1.00 0.32±1.14 0.24±1.01 0 0
    范围 0 0~3 0~4 0~5 0~5 0 0
    病情稳定但有较高恶化风险 总数 707 707 662 564 422 222 66
    评分 4.62±2.43 4.69±2.05 4.74±2.59 4.89±2.56 4.84±2.53 4.74±2.44 4.92±2.80
    范围 3~13 2~13 3~17 3~17 3~17 2~15 3~13
    病情不稳定伴临床恶化 总数 98 98 82 68 50 20 10
    评分 6.67±2.56 6.72±2.90 6.35±2.74 6.68±2.91 7.12±3.29 6.40±2.87 6.40±3.20
    范围 3~13 2~13 3~17 3~17 3~17 2~15 3~13
    合计 总数 839 839 776 657 497 258 80
    评分 4.70±2.66 4.74±2.75 4.73±2.76 4.90±2.77 4.84±2.85 4.57±2.70 4.86±3.02
    范围 0~14 0~18 0~18 0~20 0~20 0~15 0~13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患者性别、疾病的临床体征和症状、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转运前的风险评分、转运护士资质、准备时间以及最终护理时间与临床恶化显著相关(P < 0.05)。将上述危险因素纳入后续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结果显示固定效应截距β0为2.403, 涉及循环、呼吸和神经系统的临床体征和症状、病情不稳定、转运前风险评分高、由无急诊转运专职资质护士转运、21~25 min转运时间与临床恶化相关。见表 3

    表  3  临床恶化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变量 分类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β 95%CI P
    固定效应截距(β0) 2.403 (1.580~3.226) < 0.001
    转运过程中NEWS得分 转运之前
    1~5 min 0.037 (-0.071~0.145) 0.504
    6~10 min 0.101 (-0.007~0.216) 0.067
    11~15 min 0.133 (0.015~0.251) 0.027
    16~20 min 0.106 (-0.025~0.236) 0.112
    21~25 min 0.009 (-0.158~0.176) 0.918
    26~30 min 0.242 (-0.036~0.520) 0.087
    疾病的临床体征和症状 偏瘫/截瘫/剧痛/高烧
    身体部位受伤/头部受伤/烧伤/中毒 0.670 (0.065~1.274) 0.030
    呼吸困难/痉挛 0.919 (0.371~1.467) 0.001
    休克/心律失常/胸痛/出血 1.134 (0.569~1.698) < 0.001
    昏迷/意识改变/晕厥 1.343 (0.661~2.026) < 0.001
    心脏骤停 2.251 (1.175~3.328) < 0.001
    患者病情严重程度 病情稳定有中等恶化风险
    病情稳定但有较高恶化风险 0.651 (-0.172~1.475) 0.121
    病情不稳定伴临床恶化 1.689 (0.663~2.715) 0.001
    转移前风险评分 低风险(≤7分)
    高风险(≥8分) 0.625 (0.269~0.981) 0.001
    转运护士资质 无急诊转运专职资质
    有急诊转运专职资质 0.495 (0.132~0.647) 0.008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本研究探讨了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过程中临床恶化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除了在分析院内转运过程中导致临床恶化的患者因素和服务因素的基础上[10], 还增加了转运过程中不同转运时长的NEWS得分以反映患者临床恶化情况,使得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危险因素研究内容更加全面和多元化。

    与转运之前相比,转运过程中NEWS得分在转运时间为21~25 min的β值为0.133。既往研究[1, 7]表明,转运时间每增加10 min, 临床恶化率就会增加1.15倍。长时间的转运导致转运平车移动过程中与振动和惯性力相关的生理变化,这些影响的积累效应都会导致患者的临床恶化[7]。本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转运时长对临床恶化的影响,转运过程中NEWS得分在转运时长为21~25 min的β值增加主要是由于心脏疾病导致的严重临床恶化,如心脏骤停、低血压、氧饱和度降低等[15]。这是因为在急诊科内接受基本抢救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可能会出现在这一期间。第一,溶栓剂和支气管扩张剂等的作用高峰在30~60 min, 在此期间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包括心悸、高血压、心动过速、胸痛、呼吸困难和反常支气管痉挛[16]。第二,链激酶通常在输注后的前15~30 min内引起心律失常和低血压[17]。目前心肌梗死患者关于链激酶输注有2种常见做法。首先,急诊科在开始转运前完成输注; 其次,急诊科在开始输注后立即启动转运。后一种做法可能会因转运早期阶段未控制的药物不良反应而发生更频繁的临床恶化。第三,可能是由于在急诊科接受治疗患者治疗效果的可持续性。例如,感染性休克和创伤患者可通过液体复苏达到最佳血压,然而这种复苏效果在前30 min内最为显著,但仅持续60 min, 当干预措施不足以维持最佳血流动力学时,患者会在转运过程中再次出现临床恶化(即低血压)。

    与涉及运动系统的疾病相比,涉及循环、呼吸和神经系统的疾病与临床恶化率显著相关。心脏疾病患者、神经系统患者和创伤患者不太可能出现临床恶化[1]。因为本研究使用临床体征和症状作为疾病分类的依据,而之前的研究依赖于医学诊断,临床体征和症状与医学诊断不总是相同,例如心脏疾病患者并不总是出现心脏疾病的体征和症状,这也适用于神经系统和创伤诊断的患者。总之,疾病的临床体征和症状可以反映患者的病情和需求,有助于指导与危重患者常见的生理变化相关的适当干预措施。

    与病情稳定有中等恶化风险的患者相比,病情不稳定伴临床恶化的患者的β值为1.689。由此可见转运前患者病情不稳定是导致临床恶化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可作为计划适当预治疗的工具以尽可能降低转运风险,避免患者病情波动。

    与转运前低风险评分(≤7分)相比,高风险评分(≥8分)的β值为0.625。患者转移前风险评分可以预测转运期间的病情变化,因其源自临床恶化数据,例如低血压、低心率、意识水平下降、呼吸频率加快、氧饱和度下降和心脏骤停等[11]。ALABDALI A等[3]也报告了转运前风险评分≥6分时,出现临床恶化的可能性将增加1.3倍,表明转运前病情不稳定是导致临床恶化的危险因素。本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转移前风险评分可以作为预测患者病情变化的工具,并在转运过程中规划适当的预防管理措施。

    与有急诊转运专职资质的护士相比,无急诊转运专职资质护士的β值为0.495, 其转运患者时的辨识与处理困难易出现临床恶化。因此所有急诊科护士每年都必须接受强制性危重急救培训,如院前救护、转运和大规模伤亡处理等,以确保其具备应对院内转运过程中危重患者病情的知识和技能[3, 18]。此外具有急诊转运专职资质比无急诊转运专职资质护士参与院内转运频率更高[19-20]。因此转运护士的资质会影响其在转运过程中发现早期预警信号、控制病情恶化以及预防和管理的能力。

    本研究结果表明患者的性别和年龄、准备时间、转运过程中重新评估的时间以及最终护理时间不是临床恶化的主要危险因素。尽管准备时间可能反映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而且过长的准备时间将导致随后发生临床恶化的可能性更高。但急诊科医护人员会在开始院内转运之前稳定患者病情,这个准备时间具体取决于患者是否能够达到稳定状态[21]。因此本研究中的准备时间并不是决定临床恶化的主要危险因素。

    综上所述,急诊危重患者转运过程中临床恶化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 涉及循环、呼吸和神经系统的患者临床体征和症状,病情不稳定、转移前风险评分高, 21~25 min转运时间以及由无急诊转运专职资质护士转运。因此,通过患者的临床参数、充分稳定患者病情、在出发前评估临床恶化的风险、降低转运时间并安排有急诊转运专职资质护士进行转运,可降低临床恶化的风险从而提高危重患者转运过程中的安全质量。需要注意的是,本研究由于人力时间等条件限制,样本量局限于单中心数据,其在临床资料收集过程中可能存在偏倚。在未来的研究中将开展多中心大样本量的前瞻性队列研究进一步扩充本文研究结论,并将转运核查单融入医院信息化系统以提高院内转运数据收集的精准化。

  • 表  1   PsV伴血脂异常患者与不伴血脂异常患者的临床特征比较(x±s)[n(%)][M(Q1, Q3)]

    临床特征 伴血脂异常组(n=88) 不伴血脂异常组(n=97) U/χ2/t P
    年龄/岁 39.0(30.0, 55.0) 38.0(28.0, 53.0) 5 962.0 0.357
    性别 62(70.5) 56(57.7) 13.8 0.015
    26(29.5) 41(42.3)
    BMI/(kg/m2) 24.8(22.6, 28.2) 23.3(21.7, 25.6) 4 135.5 < 0.001
    PASI评分/分 12.0(7.0, 16.0) 10.5(6.0, 19.5) 6 180.0 0.579
    病程/年 5.0(3.0, 10.0) 5.0(2.0, 10.0) 6 823.0 0.988
    吸烟史 27(30.7) 22(22.7) 1.9 0.186
    饮酒史 18(20.5) 11(11.3) 3.2 0.028
    家族史 9(10.2) 5(5.2) 2.1 0.037
    血糖/(mmol/L) 5.4(4.3, 5.6) 5.0(4.0, 5.3) 6 018.0 0.242
    ALT/(U/L) 35.2(23.1, 45.6) 25.4(15.2, 33.7) 4 562.5 < 0.001
    AST/(U/L) 25.1(19.3, 28.5) 21.3(15.8, 25.4) 5 635.0 0.008
    尿酸/(μmol/L) 383.6±95.4 364.8±93.5 2.1 0.031
    BMI: 体质量指数; PASI: 银屑病皮损面积以及严重程度指数; ALT: 丙氨酸转氨酶; AST: 天冬氨酸转氨酶。
    下载: 导出CSV

    表  2   PsV组与对照组脂代谢水平比较(x±s)

    组别 n 甘油三酯/(mmol/L) 总胆固醇/(mmol/L) LDL-C/(mmol/L) HDL-C/(mmol/L) 载脂蛋白A1/(g/L) 载脂蛋白B/(g/L)
    PsV组 185 1.76±1.12* 4.92±1.05* 2.97±0.94* 1.12±0.40* 1.18±0.36* 0.96±0.27*
    对照组 185 1.38±0.88 4.45±0.92 2.38±0.62 1.33±0.34 1.31±0.48 0.80±0.31
    HDL-C: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对照组比较, * P < 0.05。
    下载: 导出CSV

    表  3   不同海拔地区PsV患者的脂代谢水平比较(x±s)

    海拔地区 n 甘油三酯/(mmol/L) 总胆固醇/(mmol/L) LDL-C/(mmol/L) HDL-C/(mmol/L) 载脂蛋白A1/(g/L) 载脂蛋白B/(g/L)
    >3 000 m 111 1.67±1.14 5.06±1.15 3.03±1.01 1.18±0.40 1.28±0.52 0.95±0.23
    2 000~3 000 m 74 1.58±0.78 4.85±1.02* 2.65±0.91* 1.41±0.34 1.21±0.57 0.89±0.31
    与>3 000 m地区比较, * P < 0.05。
    下载: 导出CSV

    表  4   不同海拔地区PsV患者的皮损严重程度评分(x±s

    指标 相对低海拔地区(n=74) 高海拔地区(n=111)
    皮损面积评分 3.33±0.35 3.95±1.06*
    皮损严重程度评分 3.15±0.42 4.02±1.31*
    PASI评分 10.86±2.02 13.67±3.48*
    DLQI评分 8.51±2.64 11.74±5.36*
    与相对低海拔地区PsV患者比较, * P < 0.05。
    下载: 导出CSV

    表  5   PsV伴血脂异常的Logistic回归分析

    因素 β OR(95%CI) P
    男性 0.453 1.03(0.75~1.23) 0.248
    年龄 0.005 1.08(0.98~1.17) 0.385
    BMI ≥ 25 kg/m2 1.204 3.32(2.01~5.99) < 0.001
    PASI评分 0.001 1.00(0.92~1.08) 0.991
    家族史 0.634 1.81(0.47~4.31) 0.322
    有饮酒史 1.260 3.18(1.57~5.96) 0.021
    ALT升高 0.103 0.86(0.51~1.12) 0.173
    ASL升高 0.025 0.90(0.73~1.08) 0.314
    合并高尿酸血症 0.013 0.78(0.55~1.16) 0.928
    合并糖尿病 1.312 3.27(1.58~9.01) 0.033
    下载: 导出CSV
  • [1] 薛凯元, 杨素清, 吴海源, 等. 蜈蚣败毒饮联合中药封包疗法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23, 37(1): 42-46, 101.
    [2] 李慧贤, 胡丽, 郑焱, 等. 基于全球疾病负担(GBD)大数据的中国银屑病流行病学负担分析[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21, 35(4): 386-392.
    [3] 刘婧雯, 朱蕾. 银屑病发病机制及药物研究新进展[J]. 药学学报, 2023, 58(10): 2942-2951.
    [4] 何丽娜, 慈超, 刘雯蓓, 等. 阿维A对银屑病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J].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20, 41(5): 56-59.
    [5] 程晓蕾, 毛婷婷, 成娟, 等. 银屑病患者脂肪因子及与脑卒中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J].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2023, 22(5): 442-445.
    [6] 杨桂莲, 黄咏梅. 青海高原地区银屑病的临床特点与治疗分析[J]. 中国农村卫生, 2020, 12(4): 73-73.
    [7] 李春花. 高原地区银屑病患者甲损害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J]. 青海医药杂志, 2020, 50(1): 23-25.
    [8] 中华医学会. 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83-85.
    [9] 中国血脂管理指南修订联合专家委员会. 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J]. 中国循环杂志, 2023, 38(3): 237-271.
    [10]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 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2019)[J].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20, 36(1): 1-13.
    [11] 康乐, 李青青. 甲氨蝶呤治疗银屑病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指标的影响[J]. 陕西医学杂志, 2022, 51(10): 1298-1300, 1317.
    [12] 陈国梁. 银屑病患者皮损MDA5表达及通路活化情况与皮损面积、严重程度的相关性[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21, 35(5): 492-496.
    [13] 吉晓娟, 陈华清, 赖忆玲, 等. 银屑病与代谢合并症的遗传关系研究进展[J].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23, 43(4): 424-428.
    [14] 张红霞, 王丽新. 银屑病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研究进展[J]. 宁夏医学杂志, 2023, 45(7): 670-672.
    [15]

    BERNA-RICO E, PEREZ-BOOTELLO J, ABBAD-JAIME DE ARAGON C, et al. Genetic influence on treatment response in psoriasis: new insights into personalized medicine[J]. Int J Mol Sci, 2023, 24(12): 9850.

    [16] 张赛男, 陈菲菲, 李琳, 等. 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1、Gasdermin家族蛋白D、Gasdermin家族蛋白D-N端在银屑病患者血清及皮损中的表达和意义[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2, 26(13): 7-11. doi: 10.7619/jcmp.20220401
    [17]

    MARSBOOM G, REHMAN J. Hypoxia signaling in vascular homeostasis[J]. Physiology, 2018, 33(5): 328-337.

    [18]

    COSTA S, MARINI O, BEVILACQUA D, et al. Role of MyD88 signaling in the imiquimod-induced mouse model of psoriasis: focus on innate myeloid cells[J]. J Leukoc Biol, 2017, 102(3): 791-803.

    [19] 孔姝婧, 侯晓阳, 孙瑶等. 雷公藤多苷片联合NB-UVB对寻常型银屑病炎症水平、血脂指标及卒中风险的影响[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23, 23(6): 1160-1164.
    [20]

    ZHANG Z Y O, JIAN Z Y, TANG Y, et 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lood lipid and risk of psoriasis: univariable and multivariable Mendelian randomization analysis[J]. Front Immunol, 2023, 14: 1174998.

  • 期刊类型引用(1)

    1. 何晓静. 改良式平车对院内危重患者转运效率的影响.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5(01): 92-94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0)

表(5)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40
  • HTML全文浏览量:  13
  • PDF下载量:  13
  • 被引次数: 1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4-04-18
  • 修回日期:  2024-06-24
  • 刊出日期:  2024-08-27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
x 关闭 永久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