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的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方案的构建

李卫卫, 孙国珍, 沈建英, 卢倩, 何川, 陆美艳

李卫卫, 孙国珍, 沈建英, 卢倩, 何川, 陆美艳. 基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的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方案的构建[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4, 28(8): 138-141, 148. DOI: 10.7619/jcmp.20240223
引用本文: 李卫卫, 孙国珍, 沈建英, 卢倩, 何川, 陆美艳. 基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的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方案的构建[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4, 28(8): 138-141, 148. DOI: 10.7619/jcmp.20240223
LI Weiwei, SUN Guozhen, SHEN Jianying, LU Qian, HE Chuan, LU Meiyan. Construction of rehabilitation nursing program for stroke patients based on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 disability and health[J].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in Practice, 2024, 28(8): 138-141, 148. DOI: 10.7619/jcmp.20240223
Citation: LI Weiwei, SUN Guozhen, SHEN Jianying, LU Qian, HE Chuan, LU Meiyan. Construction of rehabilitation nursing program for stroke patients based on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 disability and health[J].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in Practice, 2024, 28(8): 138-141, 148. DOI: 10.7619/jcmp.20240223

基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的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方案的构建

基金项目: 

江苏省苏州市医学重点扶持学科项目 SZFCXK202107

详细信息
    通讯作者:

    孙国珍, E-mail: gzsun100@126.com

  • 中图分类号: R743.3;R493;R473.74

Construction of rehabilitation nursing program for stroke patients based on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 disability and health

  • 摘要:
    目的 

    基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构建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方案。

    方法 

    系统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 以ICF功能评价4个维度中17个功能条目为框架,构建基于ICF的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方案初稿,采用德尔菲法函询专家进一步完善方案。

    结果 

    共16名专家完成2轮专家函询,第1、2轮函询的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97、0.897, 变异系数分别为0.05~0.27、0.05~0.19, 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384、0.452(χ2=104.375、122.831, P<0.001)。最终形成的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方案中,一级指标(功能领域)4个,二级指标(干预内容)17个,三级指标(具体措施)73个。

    结论 

    基于ICF的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方案具有科学性和可靠性,或可为临床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nstruct a rehabilitation nursing program for stroke patients based on th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 disability and health (ICF).

    Methods 

    The relevant domestic and foreign literatures were systematically searched, and a draft of th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program for stroke patients based on the 17 functional items in the four dimensions of ICF functional evaluation was constructed. The Delphi method was used to consult experts to further improve the program.

    Results 

    A total of 16 experts completed two rounds of expert consultation. The expert authority coefficients of the first and second rounds of consultation were 0.897 and 0.897, respectively, with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s ranging from 0.05 to 0.27 and 0.05 to 0.19, respectively. The Kendall's W coefficients were 0.384 and 0.452 (χ2=104.375, 122.831, P < 0.001), respectively. In the final rehabilitation nursing program for stroke patients, there were four first-level indicators (functional domains), 17 second-level indicators (intervention contents), and 73 third-level indicators (specific measures).

    Conclusion 

    Th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program for stroke patients based on ICF is scientific and reliable, and may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and practical guidance for th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of clinical stroke patients.

  •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急危重症,目前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1]。AMI的主要病理基础为内膜浅表糜烂以及不稳定斑块纤维帽破裂,临床治疗原则以尽快开放阻塞的冠状动脉(简称冠脉),确保心肌缺血灶恢复有效血供,减少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改善预后为主,因此尽早识别AMI患者的心肌缺血严重程度能有效改善其预后结局[2]。目前,Gensini评分和SYNTAX评分是评估AMI患者心肌缺血程度的常用工具,但其准确性较低且预后预测价值不高[3]。近年来相关研究[4-5]发现,微小核糖核酸(miRNA)在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炎性反应、改善内皮细胞功能等生理活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微小核糖核酸-21(miRNA-21)被认为与心肌损伤密切相关。本研究探讨了miRNA-21水平评估AMI患者心肌缺血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临床价值,以期为AMI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现报告如下。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15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85例,女65例,平均年龄(41.4±12.3)岁,均签订知情同意书。本研究获得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并全程接受监督。纳入标准: ①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制定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快速诊疗指南》(2016年修订版)中的AMI诊断依据者[6]; ②年龄>18岁者; ③发病至治疗时间间隔不长于12 h者; ④临床资料完善,按医嘱定期随访者。排除标准: ①罹患冠脉痉挛、严重心律失常、心肌病、心肌炎、瓣膜性疾病等心脏疾病者; ②肾、肝、肺等重要器官功能不全者; ③血液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等严重疾病患者。采用SYNTAX评分评估患者的冠脉病变程度,并根据SYNTAX评分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轻度组(SYNTAX评分 < 23分)58例、中度组(SYNTAX评分23~32分)48例和重度组(SYNTAX评分>32分)44例。3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吸烟史、饮酒史、家族史、原发疾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  1  3组一般资料比较(x±s)[n(%)]
    组别 n 年龄/岁 性别 BMI/(kg/m2) 吸烟史 饮酒史 家族史 高血压病史 糖尿病史
    轻度组 58 39.6±12.9 32(55.2) 26(44.8) 20.8±2.0 28(48.3) 24(41.4) 30(51.7) 32(55.2) 23(39.7)
    中度组 48 42.5±10.5 28(58.3) 20(41.7) 21.9±1.7 25(52.1) 22(45.8) 27(56.3) 28(58.3) 20(41.7)
    重度组 44 40.8±11.8 25(56.8) 19(43.2) 21.2±1.3 24(54.5) 22(50.0) 26(59.1) 26(59.1) 19(43.2)
    BMI: 体质量指数。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3组AMI患者急诊入院后均接受急诊心电图、血常规、凝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检查,参照临床治疗指南[6]术前予以双重抗血小板聚集治疗(阿司匹林片300 mg、氯吡格雷片300 mg), 并进行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PCI), 球囊预扩张充分后置入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在球囊后扩展,造影显示残余狭窄低于5%, 支架有效贴壁,无慢血流、夹层、无复流等现象。术后继续予以阿司匹林片100 mg、氯吡格雷片75 mg双重抗血小板治疗。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血清miRNA-21表达水平。入院后在冠脉造影前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3 mL, 应用高速离心机离心20 min, 转速为3 000转/min, 离心半径为10 cm。分离样本上清待检。应用TRIzol试剂盒(购自Invitrogen公司)提取血细胞总RNA, 以血细胞总RNA为模板,通过TaqMan逆转录酶作用,将总RNA反转录成cDNA,反应条件为95 ℃预变性60 s, 95 ℃变性30 s, 60 ℃退火30 s, 72 ℃延伸42 s, 连续循环40次。选取U6为内参基因,依据Taqman探针试剂盒操作标准,通过荧光定量PCR扩增仪(购自ABI公司)检测miRNA-21基因相对表达量,以2-△△Ct表示相对表达量结果,其中△△Ct=(Ct目的基因-CtU6)-(Ct对照目的基因-Ct对照U6)。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餐后2 h血糖(2 hPBG)、空腹血糖(FBG)、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同型半胱氨酸(Hcy)等生化指标水平。

    采用冠脉病变SYNTAX评分与Gensini评分定量计算3组AMI患者的冠脉病变程度,2种评分法均是对患者冠脉每个分支的病变严重程度进行评估赋值,再将所有分支的评分值累积计算,即得到该AMI患者的冠脉病变程度。本研究中, SYNTAX评分与Gensini评分由2名有经验的专科医师独立评估,评估结果差距较大时由第三方医师进行独立评估。AMI患者冠脉病变SYNTAX评分与Gensini评分越高,表示冠脉病变程度越严重。

    3组患者出院后均接受1年随访,每隔1个月随访1次,共随访6次,门诊随访过程中记录每例患者发生MACE的具体类型及时间等。MACE包括心源性死亡、非致命性再次心肌梗死、严重心力衰竭、室颤以及恶性室性心动过速等严重心血管事件。依据随访MACE发生情况将AMI患者分为非MACE组108例和MACE组42例,比较2组患者的血清miRNA-21基因表达水平、SYNTAX评分与Gensini评分差异。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且齐性检验的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 3组数据比较应用ANOVA检验,组间比较采用SNK-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比较行χ2检验。采用Pearson直线分析评估血浆miRNA-21指标与Gensini评分及SYNTAX评分的相关性。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上述指标与MACE发生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浆miRNA-21水平对AMI患者预后的诊断性能。以α=0.05为检验水准, 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中度组的血浆miRNA-21水平、Gensini评分及SYNTAX评分均低于重度组且高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3组间LDL-C、HDL-C、2 hPBG、FBG、Hcy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3组PT、IN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  2  3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水平比较(x±s)
    指标 轻度组(n=58) 中度组(n=48) 重度组(n=44) F/χ2 P
    miRNA-21 1.4±0.3 3.0±1.0 4.9±1.1 4.176 0.002
    Gensini评分/分 39.8±9.3 65.5±19.8 81.8±10.5 3.724 0.016
    SYNTAX评分/分 20.8±5.4 26.9±3.7 36.1±1.9 3.125 0.040
    LDL-C/(mmol/L) 2.0±0.7 2.3±0.7 2.5±0.8 3.011 0.046
    HDL-C/(mmol/L) 1.0±0.2 0.9±0.2 0.8±0.1 3.064 0.043
    2 hPBG/(mmol/L) 9.3±2.4 10.5±2.0 11.3±2.8 3.276 0.032
    FBG/(mmol/L) 6.3±1.3 6.8±1.7 7.1±2.3 3.172 0.038
    PT/s 10.8±2.0 10.2±2.2 9.8±1.8 1.505 0.221
    INR 0.6±0.2 0.6±0.4 0.5±0.3 1.871 0.132
    Hcy/(μmol/L) 17.0±2.2 18.3±2.6 19.4±2.9 3.564 0.025
    miRNA-21: 微小核糖核酸-21; LDL-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2 hPBG: 餐后2 h血糖; FBG: 空腹血糖; PT: 凝血酶原时间; INR: 国际标准化比值; Hcy: 同型半胱氨酸。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 AMI患者血浆miRNA-21水平与Gensini评分、SYNTAX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 < 0.05), 见表 3

    表  3  AMI患者血浆miRNA-21水平与Gensini评分、SYNTAX评分的相关性分析
    指标 血浆miRNA-21水平
    r P
    Gensini评分 0.823 0.029
    SYNTAX评分 0.784 0.033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随访1年, MACE组的血浆miRNA-21水平、Gensini评分及SYNTAX评分均高于非MA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4

    表  4  MACE组与非MACE组相关临床指标水平比较(x±s)
    组别 n miRNA-21 Gensini评分/分 SYNTAX评分/分
    MACE组 42 4.6±1.3* 75.7±12.3* 30.1±5.6*
    非MACE组 108 1.9±0.7 50.8±8.4 23.9±7.4
    miRNA-21: 微小核糖核酸-21; MACE: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与非MACE组比较, *P < 0.05。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以AMI患者随访1年预后结局为因变量,以LDL-C、HDL-C、2 hPBG、FBG、Hcy、血浆miRNA-21、Gensini评分及SYNTAX评分为自变量,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血浆miRNA-21水平、Gensini评分与SYNTAX评分是AMI患者随访1年预后的影响因素(OR=3.656、2.887、2.913, P=0.013、0.036、0.029), 见表 5

    表  5  AMI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
    检测指标 回归系数β S. E. Wald OR P 95%CI
    LDL-C 0.218 0.177 1.521 1.244 0.088 0.896~1.504
    HDL-C 0.439 0.283 2.405 1.551 0.071 0.927~2.038
    2 hPBG 0.709 0.422 2.819 2.031 0.062 1.214~2.925
    FBG 0.886 0.512 2.996 2.426 0.058 1.589~3.261
    Hcy 0.704 0.408 2.974 2.031 0.059 1.725~2.386
    血浆miRNA-21 1.296 0.483 7.204 3.656 0.013 2.867~4.460
    Gensini评分 1.060 0.498 4.532 2.887 0.036 2.295~3.512
    SYNTAX评分 1.069 0.462 5.356 2.913 0.029 2.462~3.423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浆miRNA-21截断值3.25预测AMI患者随访1年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24, P值为0.023, 敏感度为83.9%, 特异度为87.6%, 见图 1

    图  1  3种指标预测AMI患者随访1年预后的ROC曲线图

    冠脉主干及分支发生阻塞性病变导致的严重心肌缺血是AMI发病的病理基础,与患者的预后结局密切相关[7]。AMI的临床治疗关键是尽快开通阻塞冠脉,改善心肌缺血,以降低病死率和改善心功能,因此可靠准确地评价AMI患者的心肌缺血程度,能有效评估患者预后以及MACE发生情况[8]。目前,临床可用于评估AMI患者心肌缺血情况的指标较多,其中最常用的为Gensini评分及SYNTAX评分等冠脉系统病变评分,这些评分指标对分析早期接受血管再通治疗AMI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案有重要参考价值[9-10]。但临床研究[11]也证实,这些评分指标对预后尤其是MACE发生的诊断准确度不佳,因此深入研究AMI患者心肌缺血病理过程进而探寻能反映MACE发生情况的临床指标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

    miRNA是一类由20~30个核苷酸构成的内源性非编码RNA分子[12-14]。临床研究[11, 15-16]发现, miRNA参与心力衰竭、冠心病、心肌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其中miRNA-21是最受关注的一种miRNA。miRNA-21不仅能特异性调控血管损伤的修复过程,而且能有效调节心肌细胞代谢活性,进而影响心肌收缩舒张功能[17]。多项临床实验[18-19]显示,冠心病患者循环中miRNA-21呈高水平表达,并且与心肌缺血程度存在一定相关性,可作为新的心肌损伤标志物。国外研究[20]证实, miRNA-21不仅能早期评估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再狭窄情况,而且其血浆水平与再狭窄程度存在相关性。研究[21]发现, AMI、不稳定型心绞痛及非心源性心绞痛等不同类型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miRNA-21水平存在差异,提示血浆miRNA-21水平与心肌缺血程度可能存在一定相关性,因此推测miRNA-21表达梯度能评估AMI患者的心肌缺血程度,进而较好地预测患者预后[22]

    本研究以SYNTAX评分为依据将AMI患者分成3组,通过筛选研究对象,确保年龄、吸烟史、家族史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病史等重要一般因素没有组间差异,保证系统偏移最小。本研究结果显示,血浆miRNA-21水平、Gensini评分及SYNTAX评分在不同程度冠脉病变组别中存在梯度差异,即重度组高于中度组,中度组高于轻度组。本研究还发现,血浆miRNA-21与Gensini评分及SYNTAX评分均呈正相关,表明血浆miRNA-21与冠脉病变程度存在正相关关系,因此血浆miRNA-21水平能有效评估心肌缺血程度。随访1年结果显示,发生MACE的AMI患者血浆miRNA-21水平更高,说明血浆miRNA-21与预后结局也存在相关性。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证实,血浆miRNA-21、Gensini评分及SYNTAX评分均是AMI患者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此外,与Gensini评分及SYNTAX评分相比,血浆miRNA-21诊断AMI患者预后结局的临床价值显著更优,特异性和敏感性也显著更高,因此更宜用于预测AMI患者术后MACE发生概率。

    综上所述,血浆miRNA-21能简便准确地评估AMI患者心肌缺血程度,预测近期随访预后结局,存在较好的特异性,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然而本研究存在单中心、样本量较小、随访时间较短等不足,未来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加以验证,并探讨血浆miRNA-21对AMI患者远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 表  1   16名函询专家一般资料分析

    指标 分类 n 占比/%
    性别 4 25.00
    12 75.00
    年龄 31~40岁 2 12.50
    41~50岁 9 56.25
    51~60岁 5 31.25
    学历 本科 7 43.75
    硕士研究生 4 25.00
    博士研究生 5 31.25
    职称 中级 2 12.50
    副高级 8 50.00
    高级 6 37.50
    工作单位 三级医院 15 93.75
    高等院校 1 6.25
    工作年限 8~10年 3 18.75
    >10~20年 6 37.50
    >20~30年 6 37.50
    >30年 1 6.25
    专业领域 康复护理 8 50.00
    康复医学 5 31.25
    ICF康复 2 12.50
    护理教育 1 6.25
    下载: 导出CSV

    表  2   基于ICF的脑卒中康复护理方案

    功能领域(一级指标) 干预内容(二级指标) 具体措施(三级指标) 重要性评分/分 变异系数
    身体功能 b130精气神 每周评估患者精气神,及时调节患者负性情绪,纠正错误观念,正向引导患者及家属积极参与全程康复(1a)[6] 4.82±0.53 0.11
    b134睡眠 明确睡眠障碍病因,合理用药,规律作息、保持良好睡眠习惯,改善睡眠环境,指导辅助睡眠措施(1a)[7-8]; 日间适量的运动(1c)[8] 4.94±0.24 0.05
    b152情感 提供家庭支持,遵医嘱用药,指导患者改变生活方式及睡眠习惯; 给予正念减压和正念认知治疗,改善卒中后抑郁(1a)[7-8] 4.88±0.33 0.07
    b280痛觉 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多学科疼痛管理联合药物治疗,正确摆放体位,予手臂保护和绷带支撑,可进行轻柔伸展、外旋、外展等; 推荐卒中后疼痛教育(1c)[7] 4.94±0.24 0.05
    b455运动耐受功能 循序渐进、从低强度逐渐到中等强度,基于不同个体进行个性化调整,每天30 min, 每周2~5 d(1a)[9] 4.59±0.87 0.19
    b620排尿 自主排尿者监测残余尿量,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行膀胱评估,符合标准者予间歇导尿,制订饮水计划,记录排尿日志,进行膀胱功能训练,做好失禁管理(1a)[10] 4.94±0.24 0.05
    b710关节活动功能 软瘫期关节活动范围在2/3以内,避免机械性损伤,每日每关节完成全范围关节运动2~3次; 痉挛期根据患者主动完成度给予辅助,上肢以肩、肘、腕、手指关节为主,下肢以髋、膝、踝关节为主,每个关节活动2~3次(1b)[7] 4.76±0.44 0.09
    b730肌肉力量功能 以任务为导向,循序渐进行重复性肌力训练,肌力<2级予神经肌肉电刺激,肌力≥2级予渐进性抗阻训练(1b)[7] 4.76±0.56 0.12
    一般任务和要求 d230执行日常事务 根据依赖程度给予针对性训练,Barthel指数>40分康复训练以主动参与为主,由易到难、由粗到细,激发患者自理欲望(1a)[11-12] 4.88±0.33 0.07
    活动 d410改变身体基本姿势 卒中24 h后予床上移动指导,生命体征稳定后予体位转移训练,包括卧坐、坐站、站蹲训练,完成重心转移训练(1b)[7, 12] 4.94±0.24 0.05
    d450步行 步行前行抗重力肌、下肢负重及支撑训练,足下垂者使用踝足矫形器,使用助行辅助器具增强步行安全性(1b)[7] 4.65±0.79 0.17
    d465利用设备到处移动 轮椅可用于促进卒中后更大程度的独立性,指导床椅转移、驱动轮椅方法,分解步骤练习至完成指令性移动任务(2c)[9] 4.65±0.7 0.15
    个人自理 d510盥洗自身 演示盥洗自身的完整步骤,指导清洗毛巾方法、身体清洁具体方法,指导偏瘫患者健手带动患手拧毛巾至双手能配合(1a)[7] 4.88±0.33 0.07
    d530如厕 根据依赖程度指导患者如厕方法及动作,包括转移至马桶坐下、取纸、清洁、穿脱裤子、冲马桶等,如厕时注意安全保护、防止跌倒,必要时使用助行器、扶手等(1a)[7] 4.88±0.33 0.07
    d540穿脱 选择易穿脱、宽松衣裤,增强训练信心,穿脱指导包括穿脱上衣、裤子、袜子、鞋子,演示方法及要点(1a)[7] 4.82±0.39 0.08
    d550吃 评估吞咽功能,明确进食途径(1a)[7]; 吞咽障碍经口进食者调整食物性状,治疗性进食指导姿势及代偿吞咽策略,进食后30 min保持坐位或半卧位、床头抬高20°~45°, 避免翻身、拍背等(2c)[13] 4.94±0.24 0.05
    d710基本人际交往 提供辅助性和替代性交流工具或通过口型、手势、写字板等方式,提升患者沟通交流自信(1b)[7, 14] 4.76±0.56 0.12
    下载: 导出CSV
  • [1]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神经重症专家委员会, 上海卒中学会, 重庆市卒中学会. 脑卒中病情监测中国多学科专家共识[J]. 中华医学杂志, 2021, 101(5): 317-326.
    [2] 阚世锋, 余波, 孙然, 等. 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个性化家庭康复方案应用研究[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0, 24(1): 66-68. doi: 10.7619/jcmp.202001017
    [3] 蒋艳双, 解红文, 袁菲, 等. 脑卒中偏瘫患者"互联网+"H2H康复模式探讨[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3, 27(3): 112-116. doi: 10.7619/jcmp.20222537
    [4] 郑婷婷, 管娅琦, 肖玉华, 等. 基于ICF框架的神经康复科病人护理分级评估内容研究[J]. 护理研究, 2020, 34(10): 1688-1692. doi: 10.12102/j.issn.1009-6493.2020.10.002
    [5] 李嘉慧, 陆晓, 丁慧, 等. 应用Delphi法构建以ICF为基础的临床结局评价工具研究[J].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22, 44(6): 487-492. doi: 10.3760/cma.j.issn.0254-1424.2022.06.002
    [6] 王永利, 张振香, 梅永霞, 等. 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疾病体验质性研究的系统评价[J]. 中华护理杂志, 2020, 55(6): 932-936.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0.06.027
    [7] 张通, 赵军, 李雪萍, 等. 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第2版)(节选): 第8章脑血管病康复管理[J]. 中国卒中杂志, 2023, 18(9): 1036-1048.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3.09.010
    [8] 方艳, 孙欣悦, 杨静萍, 等. 卒中相关睡眠障碍非药物管理的证据总结[J]. 中国护理管理, 2022, 22(10): 1534-1539.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GLHL202210020.htm
    [9]

    MINELLI C, BAZAN R, PEDATELLA M T A, et al. Brazilian Academy of Neurology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stroke rehabilitation: part Ⅰ[J]. Arq Neuropsiquiatr, 2022, 80(6): 634-652. doi: 10.1590/0004-282x-anp-2021-0354

    [10] 周美玲, 张荀芳, 何炼英, 等. 卒中后患者神经源性膀胱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J].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21, 38(5): 67-70. doi: 10.3969/j.issn.1008-9993.2021.05.018
    [11] 卞立. Orem部分补偿模式下的团体治疗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情绪的疗效观察[D]. 苏州: 苏州大学, 2022.
    [12] 金静芬, 李梅, 陈圆圆, 等. 脑卒中患者早期运动康复护理方案的构建[J]. 中华护理杂志, 2020, 55(9): 1360-1365.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0.09.016
    [13] 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护理专业委员会. 吞咽障碍康复护理专家共识[J]. 护理学杂志, 2021, 36(15): 1-4.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15.001
    [14] 陈金花, 马雅英, 吴肖飞, 等. 基于互联网的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模式的实践[J]. 中国护理管理, 2022, 22(3): 327-333. doi: 10.3969/j.issn.1672-1756.2022.03.002
    [15] 付棉, 康琳, 卢春柳, 等. DRG付费改革对脑卒中康复病例住院费用的影响研究: 以广西某专科医院为例[J]. 中国医疗保险, 2023(6): 83-87.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YLBX202306012.htm
  • 期刊类型引用(6)

    1. 马永,高辉,王明岗,赵斌. miRNA-223、miRNA-21及miRNA-27a与冠心病冠脉病变的关系.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02): 361-364 . 百度学术
    2. 彭红建,田香勤,贾国立. 血清FGF21、Sfrp5、miRNA-21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预测价值.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02): 321-325 . 百度学术
    3. 王琳,黄晓勇,崔杨慧. 一站式干预模式对急性心肌缺血患者急救效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2024(02): 227-231 . 百度学术
    4. 安静霞,郭会敏,李辉. CysC、cTnI水平及心功能指标对AMI患者PCI术后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2023(04): 636-640 . 百度学术
    5. 张俊峰,苏绍红. 急性心肌梗死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血清指标预测研究.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3(23): 31-36+42 . 本站查看
    6. 朱小燕.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常规及生化指标特征研究.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22(15): 148-150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0)

表(2)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41
  • HTML全文浏览量:  58
  • PDF下载量:  20
  • 被引次数: 6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4-01-12
  • 修回日期:  2024-02-13
  • 网络出版日期:  2024-05-05
  • 刊出日期:  2024-04-27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
x 关闭 永久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