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fficacy and prognostic factors of ultrasound-guided microwave ablation for benign thyroid nodules
-
摘要: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与甲状腺腺叶切除术对甲状腺良性结节(BTN)的疗效, 并探讨其预后影响因素。
方法选取282例BT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消融组(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172例和切除组(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治疗)110例,比较2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手术前后甲状腺功能指标。随访1年,根据结节体积缩小率(VRR)将所有患者分成预后良好组(VRR≥80%)210例和预后不良组(VRR < 80%)72例,分析BTN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
结果消融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切除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切除组,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术后1个月, 2组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高于术前,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低于术前,但消融组TSH水平低于切除组, FT3、FT4水平高于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预后良好组术前TSH水平、实性结节占比、危险区结节占比均低于预后不良组,术前FT4水平高于预后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结节类型、结节位置、术前TSH、术前FT4均为BTN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 < 0.05)。
结论相较于甲状腺腺叶切除术,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BTN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疼痛轻、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甲状腺功能损伤小等优势。术前TSH水平、术前FT4水平、结节类型、结节位置均与BTN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临床实践中应予以重视。
Abstract:ObjectiveTo compare the efficacy of ultrasound-guided microwave ablation versus thyroidectomy in the treatment of benign thyroid nodules (BTN) and to explor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prognosis.
MethodsA total of 282 BTN patients were enrolled and divided into ablation group (treated with ultrasound-guided microwave ablation, n=172) and resection group (treated with thyroidectomy, n=110) based on treatment methods. Perioperative indicators and thyroid function indices before and after surgery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1 year and divided into good prognosis group [volume reduction rate (VRR)≥80%, n=210] and a poor prognosis group (VRR < 80%, n=72) based on the VRR.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prognosis of BTN patients were analyzed.
ResultsThe ablation group had shorter operative time and hospital stay, less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and lower postoperative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scores compared to the resection group (P < 0.05). One month after surgery, serum thyrotropin (TSH) levels were higher, while free triiodothyronine (FT3) and free thyroxine (FT4) levels were lower than preoperative levels in both groups, however, TSH level was lower, and FT3 and FT4 levels were higher in the ablation group compared to the resection group (P < 0.05). Un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preoperative TSH levels, the proportion of solid nodules, and the proportion of nodules in the risk zone were lower, while preoperative FT4 levels were higher in the good prognosis group compared to the poor prognosis group (P < 0.05). 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revealed that nodule type, nodule location, preoperative TSH, and preoperative FT4 were all influencing factors for the prognosis of BTN patients (P < 0.05).
ConclusionCompared to thyroidectomy, ultrasound-guided microwave ablation for BTN offers advantages such as less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milder postoperative pain, shorter operative time and hospital stay, and less damage to thyroid function. Preoperative TSH and FT4 levels, nodule type, and nodule location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prognosis of BTN patients and should be given atten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
-
Keywords:
- benign thyroid nodules /
- ultrasound guidance /
- microwave ablation /
- thyroidectomy /
- prognosis /
- influencing factors
-
突发性耳聋(SD)是耳鼻咽喉科的一种常见疾病,主要特点是短时间内突发明显听力下降[1]。SD的病因尚不明确,目前研究[2]认为与病毒感染、内耳血液循环障碍、免疫系统异常等有关。上呼吸道感染、精神紧张、压力过大、劳累、睡眠不足、情绪差、高血压、糖尿病和脑血管疾病等均是该病的诱发因素[3]。4~84岁人群均有可能罹患SD[4]。及时诊断和治疗SD或可避免永久性听力损失[5]。糖皮质激素是治疗SD的常用药,具有抗炎、抗过敏和免疫抑制等作用,能够显著减轻疾病严重程度,改善患者症状[6]。地塞米松的用药方式较多,包括口服、静脉滴注、鼓室内注射和耳后注射等,不同给药方式的临床效果存在一定差异。临床上口服用药方便简单,但适用于症状轻微者。耳后注射有一定的技术要求和经验,不正确的注射技巧可能导致药物无法准确送达目标部位,从而影响治疗效果; 同时,耳后注射还存在药物剂量限制问题,对于需要大剂量药物治疗者可能不适用。本研究采用地塞米松静脉滴注与鼓室内注射治疗中老年SD患者,探讨其对症状改善时间、听力阈值、睡眠质量、血管内皮功能、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突发性耳聋(SD)是耳鼻咽喉科的一种常见疾病,主要特点是短时间内突发明显听力下降[1]。SD的病因尚不明确,目前研究[2]认为与病毒感染、内耳血液循环障碍、免疫系统异常等有关。上呼吸道感染、精神紧张、压力过大、劳累、睡眠不足、情绪差、高血压、糖尿病和脑血管疾病等均是该病的诱发因素[3]。4~84岁人群均有可能罹患SD[4]。及时诊断和治疗SD或可避免永久性听力损失[5]。糖皮质激素是治疗SD的常用药,具有抗炎、抗过敏和免疫抑制等作用,能够显著减轻疾病严重程度,改善患者症状[6]。地塞米松的用药方式较多,包括口服、静脉滴注、鼓室内注射和耳后注射等,不同给药方式的临床效果存在一定差异。临床上口服用药方便简单,但适用于症状轻微者。耳后注射有一定的技术要求和经验,不正确的注射技巧可能导致药物无法准确送达目标部位,从而影响治疗效果; 同时,耳后注射还存在药物剂量限制问题,对于需要大剂量药物治疗者可能不适用。本研究采用地塞米松静脉滴注与鼓室内注射治疗中老年SD患者,探讨其对症状改善时间、听力阈值、睡眠质量、血管内皮功能、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7月—2023年11月本院收治的115例中老年SD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57例与B组58例。A组男30例,女27例; 年龄40~84岁,平均(64.72±5.89)岁; 病程1~12 d, 平均(5.53±1.45) d; 病变在左侧29例,右侧28例。B组男30例,女28例; 年龄40~84岁,平均(64.77±5.84)岁; 病程1~12 d, 平均(5.57±1.43)d; 病变在左侧30例,右侧28例。2组年龄、性别、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批(编号: EC-024-027)。纳入标准: ①年龄40~84岁者; ②符合SD的临床诊断标准[7]者; ③初次发病者; ④单侧耳病变者; ⑤自愿参与研究者。排除标准: ①中耳炎、鼓膜穿孔等其他耳部疾病者; ②有内耳手术史者; ③其他疾病引起的听力损伤者; ④合并主要脏器疾病者; ⑤全身免疫性疾病者; ⑥传染病者; ⑦精神疾病者; ⑧癌症患者; ⑨药物过敏者; ⑩有地塞米松禁忌证(包括高血压、血栓症、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电解质代谢异常、心肌梗死、内脏手术、青光眼等)者。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7月—2023年11月本院收治的115例中老年SD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57例与B组58例。A组男30例,女27例; 年龄40~84岁,平均(64.72±5.89)岁; 病程1~12 d, 平均(5.53±1.45) d; 病变在左侧29例,右侧28例。B组男30例,女28例; 年龄40~84岁,平均(64.77±5.84)岁; 病程1~12 d, 平均(5.57±1.43)d; 病变在左侧30例,右侧28例。2组年龄、性别、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批(编号: EC-024-027)。纳入标准: ①年龄40~84岁者; ②符合SD的临床诊断标准[7]者; ③初次发病者; ④单侧耳病变者; ⑤自愿参与研究者。排除标准: ①中耳炎、鼓膜穿孔等其他耳部疾病者; ②有内耳手术史者; ③其他疾病引起的听力损伤者; ④合并主要脏器疾病者; ⑤全身免疫性疾病者; ⑥传染病者; ⑦精神疾病者; ⑧癌症患者; ⑨药物过敏者; ⑩有地塞米松禁忌证(包括高血压、血栓症、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电解质代谢异常、心肌梗死、内脏手术、青光眼等)者。
1.2 方法
A组予以地塞米松(天津市津津药业,国药准字H20044139)静脉滴注治疗, 10 mg/次, 1次/d, 治疗5 d; 5 d后药量改为5 mg/次, 1次/d, 治疗5 d; 共治疗10 d。B组予以地塞米松鼓室内注射治疗: 患者平卧,患耳向上,常规清洁消毒,予以1%丁卡因行鼓膜表面麻醉5 min, 耳内镜辅助下在鼓膜后下象限行鼓膜穿刺,注射0.5 mL地塞米松(5 mg/mL), 注入后保持患耳向上头位20~30 min, 避免吞咽动作,1次/d,隔天1次,共治疗10 d。2组治疗期间同时给予营养神经、高压氧、维生素等辅助治疗。
1.2 方法
A组予以地塞米松(天津市津津药业,国药准字H20044139)静脉滴注治疗, 10 mg/次, 1次/d, 治疗5 d; 5 d后药量改为5 mg/次, 1次/d, 治疗5 d; 共治疗10 d。B组予以地塞米松鼓室内注射治疗: 患者平卧,患耳向上,常规清洁消毒,予以1%丁卡因行鼓膜表面麻醉5 min, 耳内镜辅助下在鼓膜后下象限行鼓膜穿刺,注射0.5 mL地塞米松(5 mg/mL), 注入后保持患耳向上头位20~30 min, 避免吞咽动作,1次/d,隔天1次,共治疗10 d。2组治疗期间同时给予营养神经、高压氧、维生素等辅助治疗。
1.3 观察指标
① 症状改善时间,包括耳鸣消失、呕吐消失、眩晕消失、听力恢复的时间。②听力阈值,治疗前后使用听力测试仪测定高频、低频下的听力阈值。③睡眠质量,治疗前后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进行评分,总分21分,评分越低越好[8]。④血管内皮功能,治疗前后采集血样,使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一氧化氮(NO)、过氧化脂质(LPO)水平, 使用羟胺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⑤不良反应,包括一过性眩晕、轻微耳痛、皮疹。
1.3 观察指标
① 症状改善时间,包括耳鸣消失、呕吐消失、眩晕消失、听力恢复的时间。②听力阈值,治疗前后使用听力测试仪测定高频、低频下的听力阈值。③睡眠质量,治疗前后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进行评分,总分21分,评分越低越好[8]。④血管内皮功能,治疗前后采集血样,使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一氧化氮(NO)、过氧化脂质(LPO)水平, 使用羟胺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⑤不良反应,包括一过性眩晕、轻微耳痛、皮疹。
1.4 临床疗效
治疗后进行疗效评估,分为痊愈、好转、无效[9]。①痊愈是指听力复常或与健耳听力相差≤10 dB; ②好转是指听力提高10~30 dB; ③无效是指听力提高 < 10 Db。总有效率=痊愈率+好转率。
1.4 临床疗效
治疗后进行疗效评估,分为痊愈、好转、无效[9]。①痊愈是指听力复常或与健耳听力相差≤10 dB; ②好转是指听力提高10~30 dB; ③无效是指听力提高 < 10 Db。总有效率=痊愈率+好转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比较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 ± s)表示,比较行t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比较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 ± s)表示,比较行t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结果
2.1 2组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B组耳鸣消失、呕吐消失、眩晕消失、听力恢复的时间均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1。
表 1 2组症状改善时间比较(x ± s)d 组别 n 耳鸣消失时间 呕吐消失时间 眩晕消失时间 听力恢复时间 A组 57 10.43±2.38* 4.62±1.12* 9.32±2.64* 12.55±3.38* B组 58 8.61±2.05 3.19±1.03 7.79±2.31 9.31±2.46 与B组比较, * P < 0.05。 2.1 2组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B组耳鸣消失、呕吐消失、眩晕消失、听力恢复的时间均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1。
表 1 2组症状改善时间比较(x ± s)d 组别 n 耳鸣消失时间 呕吐消失时间 眩晕消失时间 听力恢复时间 A组 57 10.43±2.38* 4.62±1.12* 9.32±2.64* 12.55±3.38* B组 58 8.61±2.05 3.19±1.03 7.79±2.31 9.31±2.46 与B组比较, * P < 0.05。 2.2 2组听力阈值比较
2组治疗后高频、低频下的听力阈值均低于同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B组治疗后高频、低频下的听力阈值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2。
表 2 2组听力阈值比较(x ± s)dB 组别 n 高频 低频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A组 57 66.86±5.75 50.83±4.63*# 65.23±5.05 48.28±4.45*# B组 58 66.91±5.70 41.78±4.02* 65.30±5.00 40.16±3.63* 与治疗前比较, * P < 0.05; 与B组比较, #P < 0.05。 2.2 2组听力阈值比较
2组治疗后高频、低频下的听力阈值均低于同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B组治疗后高频、低频下的听力阈值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2。
表 2 2组听力阈值比较(x ± s)dB 组别 n 高频 低频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A组 57 66.86±5.75 50.83±4.63*# 65.23±5.05 48.28±4.45*# B组 58 66.91±5.70 41.78±4.02* 65.30±5.00 40.16±3.63* 与治疗前比较, * P < 0.05; 与B组比较, #P < 0.05。 2.3 2组睡眠质量比较
2组治疗后PSQI评分均低于同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B组治疗后PSQI评分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3。
表 3 2组治疗前后PSQI评分比较(x ± s)分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 A组 57 15.54±2.78 12.29±2.35*# B组 58 15.59±2.74 9.83±2.03* PSQI: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
与治疗前比较, * P < 0.05; 与B组比较, #P < 0.05。2.3 2组睡眠质量比较
2组治疗后PSQI评分均低于同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B组治疗后PSQI评分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3。
表 3 2组治疗前后PSQI评分比较(x ± s)分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 A组 57 15.54±2.78 12.29±2.35*# B组 58 15.59±2.74 9.83±2.03* PSQI: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
与治疗前比较, * P < 0.05; 与B组比较, #P < 0.05。2.4 2组血管内皮功能比较
2组治疗后NO、SOD均高于治疗前, LPO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B组治疗后NO、SOD均高于A组, LPO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4。
表 4 2组血管内皮功能比较(x ± s)组别 n NO/(μmol/L) LPO/(μmol/L) SOD/(U/L)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A组 57 36.90±6.33 50.83±7.49*# 6.88±1.15 5.78±1.02*# 95.34±7.47 100.16±7.52*# B组 58 36.81±6.40 61.78±8.12* 6.92±1.09 4.66±0.83* 95.18±7.40 108.35±7.60* NO: 一氧化氮; LPO: 过氧化脂质; SOD: 超氧化物歧化酶。与治疗前比较, * P < 0.05; 与B组比较, #P < 0.05。 2.4 2组血管内皮功能比较
2组治疗后NO、SOD均高于治疗前, LPO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B组治疗后NO、SOD均高于A组, LPO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4。
表 4 2组血管内皮功能比较(x ± s)组别 n NO/(μmol/L) LPO/(μmol/L) SOD/(U/L)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A组 57 36.90±6.33 50.83±7.49*# 6.88±1.15 5.78±1.02*# 95.34±7.47 100.16±7.52*# B组 58 36.81±6.40 61.78±8.12* 6.92±1.09 4.66±0.83* 95.18±7.40 108.35±7.60* NO: 一氧化氮; LPO: 过氧化脂质; SOD: 超氧化物歧化酶。与治疗前比较, * P < 0.05; 与B组比较, #P < 0.05。 2.5 2组临床疗效比较
B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10%, 高于A组的78.9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5。
表 5 2组临床疗效比较组别 n 痊愈 好转 无效 总有效率/% A组 57 16 29 12 78.95* B组 58 23 31 4 93.10 与B组比较, * P < 0.05。 2.5 2组临床疗效比较
B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10%, 高于A组的78.9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5。
表 5 2组临床疗效比较组别 n 痊愈 好转 无效 总有效率/% A组 57 16 29 12 78.95* B组 58 23 31 4 93.10 与B组比较, * P < 0.05。 2.6 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07%, A组为10.53%,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6。
表 6 2组不良反应比较组别 n 一过性眩晕 轻微耳痛 皮疹 不良反应发生率/% A组 57 3 2 1 10.53 B组 58 3 2 2 12.07 2.6 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07%, A组为10.53%,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6。
表 6 2组不良反应比较组别 n 一过性眩晕 轻微耳痛 皮疹 不良反应发生率/% A组 57 3 2 1 10.53 B组 58 3 2 2 12.07 3. 讨论
SD在临床上以耳鸣、呕吐、眩晕、听力下降为主要症状,听力下降是最显著的特征,患者常会在72 h内出现听力明显下降,严重时甚至会全聋[10]。耳鸣通常表现为耳内有嗡嗡声,此症状会持续性发生,不仅会加重听力障碍,还会引起头晕、记忆力减退等症状[11-12]。SD若未及时治疗,会导致永久性听力下降以及引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13]。因此,对该病进行早期诊治非常重要。糖皮质激素是指南推荐的首选用药,其中地塞米松具有较好的抗炎作用,可以减轻内耳组织的炎症反应,缓解内耳血管的痉挛和水肿,从而改善内耳的血液供应,保护听力[14]。地塞米松还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可以抑制免疫反应对内耳组织的损伤,进一步起到保护听力的作用[15]。在治疗SD时,地塞米松通常采用静脉滴注给药,能够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但是,地塞米松也可能导致一些全身不良反应,如应激性溃疡、血糖增高、高血压和骨质疏松症等,且疗效不稳定,部分患者可能对治疗无反应或反应不显著[16]。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可发挥更明显的优势,主要表现在: ①靶向性强。鼓室内注射给药能够使药物直接进入内耳,避免全身不良反应,提高了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②疗效稳定。鼓室内注射给药可以保证药物在内耳具有较高浓度,从而提高治疗效果。③操作简便。鼓室内注射给药操作简便[17]。值得注意的是,鼓室内注射需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以防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18]。同时,有中耳炎、鼓膜穿孔等病史的患者应慎用[19]。
本研究结果显示,B组耳鸣消失、呕吐消失、眩晕消失、听力恢复的时间均短于A组,提示B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了更快的改善,表明地塞米松鼓室内注射用药能够快速控制患者的病情。分析原因为: 鼓室内给药的靶向定位性较好,可有效避免血液循环障碍和血-迷路屏障,直接进入内耳,从而更快地发挥治疗作用。2组治疗后高频、低频下的听力阈值均降低,但B组低于A组,提示B组患者的听力水平得到了更明显的改善。分析原因为: 地塞米松经鼓室内给药可通过圆窗膜直接吸收,使外淋巴液和内淋巴液中的药物浓度达到较高水平,从而提升地塞米松在内耳的作用,使患者听力得到更好的改善[20]。SD患者受耳鸣、眩晕、听力下降等症状的影响,睡眠质量会明显降低,治疗时还应关注患者的睡眠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 B组治疗后的PSQI评分低于A组,提示B组患者的睡眠质量更好,这可能与该组患者症状缓解、听力恢复的效果更明显有直接关系。血管内皮是血管内表面的单层细胞,参与维持血管的生理状态,包括调节血管的通透性、参与炎症反应和免疫应答等。在SD的发病机制中,血管内皮功能紊乱会导致内耳微循环障碍,可引起内耳缺血、缺氧,从而导致听力下降。NO是内皮细胞产生的一种重要舒张因子,可以调节血管的舒张功能。SOD能够清除氧自由基,保护细胞免受氧化应激损伤。LPO水平升高与氧化应激和细胞损伤有关。因此,NO、SOD和LPO水平可以反映血管内皮细胞的健康状态和功能。本研究结果显示, 2组治疗后NO、SOD、LPO均得到了一定改善,但B组的改善幅度更大,提示地塞米松鼓室内注射给药能够更有效地调节血管内皮的功能,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控制。B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A组,进一步证实地塞米松鼓室内注射给药的应用优势。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提示2种地塞米松不同给药方式的安全性相当。鼓室给药可减少地塞米松的使用量,继而减少全身不良反应,对有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禁忌证者能够提供更安全的治疗条件[21]。
综上所述,地塞米松鼓室内注射治疗中老年SD的效果优于静脉滴注,可快速缓解患者症状,提高听力阈值,改善睡眠质量及内皮功能,不增加不良反应,有效性与安全性较高。
3. 讨论
SD在临床上以耳鸣、呕吐、眩晕、听力下降为主要症状,听力下降是最显著的特征,患者常会在72 h内出现听力明显下降,严重时甚至会全聋[10]。耳鸣通常表现为耳内有嗡嗡声,此症状会持续性发生,不仅会加重听力障碍,还会引起头晕、记忆力减退等症状[11-12]。SD若未及时治疗,会导致永久性听力下降以及引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13]。因此,对该病进行早期诊治非常重要。糖皮质激素是指南推荐的首选用药,其中地塞米松具有较好的抗炎作用,可以减轻内耳组织的炎症反应,缓解内耳血管的痉挛和水肿,从而改善内耳的血液供应,保护听力[14]。地塞米松还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可以抑制免疫反应对内耳组织的损伤,进一步起到保护听力的作用[15]。在治疗SD时,地塞米松通常采用静脉滴注给药,能够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但是,地塞米松也可能导致一些全身不良反应,如应激性溃疡、血糖增高、高血压和骨质疏松症等,且疗效不稳定,部分患者可能对治疗无反应或反应不显著[16]。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可发挥更明显的优势,主要表现在: ①靶向性强。鼓室内注射给药能够使药物直接进入内耳,避免全身不良反应,提高了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②疗效稳定。鼓室内注射给药可以保证药物在内耳具有较高浓度,从而提高治疗效果。③操作简便。鼓室内注射给药操作简便[17]。值得注意的是,鼓室内注射需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以防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18]。同时,有中耳炎、鼓膜穿孔等病史的患者应慎用[19]。
本研究结果显示,B组耳鸣消失、呕吐消失、眩晕消失、听力恢复的时间均短于A组,提示B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了更快的改善,表明地塞米松鼓室内注射用药能够快速控制患者的病情。分析原因为: 鼓室内给药的靶向定位性较好,可有效避免血液循环障碍和血-迷路屏障,直接进入内耳,从而更快地发挥治疗作用。2组治疗后高频、低频下的听力阈值均降低,但B组低于A组,提示B组患者的听力水平得到了更明显的改善。分析原因为: 地塞米松经鼓室内给药可通过圆窗膜直接吸收,使外淋巴液和内淋巴液中的药物浓度达到较高水平,从而提升地塞米松在内耳的作用,使患者听力得到更好的改善[20]。SD患者受耳鸣、眩晕、听力下降等症状的影响,睡眠质量会明显降低,治疗时还应关注患者的睡眠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 B组治疗后的PSQI评分低于A组,提示B组患者的睡眠质量更好,这可能与该组患者症状缓解、听力恢复的效果更明显有直接关系。血管内皮是血管内表面的单层细胞,参与维持血管的生理状态,包括调节血管的通透性、参与炎症反应和免疫应答等。在SD的发病机制中,血管内皮功能紊乱会导致内耳微循环障碍,可引起内耳缺血、缺氧,从而导致听力下降。NO是内皮细胞产生的一种重要舒张因子,可以调节血管的舒张功能。SOD能够清除氧自由基,保护细胞免受氧化应激损伤。LPO水平升高与氧化应激和细胞损伤有关。因此,NO、SOD和LPO水平可以反映血管内皮细胞的健康状态和功能。本研究结果显示, 2组治疗后NO、SOD、LPO均得到了一定改善,但B组的改善幅度更大,提示地塞米松鼓室内注射给药能够更有效地调节血管内皮的功能,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控制。B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A组,进一步证实地塞米松鼓室内注射给药的应用优势。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提示2种地塞米松不同给药方式的安全性相当。鼓室给药可减少地塞米松的使用量,继而减少全身不良反应,对有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禁忌证者能够提供更安全的治疗条件[21]。
综上所述,地塞米松鼓室内注射治疗中老年SD的效果优于静脉滴注,可快速缓解患者症状,提高听力阈值,改善睡眠质量及内皮功能,不增加不良反应,有效性与安全性较高。
-
表 1 消融组与切除组患者基线资料、围术期指标比较(x±s)[n(%)]
指标 切除组(n=110) 消融组(n=172) 年龄/岁 38.92±6.75 39.40±7.25 性别 男 43(39.09) 71(41.28) 女 67(60.91) 101(58.72) 结节最大径/cm 3.55±0.30 3.53±0.32 手术时间/min 59.26±8.33 35.34±6.08* 术中出血量/mL 28.56±6.83 5.43±1.19* 术后VAS评分/分 2.64±0.65 1.97±0.41* 住院时间/d 7.31±1.51 2.20±0.40* VAS: 视觉模拟评分法。与切除组比较, * P < 0.05。 表 2 消融组与切除组患者甲状腺功能指标比较(x±s)
组别 n TSH/(mIU/L) FT3/(pmol/L) FT4/(pmol/L) 术前 术后1个月 术前 术后1个月 术前 术后1个月 切除组 110 2.18±1.15 3.22±1.39* 5.30±1.02 3.66±0.60* 17.67±3.36 13.49±2.31* 消融组 172 2.16±1.20 2.54±1.21*# 5.33±1.05 4.41±0.82*# 17.33±3.32 15.69±2.90*# TSH: 促甲状腺激素; FT3: 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 FT4: 游离甲状腺素。与术前比较, * P < 0.05; 与切除组比较, #P < 0.05。 表 3 BTN患者预后的单因素分析(x±s)[n(%)]
因素 分类 预后良好组(n=210) 预后不良组(n=72) t/χ2 P 性别 男 87(41.43) 27(37.50) 0.344 0.558 女 123(58.57) 45(62.50) 年龄/岁 39.07±6.67 39.63±8.12 0.526 0.600 体质量指数/(kg/m2) 24.22±2.67 24.76±2.55 1.498 0.135 结节数量 单发 66(31.43) 27(37.50) 0.894 0.344 多发 144(68.57) 45(62.50) 结节类型 囊性 156(74.29) 33(45.83) 19.638 < 0.001 实性 54(25.71) 39(54.17) 结节位置 危险区 42(20.00) 45(62.50) 45.397 < 0.001 非危险区 168(80.00) 27(37.50) 术前TSH/(mIU/L) 1.74±1.03 3.42±0.41 19.537 < 0.001 术前FT3/(pmol/L) 5.31±1.00 5.34±1.14 0.199 0.843 术前FT4/(pmol/L) 20.48±1.99 16.42±3.05 10.551 < 0.001 表 4 BTN患者预后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因素 B 标准误差 Wald 自由度 P Exp(B) Exp(B)的95%置信区间 下限 上限 结节类型 -1.228 0.284 18.644 1 < 0.001 0.293 0.168 0.511 结节位置 -1.897 0.298 40.429 1 < 0.001 0.150 0.084 0.269 术前TSH 4.430 0.709 39.011 1 < 0.001 83.929 20.902 337.004 术前FT4 -0.739 0.097 58.380 1 < 0.001 0.478 0.395 0.577 -
[1] JIN H, LIN W D, LU L G, et al. Conventional thyroidectomy vs thyroid thermal ablation on postoperative quality of life and satisfaction for patients with benign thyroid nodules[J]. Eur J Endocrinol, 2021, 184(1): 131-141.
[2] 刘家斌, 杨云梅, 侯宁. 夏枯草颗粒对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结节手术患者围术期促炎与抗炎状态的影响研究[J]. 海军医学杂志, 2021, 42(5): 614-616. [3] 邓佳琳, 王小平. 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评估[J]. 现代肿瘤医学, 2022, 30(21): 3882-3886. [4] 周平盛, 刘晟, 王能, 等. 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肝细胞癌术后肿瘤复发及其危险因素分析[J]. 介入放射学杂志, 2022, 31(12): 1174-1178. doi: 10.3969/j.issn.1008-794X.2022.12.008 [5] 倪文婧, 褚晓秋, 陆晨雅, 等. 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12例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疗效及安全性[J]. 中华内科杂志, 2021, 60(10): 904-907. doi: 10.3760/cma.j.cn112138-20201111-00935 [6] 霍胜男, 魏莹, 彭丽丽, 等. 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异位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J].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2021, 18(10): 592-595. [7] 沙晓溪, 饶程义, 袁艺, 等. 微血管珊瑚成像技术在甲状腺结节微波消融随访中的应用[J].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21, 37(1): 11-14. doi: 10.3969/j.issn.1002-0101.2021.01.004 [8] 邱云, 杨玫, 薛红红. TACE联合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特殊部位原发性肝癌患者疗效研究[J]. 实用肝脏病杂志, 2022, 25(3): 419-422. doi: 10.3969/j.issn.1672-5069.2022.03.029 [9] PAPARODIS R D, KARVOUNIS E, BANTOUNA D, et al. Large, slowly growing, benign thyroid nodules frequently coexist with synchronous thyroid cancers[J].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22, 107(8): e3474-e3478.
[10] 李保启, 王佳佳, 王金萍, 等. 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34例近期评估[J]. 安徽医药, 2022, 26(1): 66-69. doi: 10.3969/j.issn.1009-6469.2022.01.015 [11] 唐婉晴, 唐秀云, 张晓娟, 等. 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的临床价值[J].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22, 24(10): 780-783. [12] RADMILOVIC-RADJENOVIC M, RADJENOVIC D, RADJENOVIC B.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microwave ablation on the liver, lung, kidney, and bone malignant tissues[J]. Europhys Lett, 2021, 136(2): 28001.
[13] PRASAD R, AL-ABCHA A, ELSHAFIE A, et al. Meta-analysis of lung ultrasound-guided therapy in chronic heart failure[J]. J Am Coll Cardiol, 2021, 77(18): 722.
[14] KIM Y J, BAHETI A, HUBER T C.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of solid benign thyroid nodules[J]. Tech Vasc Interv Radiol, 2022, 25(2): 100819.
[15] 王瑜. 小切口腺叶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癌的手术效果[J].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21, 24(10): 808-810. [16] 武晓娜. 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疗效及其甲状腺相关激素变化研究[J]. 山西医药杂志, 2021, 50(4): 581-583. doi: 10.3969/j.issn.0253-9926.2021.04.018 [17] 黄玉慧, 宋宇, 付尧, 等. 甲状腺囊实性结节微波消融方案及术中囊内出血的影响因素[J].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2, 30(9): 927-932, 940. doi: 10.3969/j.issn.1005-5185.2022.09.010 [18] 徐元兵, 潘代, 陶溢潮, 等. 血清TSH与超声造影联合评分法对TI-RADS4类甲状腺微小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J]. 现代肿瘤医学, 2021, 29(14): 2428-2432. doi: 10.3969/j.issn.1672-4992.2021.14.008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19
- HTML全文浏览量: 31
- PDF下载量: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