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患者一级亲属乳腺癌早期筛查的研究进展

陆宁宁, 邾萍, 马珠月, 张弛, 程芳

陆宁宁, 邾萍, 马珠月, 张弛, 程芳. 乳腺癌患者一级亲属乳腺癌早期筛查的研究进展[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1, 25(22): 129-132. DOI: 10.7619/jcmp.20212780
引用本文: 陆宁宁, 邾萍, 马珠月, 张弛, 程芳. 乳腺癌患者一级亲属乳腺癌早期筛查的研究进展[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1, 25(22): 129-132. DOI: 10.7619/jcmp.20212780
LU Ningning, ZHU Ping, MA Zhuyue, ZHANG Chi, CHENG Fang. Research progress of early breast cancer screening in first-degree relatives in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J].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in Practice, 2021, 25(22): 129-132. DOI: 10.7619/jcmp.20212780
Citation: LU Ningning, ZHU Ping, MA Zhuyue, ZHANG Chi, CHENG Fang. Research progress of early breast cancer screening in first-degree relatives in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J].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in Practice, 2021, 25(22): 129-132. DOI: 10.7619/jcmp.20212780

乳腺癌患者一级亲属乳腺癌早期筛查的研究进展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71904090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护理学”资助项目 苏政办发[2018]87号

“十三五”江苏省重点学科项目“护理学”资助项目 苏教研[2016]9号

详细信息
    通讯作者:

    程芳, E-mail: chfnancy@163.com

  • 中图分类号: R737.9;R730.1

Research progress of early breast cancer screening in first-degree relatives in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 摘要: 乳腺癌患者一级亲属是乳腺癌高危人群,早期筛查是其乳腺癌预防的关键。本文就乳腺癌患者一级亲属乳腺癌早期筛查的认知行为现状、影响因素和干预现状进行综述,旨在为这一人群的乳腺相关疾病预防和健康管理提供依据。
    Abstract: First-degree relatives of breast cancer patients are high-risk groups for breast cancer, and early screening is the key for the prevention of breast cancer. This paper reviewed the status quo of cognitive behavior,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intervention in early screening of first-degree relatives of breast cancer patients, aiming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the prevention and health management of breast related diseases in this population.
  • 最新统计数据[1]显示, 2020年胃癌在全球恶性肿瘤发病率和相关死亡原因中分别位居第5位与第4位。在中国,胃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都位居所有恶性肿瘤的第2位,其发病率、病死率与年龄呈正相关[2-3]。与其他恶性肿瘤相比,胃癌早期症状并不明显,被发现时多已处于疾病进展期,预后也相对较差。中国Ⅱ~Ⅲ期胃癌术后患者2~3年内复发转移的概率高达60%, 进展期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仅为30%~40%, 远远低于日本、韩国的60%的胃癌5年生存率[4]。本研究构建临床预后预测模型(CPMs)来预测胃癌患者生存情况,现报告如下。

    最新统计数据[1]显示, 2020年胃癌在全球恶性肿瘤发病率和相关死亡原因中分别位居第5位与第4位。在中国,胃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都位居所有恶性肿瘤的第2位,其发病率、病死率与年龄呈正相关[2-3]。与其他恶性肿瘤相比,胃癌早期症状并不明显,被发现时多已处于疾病进展期,预后也相对较差。中国Ⅱ~Ⅲ期胃癌术后患者2~3年内复发转移的概率高达60%, 进展期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仅为30%~40%, 远远低于日本、韩国的60%的胃癌5年生存率[4]。本研究构建临床预后预测模型(CPMs)来预测胃癌患者生存情况,现报告如下。

    选取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扬州市中医院、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2012年3月1日—2022年12月1日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中老年Ⅱ~Ⅲ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 ①患者临床病理诊断为胃癌; ② TNM分期符合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第8版中胃癌Ⅱ~Ⅲ期标准者; ③年龄≥46岁者; ④临床电子病历资料以及随访数据完整者。排除标准: ①患者关键数据不详; ②并发其他恶性肿瘤者; ③合并可能对治疗及预后造成重大影响的急慢性疾病(如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和血液系统疾病)者; ④失访或拒绝随访者。

    本研究共纳入3家医院的502例患者,剔除不符合标准者120例,最终纳入382例用于模型的构建与验证。收集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卡氏(KPS)评分及体力状况(PS)评分、吸烟史、饮酒史、胃癌家族史、原发肿瘤部位、TNM分期、病理类型、组织分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侵犯脉管、侵犯神经、侵犯邻近组织、放化疗、免疫、曲妥珠单抗、阿帕替尼等临床资料。随访患者到2022年12月1日的生存状态,计算总生存期(OS)。

    选取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扬州市中医院、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2012年3月1日—2022年12月1日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中老年Ⅱ~Ⅲ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 ①患者临床病理诊断为胃癌; ② TNM分期符合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第8版中胃癌Ⅱ~Ⅲ期标准者; ③年龄≥46岁者; ④临床电子病历资料以及随访数据完整者。排除标准: ①患者关键数据不详; ②并发其他恶性肿瘤者; ③合并可能对治疗及预后造成重大影响的急慢性疾病(如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和血液系统疾病)者; ④失访或拒绝随访者。

    本研究共纳入3家医院的502例患者,剔除不符合标准者120例,最终纳入382例用于模型的构建与验证。收集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卡氏(KPS)评分及体力状况(PS)评分、吸烟史、饮酒史、胃癌家族史、原发肿瘤部位、TNM分期、病理类型、组织分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侵犯脉管、侵犯神经、侵犯邻近组织、放化疗、免疫、曲妥珠单抗、阿帕替尼等临床资料。随访患者到2022年12月1日的生存状态,计算总生存期(OS)。

    从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信息系统中收集282例患者的随访数据,以全因死亡为终点事件,采用Cox回归模型筛选预后影响因素,构建预后预测模型,绘制中老年Ⅱ~Ⅲ期胃癌患者1、3、5年生存率预后列线图模型; 选取扬州市中医院100例患者验证模型效能。

    从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信息系统中收集282例患者的随访数据,以全因死亡为终点事件,采用Cox回归模型筛选预后影响因素,构建预后预测模型,绘制中老年Ⅱ~Ⅲ期胃癌患者1、3、5年生存率预后列线图模型; 选取扬州市中医院100例患者验证模型效能。

    采用R4.2.2、SPSS 26.0完成数据分析及绘图; 采用卡方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临床资料差异; 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胃癌预后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 应用Kaplan- Meier法绘制生存分析曲线,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使用R软件中的rms和survival程序包绘制列线图; 采用校准曲线图评估列线图预测和实际结果的一致性; 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其曲线下面积(AUC)和一致性指数评估列线图的预测性能; 采用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列线图的临床效用。

    采用R4.2.2、SPSS 26.0完成数据分析及绘图; 采用卡方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临床资料差异; 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胃癌预后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 应用Kaplan- Meier法绘制生存分析曲线,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使用R软件中的rms和survival程序包绘制列线图; 采用校准曲线图评估列线图预测和实际结果的一致性; 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其曲线下面积(AUC)和一致性指数评估列线图的预测性能; 采用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列线图的临床效用。

    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 3家医院共纳入382例中老年Ⅱ~Ⅲ期胃癌患者,具体筛选流程见图 1。其中,将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和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收集的282例胃癌患者归为训练集; 将扬州市中医院100例胃癌患者归为验证集。训练集和验证集患者的性别、饮酒史、BMI、胃癌家族史、病理类型、HER-2阳性和放化疗等临床病理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见表 1-1表 1-2

    图  1  中老年Ⅱ~Ⅲ期胃癌患者筛选流程图
    表  1-1  382例胃癌患者的基线特征[n(%)]
    基线特征 分类 全组(n=382) 训练集(n=282) 验证集(n=100) P
    性别 285(74.6) 211(74.8) 74(74.0) 0.871
    97(25.4) 71(25.2) 26(26.0)
    吸烟史 85(22.3) 60(21.3) 25(25.0) 0.442
    297(77.7) 222(78.7) 75(75.0)
    饮酒史 63(16.5) 45(16.0) 18(18.0) 0.636
    319(83.5) 237(84.0) 82(82.0)
    体质量指数 < 20 kg/m2 170(44.5) 129(45.7) 41(41.0) 0.577
    20~24 kg/m2 143(37.4) 103(36.5) 40(40.0)
    >24 kg/m2 47(12.3) 36(12.8) 11(11.0)
    未知 22(5.8) 14(5.0) 8(8.0)
    KPS/PS评分 KPS评分 < 80分, PS评分>2分 24(6.3) 20(7.1) 4(4.0) 0.539
    其他 338(88.5) 247(87.6) 91(91.0)
    不详 20(5.2) 15(5.3) 5(5.0)
    胃癌家族史 7(1.8) 5(1.8) 2(2.0) 0.884
    375(98.2) 277(98.2) 98(98.0)
    原发肿瘤部位 胃窦 33(8.6) 24(8.5) 9(9.0) 0.973
    胃体 53(13.9) 38(13.5) 15(15.0)
    贲门 136(35.6) 99(35.1) 37(37.0)
    其他 45(11.8) 33(11.7) 12(12.0)
    多部位 93(24.3) 72(25.5) 21(21.0)
    不详 22(5.8) 16(5.7) 6(6.0)
    病理类型 腺癌 314(82.2) 231(81.9) 83(83.0) 0.741
    印戒细胞癌 4(1.0) 4(1.4) 0
    腺癌含印戒细胞癌 42(11.0) 30(10.6) 12(12.0)
    其他 21(5.5) 16(5.7) 5(5.0)
    不详 1(0.3) 1(0.4) 0
    组织分级 高分化 89(23.3) 68(24.1) 21(21.0) 0.472
    中分化 258(67.5) 191(67.7) 67(67.0)
    低分化 35(9.2) 23(8.2) 12(12.0)
    HER-2阳性 41(10.7) 32(11.3) 9(9.0) 0.754
    85(22.3) 61(21.6) 24(24.0)
    不详 256(67.0) 189(67.1) 67(67.0)
    切缘阳性 14(3.7) 9(3.2) 5(5.0) 0.337
    333(87.2) 244(86.5) 89(89.0)
    不详 33(8.6) 28(9.9) 5(5.0)
    无手术 2(0.5) 1(0.4) 1(1.0)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表  1-2  382例胃癌患者的基线特征[n(%)]
    基线特征 分类 全组(n=382) 训练集(n=282) 验证集(n=100) P
    侵犯脉管 175(45.8) 134(47.5) 41(41.0) 0.113
    52(13.6) 42(14.9) 10(10.0)
    不详 155(40.6) 106(37.6) 49(49.0)
    侵犯神经 153(40.1) 116(41.1) 37(37.0) 0.790
    62(16.2) 45(16.0) 16(16.0)
    不详 167(43.7) 121(42.9) 47(47.0)
    侵犯临近组织 177(46.3) 129(45.7) 48(48.0) 0.675
    197(51.6) 148(52.5) 49(49.0)
    不详 8(2.1) 5(1.8) 3(3.0)
    T分期 T1 1(0.3) 0 1(1.0) 0.475
    T2 25(6.5) 17(6.0) 8(8.0)
    T3 98(25.7) 72(25.5) 26(26.0)
    T4a 130(34.0) 96(34.0) 34(34.0)
    T4b 128(33.5) 97(34.5) 31(31.0)
    N分期 N0 60(15.7) 40(14.2) 20(20.0) 0.251
    N1 128(33.5) 103(36.6) 25(25.0)
    N2 93(24.3) 65(23.0) 28(28.0)
    N3 88(23.0) 64(22.7) 24(24.0)
    N4 13(3.5) 10(3.5) 3(3.0)
    根治术 358(93.7) 264(93.6) 94(94.0) 0.887
    10(2.6) 7(2.5) 3(3.0)
    不详 14(3.7) 11(3.9) 3(3.0)
    化疗 362(94.8) 266(94.3) 96(96.0) 0.519
    20(5.2) 16(5.7) 4(4.0)
    放疗 72(18.8) 50(17.7) 22(22.0) 0.348
    310(81.2) 232(82.3) 78(78.0)
    曲妥珠单抗 7(1.8) 4(1.4) 3(3.0) 0.311
    375(98.2) 278(98.6) 97(97.0)
    阿帕替尼 34(91.1) 19(6.7) 15(15.0) 0.013
    348(8.9) 263(93.3) 85(85.0)
    免疫治疗 14(3.7) 10(3.5) 4(4.0) 0.836
    368(96.3) 272(96.5) 96(96.0)
    KPS: 卡氏评分; PS: 体力状况评分; HER-2: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 3家医院共纳入382例中老年Ⅱ~Ⅲ期胃癌患者,具体筛选流程见图 1。其中,将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和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收集的282例胃癌患者归为训练集; 将扬州市中医院100例胃癌患者归为验证集。训练集和验证集患者的性别、饮酒史、BMI、胃癌家族史、病理类型、HER-2阳性和放化疗等临床病理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见表 1-1表 1-2

    图  1  中老年Ⅱ~Ⅲ期胃癌患者筛选流程图
    表  1-1  382例胃癌患者的基线特征[n(%)]
    基线特征 分类 全组(n=382) 训练集(n=282) 验证集(n=100) P
    性别 285(74.6) 211(74.8) 74(74.0) 0.871
    97(25.4) 71(25.2) 26(26.0)
    吸烟史 85(22.3) 60(21.3) 25(25.0) 0.442
    297(77.7) 222(78.7) 75(75.0)
    饮酒史 63(16.5) 45(16.0) 18(18.0) 0.636
    319(83.5) 237(84.0) 82(82.0)
    体质量指数 < 20 kg/m2 170(44.5) 129(45.7) 41(41.0) 0.577
    20~24 kg/m2 143(37.4) 103(36.5) 40(40.0)
    >24 kg/m2 47(12.3) 36(12.8) 11(11.0)
    未知 22(5.8) 14(5.0) 8(8.0)
    KPS/PS评分 KPS评分 < 80分, PS评分>2分 24(6.3) 20(7.1) 4(4.0) 0.539
    其他 338(88.5) 247(87.6) 91(91.0)
    不详 20(5.2) 15(5.3) 5(5.0)
    胃癌家族史 7(1.8) 5(1.8) 2(2.0) 0.884
    375(98.2) 277(98.2) 98(98.0)
    原发肿瘤部位 胃窦 33(8.6) 24(8.5) 9(9.0) 0.973
    胃体 53(13.9) 38(13.5) 15(15.0)
    贲门 136(35.6) 99(35.1) 37(37.0)
    其他 45(11.8) 33(11.7) 12(12.0)
    多部位 93(24.3) 72(25.5) 21(21.0)
    不详 22(5.8) 16(5.7) 6(6.0)
    病理类型 腺癌 314(82.2) 231(81.9) 83(83.0) 0.741
    印戒细胞癌 4(1.0) 4(1.4) 0
    腺癌含印戒细胞癌 42(11.0) 30(10.6) 12(12.0)
    其他 21(5.5) 16(5.7) 5(5.0)
    不详 1(0.3) 1(0.4) 0
    组织分级 高分化 89(23.3) 68(24.1) 21(21.0) 0.472
    中分化 258(67.5) 191(67.7) 67(67.0)
    低分化 35(9.2) 23(8.2) 12(12.0)
    HER-2阳性 41(10.7) 32(11.3) 9(9.0) 0.754
    85(22.3) 61(21.6) 24(24.0)
    不详 256(67.0) 189(67.1) 67(67.0)
    切缘阳性 14(3.7) 9(3.2) 5(5.0) 0.337
    333(87.2) 244(86.5) 89(89.0)
    不详 33(8.6) 28(9.9) 5(5.0)
    无手术 2(0.5) 1(0.4) 1(1.0)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表  1-2  382例胃癌患者的基线特征[n(%)]
    基线特征 分类 全组(n=382) 训练集(n=282) 验证集(n=100) P
    侵犯脉管 175(45.8) 134(47.5) 41(41.0) 0.113
    52(13.6) 42(14.9) 10(10.0)
    不详 155(40.6) 106(37.6) 49(49.0)
    侵犯神经 153(40.1) 116(41.1) 37(37.0) 0.790
    62(16.2) 45(16.0) 16(16.0)
    不详 167(43.7) 121(42.9) 47(47.0)
    侵犯临近组织 177(46.3) 129(45.7) 48(48.0) 0.675
    197(51.6) 148(52.5) 49(49.0)
    不详 8(2.1) 5(1.8) 3(3.0)
    T分期 T1 1(0.3) 0 1(1.0) 0.475
    T2 25(6.5) 17(6.0) 8(8.0)
    T3 98(25.7) 72(25.5) 26(26.0)
    T4a 130(34.0) 96(34.0) 34(34.0)
    T4b 128(33.5) 97(34.5) 31(31.0)
    N分期 N0 60(15.7) 40(14.2) 20(20.0) 0.251
    N1 128(33.5) 103(36.6) 25(25.0)
    N2 93(24.3) 65(23.0) 28(28.0)
    N3 88(23.0) 64(22.7) 24(24.0)
    N4 13(3.5) 10(3.5) 3(3.0)
    根治术 358(93.7) 264(93.6) 94(94.0) 0.887
    10(2.6) 7(2.5) 3(3.0)
    不详 14(3.7) 11(3.9) 3(3.0)
    化疗 362(94.8) 266(94.3) 96(96.0) 0.519
    20(5.2) 16(5.7) 4(4.0)
    放疗 72(18.8) 50(17.7) 22(22.0) 0.348
    310(81.2) 232(82.3) 78(78.0)
    曲妥珠单抗 7(1.8) 4(1.4) 3(3.0) 0.311
    375(98.2) 278(98.6) 97(97.0)
    阿帕替尼 34(91.1) 19(6.7) 15(15.0) 0.013
    348(8.9) 263(93.3) 85(85.0)
    免疫治疗 14(3.7) 10(3.5) 4(4.0) 0.836
    368(96.3) 272(96.5) 96(96.0)
    KPS: 卡氏评分; PS: 体力状况评分; HER-2: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以患者生存时间和生存结局为因变量构建Cox比例风险模型,训练集中单因素分析的结果显示,胃癌家族史、侵犯脉管、侵犯神经、T分期和N分期是中老年Ⅱ~Ⅲ期胃癌患者的影响因素(P < 0.05)。进一步将上述5个变量纳入多因素Cox回归方程中,结果显示胃癌家族史、侵犯脉管、侵犯神经、T分期和N分期是中老年Ⅱ~Ⅲ期胃癌患者OS的独立影响因素(P < 0.05)。见表 2-1表 2-2

    表  2-1  建模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
    变量 分类 单因素分析 多因素分析
    HR 95%CI P HR 95%CI P
    性别
    1.27 0.82~1.99 0.287
    吸烟史
    0.95 0.60~1.52 0.842
    饮酒史
    0.90 0.54~1.52 0.704
    体质量指数 < 20 kg/m2 0.343
    20~24 kg/m2 0.87 0.35~2.19 0.772
    >24 kg/m2 0.81 0.32~2.10 0.669
    未知 1.49 0.52~4.27 0.459
    KPS评分 KPS评分 < 80分 0.806
    其他 1.26 0.47~3.37 0.645
    不详 1.28 0.62~2.65 0.512
    胃癌家族史
    46.48 3.81~567.43 0.003 44.98 3.75~539.61 0.003
    原发肿瘤部位 胃窦 0.464
    胃体 1.48 0.62~3.53 0.379
    贲门 1.22 0.55~2.74 0.624
    其他 1.16 0.43~3.12 0.767
    多部位 0.91 0.39~2.11 0.819
    不详 0.69 0.24~1.96 0.482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表  2-2  建模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
    变量 分类 单因素分析 多因素分析
    HR 95%CI P HR 95%CI P
    病理类型 腺癌 0.464
    印戒细胞癌 1.20 0.29~4.88 0.624
    腺癌含印戒细胞癌 1.53 0.83~2.81 0.767
    其他 1.10 0.59~2.04 0.819
    不详 2.77 0.38~20.16 0.482
    组织分级 高分化 0.050
    中分化 1.78 1.11~2.84 0.017
    低分化 1.26 0.56~2.81 0.580
    HER-2阳性 0.181
    0.76 0.36~1.59 0.467
    不详 0.62 0.37~1.04 0.070
    切缘阳性 0.847
    1.21 0.55~2.67 0.645
    不详 0.79 0.42~1.48 0.464
    无手术 0 9.4946E257 0.984
    侵犯脉管 < 0.001 0.043
    7.27 3.18~16.61 < 0.001 2.89 1.19~7.02 0.019
    不详 4.65 2.06~10.47 < 0.001 2.94 1.24~6.97 0.015
    侵犯神经 < 0.001 0.001
    22.81 5.25~97.65 < 0.001 18.11 3.80~86.24 < 0.001
    不详 16.11 3.84~67.61 < 0.001 12.48 2.82~55.44 0.001
    侵犯临近组织 0.564
    0.85 0.58~1.24 0.385
    不详 1.73 0.24~12.62 0.588
    T分期 T1
    T2 0.001 0.036
    T3 0.53 0.56~1.77 0.298 0.66 0.19~2.33 0.522
    T4a 0.93 0.28~3.02 0.898 1.42 0.42~4.84 0.573
    T4b 1.56 0.48~5.06 0.456 1.27 0.38~4.26 0.695
    N分期 N0 0.001 0.001
    N1 2.24 1.11~4.53 0.024 2.12 0.98~4.62 0.058
    N2 2.30 1.12~4.71 0.023 2.29 1.04~5.05 0.041
    N3 2.75 1.31~5.77 0.007 3.50 1.52~8.08 0.003
    N4 11.96 3.95~36.19 < 0.001 13.24 4.03~43.53 0.001
    根治术 0.520
    1.84 0.45~7.47 0.396
    不详 0.84 0.08~9.35 0.888
    化疗
    1.22 0.53~2.79 0.638
    放疗
    0.79 0.50~1.24 0.303
    曲妥珠单抗
    0.59 0.15~2.40 0.462
    阿帕替尼
    1.13 0.63~2.03 0.687
    免疫治疗
    0.50 0.18~1.38 0.180
    HR: 风险比; 95%CI: 95%置信区间。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以患者生存时间和生存结局为因变量构建Cox比例风险模型,训练集中单因素分析的结果显示,胃癌家族史、侵犯脉管、侵犯神经、T分期和N分期是中老年Ⅱ~Ⅲ期胃癌患者的影响因素(P < 0.05)。进一步将上述5个变量纳入多因素Cox回归方程中,结果显示胃癌家族史、侵犯脉管、侵犯神经、T分期和N分期是中老年Ⅱ~Ⅲ期胃癌患者OS的独立影响因素(P < 0.05)。见表 2-1表 2-2

    表  2-1  建模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
    变量 分类 单因素分析 多因素分析
    HR 95%CI P HR 95%CI P
    性别
    1.27 0.82~1.99 0.287
    吸烟史
    0.95 0.60~1.52 0.842
    饮酒史
    0.90 0.54~1.52 0.704
    体质量指数 < 20 kg/m2 0.343
    20~24 kg/m2 0.87 0.35~2.19 0.772
    >24 kg/m2 0.81 0.32~2.10 0.669
    未知 1.49 0.52~4.27 0.459
    KPS评分 KPS评分 < 80分 0.806
    其他 1.26 0.47~3.37 0.645
    不详 1.28 0.62~2.65 0.512
    胃癌家族史
    46.48 3.81~567.43 0.003 44.98 3.75~539.61 0.003
    原发肿瘤部位 胃窦 0.464
    胃体 1.48 0.62~3.53 0.379
    贲门 1.22 0.55~2.74 0.624
    其他 1.16 0.43~3.12 0.767
    多部位 0.91 0.39~2.11 0.819
    不详 0.69 0.24~1.96 0.482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表  2-2  建模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
    变量 分类 单因素分析 多因素分析
    HR 95%CI P HR 95%CI P
    病理类型 腺癌 0.464
    印戒细胞癌 1.20 0.29~4.88 0.624
    腺癌含印戒细胞癌 1.53 0.83~2.81 0.767
    其他 1.10 0.59~2.04 0.819
    不详 2.77 0.38~20.16 0.482
    组织分级 高分化 0.050
    中分化 1.78 1.11~2.84 0.017
    低分化 1.26 0.56~2.81 0.580
    HER-2阳性 0.181
    0.76 0.36~1.59 0.467
    不详 0.62 0.37~1.04 0.070
    切缘阳性 0.847
    1.21 0.55~2.67 0.645
    不详 0.79 0.42~1.48 0.464
    无手术 0 9.4946E257 0.984
    侵犯脉管 < 0.001 0.043
    7.27 3.18~16.61 < 0.001 2.89 1.19~7.02 0.019
    不详 4.65 2.06~10.47 < 0.001 2.94 1.24~6.97 0.015
    侵犯神经 < 0.001 0.001
    22.81 5.25~97.65 < 0.001 18.11 3.80~86.24 < 0.001
    不详 16.11 3.84~67.61 < 0.001 12.48 2.82~55.44 0.001
    侵犯临近组织 0.564
    0.85 0.58~1.24 0.385
    不详 1.73 0.24~12.62 0.588
    T分期 T1
    T2 0.001 0.036
    T3 0.53 0.56~1.77 0.298 0.66 0.19~2.33 0.522
    T4a 0.93 0.28~3.02 0.898 1.42 0.42~4.84 0.573
    T4b 1.56 0.48~5.06 0.456 1.27 0.38~4.26 0.695
    N分期 N0 0.001 0.001
    N1 2.24 1.11~4.53 0.024 2.12 0.98~4.62 0.058
    N2 2.30 1.12~4.71 0.023 2.29 1.04~5.05 0.041
    N3 2.75 1.31~5.77 0.007 3.50 1.52~8.08 0.003
    N4 11.96 3.95~36.19 < 0.001 13.24 4.03~43.53 0.001
    根治术 0.520
    1.84 0.45~7.47 0.396
    不详 0.84 0.08~9.35 0.888
    化疗
    1.22 0.53~2.79 0.638
    放疗
    0.79 0.50~1.24 0.303
    曲妥珠单抗
    0.59 0.15~2.40 0.462
    阿帕替尼
    1.13 0.63~2.03 0.687
    免疫治疗
    0.50 0.18~1.38 0.180
    HR: 风险比; 95%CI: 95%置信区间。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根据上述Cox分析结果,采用胃癌家族史、侵犯脉管、侵犯神经、T分期、N分期5个变量构建中老年Ⅱ~Ⅲ期胃癌患者1、3、5年的列线图。训练集模型的一致性指数为0.667(95%CI: 0.601~0.726), 预测1、3、5年OS的AUC分别为0.63、0.70、0.91; 验证集模型的一致性指数为0.708(95%CI: 0.622~0.766), 预测1、3、5年OS的AUC分别为0.69、0.88、0.89。上述结果提示该预测模型的区分度和预测能力良好,见图 2。如图 3所示,校准曲线均与理想曲线的斜率接近,表明模型预测中老年Ⅱ~Ⅲ期胃癌患者生存概率接近实际概率,模型校准度良好。DCA结果显示预测模型1、3、5年生存率的曲线同“无”或“全部”表现出更好的净收益,说明模型具有良好的临床效用和应用价值(图 4)。

    图  2  预测患者OS的列线图模型建立及ROC曲线
    A: 预测患者OS的列线图模型; B: 预测训练集1、3、5年OS的ROC曲线; C: 预测验证集1、3、5年OS的ROC曲线。
    图  3  校准曲线
    A: 训练集1年的校准曲线; B: 训练集3年的校准曲线; C: 训练集5年的校准曲线; D: 验证集1年的校准曲线; E: 验证集3年的校准曲线; F: 验证集5年的校准曲线。
    图  4  DCA曲线
    A: 训练集1年的DCA曲线; B: 训练集3年的DCA曲线; C: 训练集5年的DCA曲线; D: 验证集1年的DCA曲线; E: 验证集3年的DCA曲线; F: 验证集5年的DCA曲线。

    根据上述Cox分析结果,采用胃癌家族史、侵犯脉管、侵犯神经、T分期、N分期5个变量构建中老年Ⅱ~Ⅲ期胃癌患者1、3、5年的列线图。训练集模型的一致性指数为0.667(95%CI: 0.601~0.726), 预测1、3、5年OS的AUC分别为0.63、0.70、0.91; 验证集模型的一致性指数为0.708(95%CI: 0.622~0.766), 预测1、3、5年OS的AUC分别为0.69、0.88、0.89。上述结果提示该预测模型的区分度和预测能力良好,见图 2。如图 3所示,校准曲线均与理想曲线的斜率接近,表明模型预测中老年Ⅱ~Ⅲ期胃癌患者生存概率接近实际概率,模型校准度良好。DCA结果显示预测模型1、3、5年生存率的曲线同“无”或“全部”表现出更好的净收益,说明模型具有良好的临床效用和应用价值(图 4)。

    图  2  预测患者OS的列线图模型建立及ROC曲线
    A: 预测患者OS的列线图模型; B: 预测训练集1、3、5年OS的ROC曲线; C: 预测验证集1、3、5年OS的ROC曲线。
    图  3  校准曲线
    A: 训练集1年的校准曲线; B: 训练集3年的校准曲线; C: 训练集5年的校准曲线; D: 验证集1年的校准曲线; E: 验证集3年的校准曲线; F: 验证集5年的校准曲线。
    图  4  DCA曲线
    A: 训练集1年的DCA曲线; B: 训练集3年的DCA曲线; C: 训练集5年的DCA曲线; D: 验证集1年的DCA曲线; E: 验证集3年的DCA曲线; F: 验证集5年的DCA曲线。

    生存分析结果显示,中老年Ⅱ~Ⅲ期胃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1.72个月。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侵犯脉管、侵犯神经、胃癌家族史、T分期为T4a和T4b、N分期为N3a和N3b可导致中老年Ⅱ~Ⅲ期胃癌患者生存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见图 5

    图  5  Kaplan-Meier生存曲线

    生存分析结果显示,中老年Ⅱ~Ⅲ期胃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1.72个月。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侵犯脉管、侵犯神经、胃癌家族史、T分期为T4a和T4b、N分期为N3a和N3b可导致中老年Ⅱ~Ⅲ期胃癌患者生存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见图 5

    图  5  Kaplan-Meier生存曲线

    在全球范围内,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早期症状与溃疡较为相似,发现时多已进入进展期。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进程加速,中老年人口急剧增多,中老年Ⅱ~Ⅲ期胃癌患者发病率也逐年升高。本研究通过收集患者真实世界数据来构建中老年Ⅱ~Ⅲ期胃癌患者1、3、5年生存预后模型,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一定的指导。本研究采用区分度、校准度、临床有效性进行模型评价。AUC是对二分类回归模型预测能力的反映,数值越接近于1, 模型的区分度越高。训练集1、3、5年AUC分别是0.63、0.70、0.91; 验证集1、3、5年AUC分别是0.69、0.88、0.89。一致性指数主要反映预后模型的预测精度。训练集一致性指数为0.667(95%CI: 0.601~0.726), 验证集一致性指数为0.708(95%CI: 0.622~0.766)。校准曲线越接近标准曲线表明该模型校准能力越好。本研究显示该模型1、3年生存曲线的校准能力较好, 5年生存曲线的校准度相对稍低。为了弥补区分度和校准度的不足,本研究进一步通过DCA曲线来反映该模型的临床有效性,结果显示该模型具有一定的临床效益。本研究发现胃癌家族史是影响Ⅱ~Ⅲ期胃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有胃癌家族史患者的生存预后较差。张双双等[5]研究发现胃癌患者一级亲属的胃癌发病率远高于普通人。孙凯旋等[6]纳入15项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表明肿瘤家族史是胃癌的危险因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预后。李远盛[7]发现有胃癌家族史的人群胃癌发病呈家族聚集性特征。

    侵犯脉管在病理学上是指癌细胞浸润了淋巴管和血管。本研究发现侵犯脉管阳性的患者的OS低于阴性患者,即脉管侵犯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独立危险因素[8-9]。这对于胃癌术后复发高危患者是否实施新辅助化疗,以及是否选择化疗药物或者靶向药物进行辅助治疗具有临床指导意义。除血管和淋巴管外,神经也是肿瘤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10]显示胃癌神经侵犯发生率为6.8%~75.6%, 本研究308例患者中,神经侵犯发生率约为40.1%。本研究生存预后分析显示,侵犯神经对OS存在显著影响(P < 0.05)。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相关指南[11]指出,侵犯神经是胃癌患者术后复发的高危因素之一,并建议对有神经侵犯的胃癌患者行术后辅助治疗。一项纳入30 590例胃癌患者的Meta分析[12]亦证实,侵犯神经是影响胃癌根治术患者OS和无进展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危险因素。本研究模型基于病理指标评估中老年Ⅱ~Ⅲ期胃癌患者预后状态,筛选出需要进一步治疗的患者,同时规避过度诊疗。

    TNM分期系统是预测肿瘤患者生存预后和指导治疗的重要工具,肿瘤的T分期代表肿瘤的浸润深度, N分期代表淋巴结转移情况。相关研究[13-16]显示, T分期、N分期是影响食管癌、子宫内膜癌、乳腺癌、结直肠癌等患者预后生存期的重要指标。本研究根据AJCC TNM分期(第8版)标准进行肿瘤大小和淋巴分类,发现T分期和N分期是影响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T分期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其对于生存预后的差异主要集中在T2分期与T3~T4b分期, T2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 但T3~T4b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肿瘤细胞浸润深度越深,侵袭性越强,预后越差。WEI J等[17]发现T分期是影响行根治性胃切除术的Ⅲ期胃癌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危险因素, T分期越晚,患者生存时间越短。相关研究[18]表明T分期通过调控层黏连蛋白LAMB1水平的表达等多种途径来调控肿瘤的生长、浸润和转移,随着T分期的增加, LAMB1 mRNA的表达也随之升高。N分期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其对于生存预后的差异主要集中在N1期和N0、N2~N3b分期, N0、N2~N3b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但N1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印证了相关研究[19]发现患者的生存率随着淋巴结转移数量的增加而降低的结论。上述结果表明在T分期相同的情况下,淋巴结转移数目越多,患者生存预后越差。T分期、N分期是影响中老年Ⅱ~Ⅲ期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张可可等[20]研究结论相似,反映了本研究预测模型的可靠性。

    本研究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作为一项回顾性研究,资料收集可能存在系统误差,且由于分析的数据量有限,相关治疗手段在Cox回归分析后因无统计学意义被筛除掉,从而未纳入最终模型,后续应运用倾向性评分方法,增加亚组分析,探讨各项具体治疗手段对此类胃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 其次,本研究所有病例来源于扬州市3家三甲医院,可能无法代表更广泛的地区,未来有待开展前瞻性、多中心、大样本临床研究,以进一步验证本研究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在真实世界中收集扬州市3家医院胃癌患者数据,发现影响中老年Ⅱ~Ⅲ期胃癌患者OS预后的指标有5个,即胃癌家族史、侵犯脉管、侵犯神经、T分期、N分期。基于上述5个指标构建的列线图模型的区分能力良好,可有效评估患者的死亡风险。

    在全球范围内,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早期症状与溃疡较为相似,发现时多已进入进展期。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进程加速,中老年人口急剧增多,中老年Ⅱ~Ⅲ期胃癌患者发病率也逐年升高。本研究通过收集患者真实世界数据来构建中老年Ⅱ~Ⅲ期胃癌患者1、3、5年生存预后模型,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一定的指导。本研究采用区分度、校准度、临床有效性进行模型评价。AUC是对二分类回归模型预测能力的反映,数值越接近于1, 模型的区分度越高。训练集1、3、5年AUC分别是0.63、0.70、0.91; 验证集1、3、5年AUC分别是0.69、0.88、0.89。一致性指数主要反映预后模型的预测精度。训练集一致性指数为0.667(95%CI: 0.601~0.726), 验证集一致性指数为0.708(95%CI: 0.622~0.766)。校准曲线越接近标准曲线表明该模型校准能力越好。本研究显示该模型1、3年生存曲线的校准能力较好, 5年生存曲线的校准度相对稍低。为了弥补区分度和校准度的不足,本研究进一步通过DCA曲线来反映该模型的临床有效性,结果显示该模型具有一定的临床效益。本研究发现胃癌家族史是影响Ⅱ~Ⅲ期胃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有胃癌家族史患者的生存预后较差。张双双等[5]研究发现胃癌患者一级亲属的胃癌发病率远高于普通人。孙凯旋等[6]纳入15项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表明肿瘤家族史是胃癌的危险因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预后。李远盛[7]发现有胃癌家族史的人群胃癌发病呈家族聚集性特征。

    侵犯脉管在病理学上是指癌细胞浸润了淋巴管和血管。本研究发现侵犯脉管阳性的患者的OS低于阴性患者,即脉管侵犯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独立危险因素[8-9]。这对于胃癌术后复发高危患者是否实施新辅助化疗,以及是否选择化疗药物或者靶向药物进行辅助治疗具有临床指导意义。除血管和淋巴管外,神经也是肿瘤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10]显示胃癌神经侵犯发生率为6.8%~75.6%, 本研究308例患者中,神经侵犯发生率约为40.1%。本研究生存预后分析显示,侵犯神经对OS存在显著影响(P < 0.05)。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相关指南[11]指出,侵犯神经是胃癌患者术后复发的高危因素之一,并建议对有神经侵犯的胃癌患者行术后辅助治疗。一项纳入30 590例胃癌患者的Meta分析[12]亦证实,侵犯神经是影响胃癌根治术患者OS和无进展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危险因素。本研究模型基于病理指标评估中老年Ⅱ~Ⅲ期胃癌患者预后状态,筛选出需要进一步治疗的患者,同时规避过度诊疗。

    TNM分期系统是预测肿瘤患者生存预后和指导治疗的重要工具,肿瘤的T分期代表肿瘤的浸润深度, N分期代表淋巴结转移情况。相关研究[13-16]显示, T分期、N分期是影响食管癌、子宫内膜癌、乳腺癌、结直肠癌等患者预后生存期的重要指标。本研究根据AJCC TNM分期(第8版)标准进行肿瘤大小和淋巴分类,发现T分期和N分期是影响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T分期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其对于生存预后的差异主要集中在T2分期与T3~T4b分期, T2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 但T3~T4b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肿瘤细胞浸润深度越深,侵袭性越强,预后越差。WEI J等[17]发现T分期是影响行根治性胃切除术的Ⅲ期胃癌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危险因素, T分期越晚,患者生存时间越短。相关研究[18]表明T分期通过调控层黏连蛋白LAMB1水平的表达等多种途径来调控肿瘤的生长、浸润和转移,随着T分期的增加, LAMB1 mRNA的表达也随之升高。N分期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其对于生存预后的差异主要集中在N1期和N0、N2~N3b分期, N0、N2~N3b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但N1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印证了相关研究[19]发现患者的生存率随着淋巴结转移数量的增加而降低的结论。上述结果表明在T分期相同的情况下,淋巴结转移数目越多,患者生存预后越差。T分期、N分期是影响中老年Ⅱ~Ⅲ期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张可可等[20]研究结论相似,反映了本研究预测模型的可靠性。

    本研究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作为一项回顾性研究,资料收集可能存在系统误差,且由于分析的数据量有限,相关治疗手段在Cox回归分析后因无统计学意义被筛除掉,从而未纳入最终模型,后续应运用倾向性评分方法,增加亚组分析,探讨各项具体治疗手段对此类胃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 其次,本研究所有病例来源于扬州市3家三甲医院,可能无法代表更广泛的地区,未来有待开展前瞻性、多中心、大样本临床研究,以进一步验证本研究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在真实世界中收集扬州市3家医院胃癌患者数据,发现影响中老年Ⅱ~Ⅲ期胃癌患者OS预后的指标有5个,即胃癌家族史、侵犯脉管、侵犯神经、T分期、N分期。基于上述5个指标构建的列线图模型的区分能力良好,可有效评估患者的死亡风险。

  • [1]

    SUNG H, FERLAY J, SIEGEL R L, et al.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20: GLOBOCAN estimates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orldwide for 36 cancers in 185 countries[J]. 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2021, 71(3): 209-249. doi: 10.3322/caac.21660

    [2] 郑荣寿, 孙可欣, 张思维, 等. 2015年中国恶性肿瘤流行情况分析[J]. 中华肿瘤杂志, 2019, 41(1): 19-28. doi: 10.3760/cma.j.issn.0253-3766.2019.01.005
    [3]

    PHAROAH P D, DAY N E, DUFFY S, et al. Family history and the risk of breast cancer: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Int J Cancer, 1997, 71(5): 800-809. doi: 10.1002/(SICI)1097-0215(19970529)71:5<800::AID-IJC18>3.0.CO;2-B

    [4]

    BRAITHWAITE D, MIGLIORETTI D L, ZHU W W, et al. Family history and breast cancer risk among older women in the breast cancer surveillance consortium cohort[J]. JAMA Intern Med, 2018, 178(4): 494-501. doi: 10.1001/jamainternmed.2017.8642

    [5]

    RIPPING T M, HUBBARD R A, OTTEN J D, et al. Towards personalized screening: Cumulative risk of breast cancer screening outcomes in women with and without a first-degree relative with a history of breast cancer[J]. Int J Cancer, 2016, 138(7): 1619-1625. doi: 10.1002/ijc.29912

    [6] 姜军. 现代乳腺外科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4.
    [7]

    MYERS E R, MOORMAN P, GIERISCH J M, et al. Benefits and harms of breast cancer screening: a systematic review[J]. JAMA, 2015, 314(15): 1615-1634. doi: 10.1001/jama.2015.13183

    [8] 李利娟, 张寰, 梁晓峰, 等. 乳腺癌高危人群预防措施的研究进展[J]. 中国肿瘤临床, 2020, 47(1): 39-42.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20.01.404
    [9] 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女性乳腺癌筛查标准(T/CPMA 014-2020)[J].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21, 28(1): 9-18.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QLZL202101002.htm
    [10]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19年版)[J]. 中国癌症杂志, 2019, 29(8): 609-679.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GAZ201709004.htm
    [11] 赫捷, 陈万青, 李霓, 等. 中国女性乳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2021, 北京)[J]. 中国肿瘤, 2021, 30(3): 161-191.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HLU202103001.htm
    [12] 夏蜀凤, 李华玉, 刘玲, 等. 乳腺癌患者一级亲属对乳腺癌早期筛查认知情况调查[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6, 13(5): 607-609, 613. doi: 10.3969/j.issn.1672-9455.2016.05.013
    [13] 方霭玲, 郑秀勇, 郭小曼. 粤东地区女性乳腺癌患者一级亲属早期筛查行为现状及相关因素研究[J].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19, 6(18): 24-25, 28.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FKDZ201918015.htm
    [14] 牛佳小盼. 乳腺癌患者女性亲属乳腺癌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 医学信息, 2020, 33(19): 129-131. doi: 10.3969/j.issn.1006-1959.2020.19.039
    [15]

    KIRCA N, TUZCU A, GÖZÜM S. Breast cancer screening behaviors of first degree relatives of women receiving breast cancer treatment and the affecting factors[J]. Eur J Breast Health, 2018, 14(1): 23-28. doi: 10.5152/ejbh.2017.3272

    [16] 赵鑫, 孟红燕, 孙桂兰, 等. 乳腺癌患者女性一级亲属乳腺癌早期筛查知识、态度和行为的调查分析[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9(20): 2581-2585. doi: 10.3760/cma.j.issn.1674-2907.2019.20.016
    [17] 李娜, 黄薇, 江丽君, 等. 乳腺癌患者女性直系家属对乳腺癌预防与筛查的知信行现状调查研究[J]. 中国护理管理, 2016, 16(S1): 13-15.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GLHL2016S1004.htm
    [18] 曹鑫. 家族型乳腺癌家属早期筛查认知情况影响因素分析[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6, 29(5): 687-688.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YXLL201605082.htm
    [19] 毕晓峰, 朱娟, 石菊芳, 等. 我国城市乳腺癌高危人群对筛查的接受程度及支付意愿分析[J].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 2019, 13(5): 394-399. doi: 10.3760/cma.j.issn.1674-0815.2019.05.004
    [20]

    HARTMAN S J, ROSEN R K. Breast cancer relatives' physical activity intervention needs and preferences: qualitative results[J]. BMC Womens Health, 2017, 17(1): 36. doi: 10.1186/s12905-017-0392-0

    [21]

    ATKINSON T M, SALZ T, TOUZA K K, et al. Does colorectal cancer risk perception predict screening behavior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J Behav Med, 2015, 38(6): 837-850. doi: 10.1007/s10865-015-9668-8

    [22]

    BERTONI N, DE SOUZA M C, CROCAMO S, et al. Is a family history of the breast cancer related to women's cancer prevention behaviors[J]. Int J Behav Med, 2019, 26(1): 85-90. doi: 10.1007/s12529-018-9737-9

    [23]

    TUZCU A, BAHAR Z. Barriers and facilitators to breast cancer screening among migrant women within Turkey[J]. J Transcult Nurs, 2015, 26(1): 47-56. doi: 10.1177/1043659614526245

    [24]

    MOLAEI-ZARDANJANI M, SAVABI-ESFAHANI M, TALEGHANI F. Fatalism in breast cancer and performing mammography on women with or without a family history of breast cancer[J]. BMC Women's Heal, 2019, 19(1): 1-5. doi: 10.1186/s12905-018-0705-y

    [25]

    MOSAVEL M, WILSON GENDERSON M, PORTS K A, et al.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 to reduce cancer disparities: Insights from African-American mother-daughter dyads[J]. Fam Syst Health, 2015, 33(4): 400-404. doi: 10.1037/fsh0000161

    [26]

    SINICROPE P S, PATTEN C A, CLARK L P, et al. Adult daughters' reports of breast cancer risk reduction and early detection advice received from their mothers: an exploratory study[J]. Psychooncology, 2009, 18(2): 169-178. doi: 10.1002/pon.1393

    [27]

    MADLENSKY L, TREPANIER A M, CRAGUN D, et al. A rapid systematic review of outcomes studies in genetic counseling[J]. J Genet Couns, 2017, 26(3): 361-378. doi: 10.1007/s10897-017-0067-x

    [28]

    TUNIN, UZIELY B, WOLOSKI-WRUBLE A C. First degree relatives of women with breast cancer: who's providing information and support and who'd they prefer[J]. Psychooncology, 2010, 19(4): 423-430. doi: 10.1002/pon.1596

    [29] 陶红竹, 张欢, 夏蜀凤, 等. 家族性乳腺癌患者一级亲属早期筛查干预效果评估[J].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 电子版, 2017, 11(6): 488-490. doi: 10.3877/cma.j.issn.1674-3946.2017.06.014.
    [30] 赵鑫, 王玉珍, 孟红燕, 等. "患亲同伴"的指导对乳腺癌患者一级亲属早期筛查行为影响的研究[J]. 护士进修杂志, 2019, 34(20): 1900-1903.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FSJX201920018.htm
    [31]

    SAEI GHARE NAZ M, SIMBAR M, RASHIDI FAKARI F, et al. Effects of model-based interventions on breast cancer screening behavior of women: a systematic review[J]. Asian Pac J Cancer Prev, 2018, 19(8): 2031-2041.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9693331

    [32]

    KHORSANDI B, KHAKBAZAN Z, MAHMOODZADEH H A, et al. Self-efficacy of the first-degree relatives of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in the prevention of cancer: using the health belief model[J]. J Cancer Educ, 2020, 35(5): 977-982. doi: 10.1007/s13187-019-01551-0

    [33]

    LEE-LIN F, NGUYEN T, PEDHIWALA N, et al. A longitudinal examination of stages of change model applied to mammography screening[J]. West J Nurs Res, 2016, 38(4): 441-458. doi: 10.1177/0193945915618398

    [34]

    JIN S W, LEE J, YUN LEE H. Analyzing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decisional stage of adopting breast cancer screening among Korean American women using precaution adoption process model[J]. Ethn Health, 2021, 26(3): 431-447. doi: 10.1080/13557858.2018.1520813

    [35]

    RAINEY L, VAN DER WAAL D, BROEDERS M J M. Dutch women's intended participation in a risk-based breast cancer screening and prevention programme: a survey study identifying preferences, facilitators and barriers[J]. BMC Cancer, 2020, 20(1): 965. doi: 10.1186/s12885-020-07464-2

    [36]

    FOURNIER D M, BAZZELL A F, DAINS J E. Comparing Outcomes of Genetic Counseling Options in Breast and Ovarian Cancer: An Integrative Review[J]. Oncol Nurs Forum, 2018, 45(1): 96-105. doi: 10.1188/18.ONF.96-105

    [37]

    LI C X, LIU Y H, XUE D D, et al. Effects of nurse-led interventions on early detection of cancer: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Int J Nurs Stud, 2020, 110: 103684. doi: 10.1016/j.ijnurstu.2020.103684

  • 期刊类型引用(1)

    1. 江明之,熊超,曾灵芝,高瑞晨. 晚期胃癌化疗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模型构建与验证. 临床医学工程. 2025(03): 233-236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0)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73
  • HTML全文浏览量:  212
  • PDF下载量:  31
  • 被引次数: 1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1-07-07
  • 网络出版日期:  2021-12-03
  • 发布日期:  2021-11-27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
x 关闭 永久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