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ffect of multidisciplinary health education in screening of retinopathy in premature infants
-
摘要: 目的 探讨多学科宣教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筛查中的效果。 方法 选择本院行ROP筛查的150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予以多学科宣教,比较2组的干预效果。 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家属视网膜病变认知度评分、观察视力发展评分、预防眼部感染评分、定期检查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早产儿复诊率、重症率、致盲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 2组临床活动度评分(C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AS评分为(5.43±2.11)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43±2.21)分(P<0.05)。 结论 多学科健康宣教可有效提高早产儿家属的疾病认知度及遵医行为评分,有效提高早产儿的复诊率,有利于早产儿及时接受治疗,减少重症率及致盲率,因此干预效果较好。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multidisciplinary health education in screening of retinopathy(ROP)in premature infants. Methods A total of 150 premature infants who were screened for retinopathy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objects. They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by random table method, with 75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health education,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multidisciplinary health education, and the intervention effec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cognitive score, visual acuity development score, eye infection prevention score and periodic examination score of the family member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 The re-visit rate, the severe rate, and the blindness rate of premature infa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Clinical Activity Score(CAS)sco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treatment(P>0.05). After treatment, the CAS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5.43±2.11),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7.43±2.21)of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Multidisciplinary health education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disease awareness of the family members of premature infants and their compliance behavior, effectively reduce the rate of re-visit of premature infants, and is conductive to reducing the rate of severe illness and blindness after accepting treatment of premature infants. Therefore, it has a better intervention effect.
-
现阶段,临床主要通过手术对肩袖损伤患者进行治疗。相较于传统手术,关节镜微创术对患者造成的损伤更小,且术后恢复更快,已被作为肩袖损伤的首选手术治疗方式[1-2]。关节镜下缝线技术能对关节固定产生一定的增强效果。随着缝合材料的发展与肩袖足印区的认识加深,缝合技术由简单的单排固定与双排固定下逐渐演变为复杂的缝线桥固定,但对术后愈合速度慢与损伤的问题却未能进行有效的解决[3-4]。近年来,临床研发出的无结缝线桥技术可有效预防术后肩袖再撕裂,但由于锚钉处的闭合性较差,极易引发足印区关节液渗漏,对术后愈合产生一定的影响。最新研发的双滑轮缝线桥技术可有效闭合锚钉处损伤,避免关节液发生渗漏[5-6]。本研究对收治的78例肩袖损伤患者分别采取传统关节镜下缝线桥固定术与双滑轮缝线桥固定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肩袖撕裂患者78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男21例,女18例,年龄46~73岁,平均(52.9±6.9)岁; 25例为左肩损伤, 14例为右肩损伤。观察组男23例,女16例,年龄44~75岁,平均(53.1±5.8)岁; 27例为左肩损伤, 12例为右肩损伤。本研究已获伦理委员会批准, 2组患者均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2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 ①入选患者均符合肩袖损伤的诊断标准[7], 且经MRI检查确诊; ②入院前接受超过3个月的保守治疗无效,符合手术治疗适应证; ③可耐受肩关节手术与全身麻醉。排除标准: ①合并糖尿病或长期吸烟对伤口愈合有影响者; ②经MRI检查显示患者合并脂肪浸润、肌腱退缩或严重肌肉萎缩。
1.2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均采取关节镜手术,取患者侧卧位姿势,采取全身麻醉后行肩关节镜常规入路操作,对肩峰下间隙与盂肱关节先行探查,将肩峰下间隙内的关节滑囊采用刨刀清理,并仔细测量肩袖撕裂的内外向与前后向长度,采用刨刀或射频对肩袖肌腱组织的破损边缘进行修正。用抓钳对肩袖牵拉,观察其复位与张力大小情况,若发现张力过大,可对其进行松懈处理。使用磨钻将肱骨大结节磨平,直至松质骨发生渗血,同时缝合肩袖撕裂,使之形成“新月形”撕裂。
对照组在上述关节镜操作完成后,使用1条缝合线的2枚内排锚将其定入肱骨头关节面外侧缘(即肩袖足印区),使用过线器在距边缘2 cm处打孔,各个锚钉打孔2次,之后则使用缝合线依次穿过肌腱,然后在镜下使用打结器打结缝合线,并将其固定于复位好的肌腱上方,使之形成缝线桥,并在大结节外侧将外排锚钉置入固定。
观察组则在常规关节镜操作完成后,使用1条蓝色缝合线与白色缝合线的2枚内排锚钉在肱骨头关节面外侧缘置入,使用过线器在距离边缘2 cm处打孔,各个锚钉打孔2次,并将每枚锚钉中相同颜色的缝合线依次穿过肌腱; 在外侧切口将每枚锚钉中相同颜色的一束缝线一段牵出体外,在进行固定打结后,再将另一端牵出。使用锚钉钉孔将体外打结固定的缝合线形成一个双滑轮牵拉回肩关节内,并将其固定在复位良好的肩袖组织上,使用打结器将最后的牵拉线打结并固定,并剪断固定结外的多余缝合线。最后采用无结固定的方式将各锚钉中的另一束缝合线置于肌腱上方,形成缝合桥并将外外排锚钉置入在大结节外侧固定。2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术后康复训练方式。
1.3 观察指标
① 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后肩关节Constant评分,该评分系统包括肌力、肩关节活动度、疼痛与功能活动4个维度,总分值100分,得分越高说明肩关节功能恢复越佳; 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总分值10分,得分越高说明疼痛越剧烈;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肩关节评分(UCLA), 该评分系统包括主动前屈活动度、前屈力量测试、疼痛及功能等,总分值35分,得分越高说明肩关节功能恢复越佳。
② 术后对2组患者进行1年的随访调查,采用来院复诊及电话随访的形式,统计2组患者关节僵硬与肩袖再撕裂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检验行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组患者术后1年肩关节Constant评分、VAS评分、UCLA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 < 0.05), 但2组术后1年上述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见表 1。2组患者术后肩关节前屈与外旋活动度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 < 0.05), 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观察组术后关节僵硬发生率仅为5.12%(2/39), 且无1例患者发生肩袖再撕裂的情况; 对照组术后关节僵硬发生率为28.2%(11/39), 肩袖再撕裂发生率为23.1%(9/39), 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表 1 2组患者手术前后肩关节功能各项评分结果比较(x±s)分 组别 Constant评分 VAS评分 UCLA评分 术前 术后1年 术前 术后1年 术前 术后1年 观察组 33.1±6.8 87.4±6.5* 6.7±1.9 1.3±0.9* 13.9±1.4 86.7±9.6* 对照组 32.9±7.4 86.5±2.9* 6.4±2.4 1.5±1.2* 13.7±1.0 85.9±7.4* 与术前比较, *P < 0.05。 表 2 2组患者手术前后肩关节前屈与外旋活动度对比(x±s)° 组别 前屈 外旋 术前 术后1年 术前 术后1年 观察组 45.2±14.8 154.9±7.3* 8.9±2.7 55.9±5.4* 对照组 44.8±13.9 153.7±9.8* 8.5±2.9 55.7±4.6* 与术前比较, *P < 0.05。 3. 讨论
关节镜辅助下行双滑轮无结缝线桥固定术主要是将体外的锚钉缝线一端采用徒手打结,然后利用锚钉孔所变换的滑轮牵拉住另一端,使得体外被打结固定的缝线牵拉回关节内,并将其在良好复位的肩袖组织上进行固定[8-9]。该治疗技术可简化肩关节镜下的操作,还能通过体外打结的缝线使得关节固定的更加牢靠,有效减少术后线结出现脱落或松动的情况。采用双滑轮将缝线固定于肩袖组织上,能避免关节液渗入至肩袖止点足印区,提高肌腱-骨的压力与接触面积,有效促进术后肌腱-骨与肩袖撕裂的预后效率[10]; 肩袖组织通过上述方式固定后,有效降低了结缝线桥固定中打结固定所引起肩袖组织坏死或缺血的情况[11-12]。
本研究结果表明, 2组患者术后肩关节Constant评分、VAS评分、UCLA评分以及关节活动度均有显著改善(P < 0.05), 术后1年随访记录显示, 2组患者上述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 提示该手术方式治疗肩袖撕裂与常规手段的效果相当[13-14]。现阶段,临床主要将关节镜下缝线桥固定术作为常用的肩袖撕裂手术方式,其疗效显著优于传统的单排与双排固定,但其术后仍有较高的关节僵硬发生率与肩袖再撕裂发生率[15-18]。据有关报道[19-20]指出,中型肩袖撕裂患者术后发生肩袖再撕裂的概率高达10.0%, 而大型肩袖撕裂患者的发生率则高达20.0%。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关节镜下缝线桥固定术治疗者发生肩袖再撕裂的概率为23.1%。研究分析术后发生肩袖再撕裂与关节僵硬的原因可能是由于肩袖组织内排锚钉处的打结固定导致缺血坏死,从而引发肩袖组织再撕裂[21]。而采用双滑轮无结缝线桥固定技术治疗的患者,术后无1例发生肩袖再撕裂,仅有2例发生关节僵硬[22]。
综上所述,关节镜下双滑轮无结缝线桥固定术与传统缝线桥固定术均能较好的恢复肩袖撕裂患者肩关节功能,但关节镜下双滑轮无结缝线桥固定术安全性更好,患者预后更佳。
-
吴育芬. 多元化健康教育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中的应用研究[J]. 中外医学研究, 2018, 16(14):173-175. 张霞.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的护理配合[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 4(76):14968-14969. 李翠琼, 胡艳芬, 许卓帆. 多学科团队健康教育模式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7, 28(07):1179-1181. 冯向春, 毕晓娜, 单若冰.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及相关因素分析[J].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2016, 23(10):694-697. 孙丽颖.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及治疗新进展[J]. 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 2016, 24(02):46-47. 彭亚力, 张利伟, 任玉玲, 等. 早产儿视网膜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及临床研究[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 11(16):98-101. 米雪松, 赵培泉. 世界各国ROP筛查标准概况[J]. 中国实用眼科杂 志, 2006, 24(9):879-882. 冯向春, 毕晓娜, 单若冰.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及相关因素分析[J].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2016, 10(23):1673-4912. 杨邦梅, 谢德权. 多元化健康教育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遵医行为中意义[J]. 黑龙江医学, 2015, 39(6):699-700. 王平, 陶利娟, 高喜容, 等.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筛查结果分析[J]. 国际眼科杂志, 2007, 7(6):1713-1715. 尚婉媛, 戚磊, 程海霞.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筛查与护理研究[J].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6, 27(S2):394-39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早产儿治疗用氧和视网膜病变防治指南[S]. 北京:卫生部新闻办公室, 2004. 蒋春秀, 陈振文, 马丽华. 1 332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结果及其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 2016, 24(01):34-37. 康建芳, 宋湘梅, 郭金莲, 刘芳艳. 多元化健康教育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遵医行为的影响[J]. 中国医学创新, 2014, 11(15):113-115. 黎晓新, 陈宜. 积极推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防治[J].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08(1):1-4. 丁汝新, 曹淑娟, 姜爱新. 喀什地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患病率及影响因素[J]. 新疆医学, 2019, 49(09):872-874. 刘媛. 多学科合作健康教育对肾衰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J].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 14(2):20-21. -
期刊类型引用(17)
1. 张孝德,曾凡钢,廖为财,方军. 体外冲击波联合富血小板血浆注射治疗部分肩袖损伤的早期疗效观察. 安徽医专学报. 2024(02): 36-38 . 百度学术
2. 何昌隆,张韬,李光喆,薛朝亚. 关节镜下无结缝线桥固定术与传统打结缝线桥固定术治疗大肩袖撕裂的对比研究. 骨科. 2024(03): 229-234 . 百度学术
3. 成小辉,周红星. 关节镜下两种术式治疗肩袖不全撕裂的临床效果. 河南医学研究. 2024(14): 2584-2588 . 百度学术
4. 李煜,袁凌伟,段磊,张军钰,刘峰,李永娟. 全肩关节镜下双滑轮无结缝线桥技术对肩袖损伤患者疼痛及肩关节活动情况的影响. 贵州医药. 2024(11): 1738-1740 . 百度学术
5. 刘守东,谢洪彬,单森,刘南伯,王勃. 关节镜下反向导引过线缝合器在肩袖损伤重建手术中的应用. 实用骨科杂志. 2023(06): 537-541 . 百度学术
6. 刘振鲁,卞为伟,纪小孟. 肩关节镜下缝线桥技术在肩袖全层撕裂中的应用比较. 世界复合医学. 2023(08): 152-155 . 百度学术
7. 刘伟,宁仁德,方闰,郑瀚林,陶训勋,潘良春. 关节镜下双滑轮无结缝线桥固定术治疗肩袖撕裂损伤的临床效果观察.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3(12): 1408-1412 . 百度学术
8. 袁松,张廷玖,陈国民,曾凡伟. 肩关节镜下双排缝线桥修复技术对肩袖撕裂患者疼痛、关节功能及再撕裂的影响. 解放军医药杂志. 2022(03): 28-31 . 百度学术
9. 马进宁,王涛,梁攀,李晓林,禹胜利. 肩关节镜下双滑轮结合缝线桥治疗肩袖撕裂的临床价值研究. 宁夏医学杂志. 2022(05): 415-418 . 百度学术
10. 李智伟. 关节镜下双滑轮无结缝线桥固定术治疗肩袖撕裂患者的疗效评价. 哈尔滨医药. 2022(04): 62-63 . 百度学术
11. 黄伟,胡联英,骆亮亮,贾其余. 肩关节镜下单排与双排缝合技术治疗巨大肩袖撕裂的疗效对比.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2(11): 1004-1007 . 百度学术
12. 陈挺霖,黄聿峰,潘凡武,林久灶,江起庭. 内排锚钉缝合桥技术联合传统缝合桥技术在重度肩袖撕裂肩关节镜中的应用. 新医学. 2022(11): 826-832 . 百度学术
13. 翁科迪,罗敏娟,闫金库,邸薇宁,蒋国华. 关节镜下穿骨隧道修补手术治疗肩袖撕裂效果观察及对患者肩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中国基层医药. 2021(02): 208-212 . 百度学术
14. 张超. 关节镜下双滑轮无结缝线桥固定术对肩袖撕裂损伤患者肩关节功能与肩袖再撕裂发生率的影响. 当代医学. 2021(23): 102-104 . 百度学术
15. 邵东浩,于晓勇. 关节镜下不同术式治疗肩袖撕裂的对比研究.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21(08): 923-926 . 百度学术
16. 黄彩虹,刘金明,高园艳,陈敏. 改良万向单滑轮牵引架的研制及在肩关节镜手术中的应用. 中国当代医药. 2021(26): 91-93 . 百度学术
17. 王法,那俊夫,刘松波,刘欣伟.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关节镜下肩关节复发性前脱位修复术中应用研究.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19(06): 341-343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0)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17
- HTML全文浏览量: 26
- PDF下载量: 9
- 被引次数: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