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带B族链球菌的妊娠晚期孕妇妊娠结局分析

王俊, 安良, 王亮亮, 张利平

王俊, 安良, 王亮亮, 张利平. 携带B族链球菌的妊娠晚期孕妇妊娠结局分析[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0, 24(15): 55-57. DOI: 10.7619/jcmp.202015015
引用本文: 王俊, 安良, 王亮亮, 张利平. 携带B族链球菌的妊娠晚期孕妇妊娠结局分析[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0, 24(15): 55-57. DOI: 10.7619/jcmp.202015015
WANG Jun, AN Liang, WANG Liangliang, ZHANG Liping. Analysis on pregnancy outcomes of pregnant women carrying group B Streptococcus in the late pregnancy[J].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in Practice, 2020, 24(15): 55-57. DOI: 10.7619/jcmp.202015015
Citation: WANG Jun, AN Liang, WANG Liangliang, ZHANG Liping. Analysis on pregnancy outcomes of pregnant women carrying group B Streptococcus in the late pregnancy[J].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in Practice, 2020, 24(15): 55-57. DOI: 10.7619/jcmp.202015015

携带B族链球菌的妊娠晚期孕妇妊娠结局分析

详细信息
    通讯作者:

    张利平,E-mail:604678094@qq.com

  • 中图分类号: R714.251

Analysis on pregnancy outcomes of pregnant women carrying group B Streptococcus in the late pregnancy

  • 摘要: 目的 观察携带B族链球菌妊娠晚期孕妇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并分析细菌培养及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检测结果。 方法 选取210例携带B族链球菌的妊娠晚期孕妇为研究对象,并采集肛周以及阴道下三分之一处的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及PCR法检测。分析检测结果以及孕妇妊娠结局。 结果 与肛周样本检测结果比较,阴道样本检测的阳性率显著较高(P<0.05); PCR与细菌培养的阳性检测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与其他孕周比较, >34~37周孕妇的B族链球菌的阳性检出率显著较高(P<0.05); B族链球菌阳性患者的羊膜炎、宫内感染、胎儿窘迫发生率显著高于B族链球菌阴性患者(P<0.05)。 结论 PCR检测法在妊娠晚期孕妇B族链球菌中的疾病检出率较高,且携带B族链球菌的孕妇会对母婴结局产生较大的影响。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effect of carrying group B Streptococcus on pregnant outcomes in late pregnancy of pregnant women, and to analyze the results of bacterial culture an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detection. Methods A total of 210 pregnant women carrying group B Streptococcus were selected, and all pregnant women's perianal secretions and secretions one third of the lower vagina were collected, and were given bacterial culture and PCR detection. The test results and the pregnancy outcomes of pregnant women were analyzed.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rectal sample detection result, the positive rates of vaginal samples were higher(P<0.05);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the positive detection rate of PCR and bacterial culture detection(P>0.05). Compared with the other gestational weeks, the pregnancy with gestational weeks >34~37 had higher positive rate of group B Streptococcus(P<0.05); the incidence rates of amnionitis, intrauterine infection, and fetal distres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with group B negative Streptococcus(P<0.05). Conclusion PCR detection method has a higher detection rate of group B Streptococcus in late pregnant women, and pregnant women carrying group B Streptococcus have a greater impact on maternal and infant outcomes.
  • 宫颈癌是临床中发生率较高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其发病率仅低于乳腺癌[1]。宫颈细胞学筛查技术的逐渐完善和推广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宫颈癌的临床诊断率,但因宫颈癌的早期症状并不显著,导致大部分患者确诊时都已处于疾病中晚期[2]。放疗是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传统方法,但是其5年总生存率并不高,而且复发率较高。单纯放疗不能有效阻止肿瘤细胞的转移和扩散,而综合治疗对潜在转移灶、全身转移以及局部肿瘤具有显著疗效,成为现阶段的研究热点。有临床研究[2]表明,应用小剂量化疗药能提高放疗敏感性、局控率和疗效。临床研究[3]结果表明,与单纯放疗比较,采用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疗效明显,能提高生存率,降低死亡风险。本研究分析同步放化疗对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g)、癌胚抗原(CEA)水平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选取本院2018年1月—2019年4月收治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80例,患者或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协会研究批准同意。纳入标准: 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为初治患者;接受妇科检查,按照国际妇产科联合会(FIGO)分期标准证实为Ⅱ~Ⅲ期宫颈癌; 无严重合并症,卡氏评分(KPS)≥70分,心肺功能理想,耐受放化疗。排除标准: 呼吸系统疾病史患者; 心脏病史患者; 伴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按照放化疗方式将8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40例与研究组40例。对照组年龄35~71岁,平均(53.30±2.50)岁; 肿瘤直径大小≤4 cm者21例, >4 cm者29例; 病理类型为鳞癌43例,腺癌7例; 临床分期为Ⅱ期23例, Ⅲ期27例。研究组年龄34~73岁,平均(53.80±2.10)岁; 肿瘤直径大小≤4 cm者19例, >4 cm者31例; 病理类型为鳞癌41例,腺癌9例; 临床分期为Ⅱ期24例, Ⅲ期26例。2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选择序贯放化疗,选择盆腔前后野分隔照射治疗,放疗强度设置为2 Gy/次, 5次/周,照射总剂量为40~45 Gy。完成放疗后,采用以顺铂为主的化学药物进行治疗,顺铂(江苏豪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813)的给药剂量为50 mg/m2, 在首次放射治疗后3周,再次进行化学药物治疗。研究组选择同步放化疗,采取与对照组相同的放疗方案,在放疗的基础上给予顺铂治疗,给药剂量为50 mg/m2, 放疗第1天给予氟尿嘧啶(上海旭东海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0593)治疗,给药剂量为4 000 mg, 治疗时间4 d; 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① 按照实体瘤治疗疗效评价标准(RECIST)评价近期疗效[4], 具体可分为: 病灶彻底消失,未出现新病灶,持续时间≥4周表示完全缓解(CR); 病灶最长径总和缩小幅度≥30%, 持续时间≥4周表示部分缓解(PR); 病灶最长径总和虽然缩小,但是并未达到PR, 或者增大但并未达到PD表示病变稳定(SD); 病灶最长径总和增大幅度≥20%, 或者存在新病灶表示病变进展(PD); 以CR+PR计算总有效率。②比较2组化疗前后的血液毒性相关指标,包括血小板、粒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③比较2组化疗前后的肿瘤标志物水平,包括SCC-Ag、CEA。

    本实验相关数据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数据比较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数据比较行t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2.5%,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P < 0.05), 见表 1。放化疗前, 2组的血小板、粒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放疗后4周的血小板、粒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水平均显著较高(P < 0.05), 见表 2。放疗前, 2组的SCC-Ag、CE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放疗后4周的SCC-Ag、CEA水平均显著较低(P < 0.05), 见表 3

    表  1  2组近期疗效比较[n(%)]
    疗效 研究组(n=40) 对照组(n=40)
    完全缓解 17(42.50) 11(27.50)
    部分缓解 20(50.00) 19(47.50)
    病变稳定 3(7.50) 9(22.50)
    病变进展 0 1(2.50)
    总有效 37(92.50)* 30(75.00)
    与对照组比较, *P < 0.05。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表  2  2组血液毒性相关指标观察(x±s)
    组别 时点 血小板/(×109/L) 粒细胞/(×109/L) 白细胞/(×109/L) 血红蛋白/(g/L)
    研究组(n=40) 放化疗前 210.68±9.24 1.42±0.45 3.53±0.75 99.14±9.42
    放疗后4周 220.71±9.42* 1.92±0.46* 4.28±0.84* 105.74±9.52*
    对照组(n=40) 放化疗前 212.87±9.11 1.48±0.52 3.51±0.76 98.75±9.87
    放疗后4周 214.81±9.51 1.62±0.51 3.81±0.82 100.25±9.70
    与对照组相比, *P < 0.05。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表  3  2组肿瘤标志物水平观察(x±s)
    组别 时点 SCC-Ag/(ng/mL) CEA/(μg/L)
    研究组(n=40) 放化疗前 6.21±0.24 8.93±2.03
    放疗后4周 1.03±0.14* 1.21±0.75*
    对照组(n=40) 放化疗前 6.27±0.26 8.94±2.27
    放疗后4周 2.28±0.27 3.21±1.03
    SCC-Ag: 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 CEA: 癌胚抗原。
    与对照组相比, *P < 0.05。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目前,宫颈癌已成为临床中发生率较高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临床病死率[5]。治疗宫颈癌患者的传统手段包括放射治疗与手术治疗。将FIGO分期作为标准,早期患者应以手术治疗为主,同时给予放疗辅助治疗; 中晚期患者则应以放射治疗为主,并给予化疗或手术辅助治疗。早期采用根治性手术治疗和根治性放疗的效果类似,患者5年生存率超过了80.0%[6]。随着技术水平和治疗设备的逐渐发展和完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预后并未显著改善,其5年生存率约为50.0%[7]。淋巴结转移、肿瘤复发或局部未控、远处转移则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临床研究[8]显示,宫颈癌患者对化疗敏感性并不理想,未将其作为宫颈癌治疗的主要手段。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9-10]发现,应用小剂量化疗药物能显著提高放疗的敏感性。

    在治疗中晚期宫颈癌患者时,化疗的效果也越来越突出,具体的化疗方法包括序贯化疗、新辅助化疗、同步放化疗以及辅助化疗等[11-13]。同步放化疗是指患者在接受放疗时,在当天同时开展化疗,通过叠加两种治疗效果,让治疗的控制率和有效率得到明显提高[14]。但临床研究[15]显示,采用同步放化疗可能引发更强的人体毒副反应,增高病灶远处转移发生概率。序贯放化疗则是在对患者进行全程治疗时,连续进行放疗和化疗,放疗能对肿瘤病变进行有效控制,化疗则能进一步缩小肿瘤直径,减少放疗照射面积,减轻毒副作用,但治疗强度较弱,肿瘤清除效果并不理想,无法有效降低患者体内的肿瘤标志物水平,还可能出现化疗耐受细胞[16]。恶性肿瘤患者在接受同步放化疗和序贯放化疗时,主要的毒副作用表现是放化疗后血液性相关并发症[17]

    本研究结果发现,在对中晚期宫颈癌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同步放化疗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减轻毒副作用,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同步放化疗的作用机制并不是二者相加,而是放疗和化疗药物的相互配合,增强放疗效果。总之,采用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疗效显著,能减轻毒副反应。

  • 安淑霞, 史九波, 荆菁华, 等. 实时聚合酶链反应与细菌培养在妊娠晚期孕妇B族链球菌感染诊断中应用价值[J]. 实用医技杂志, 2019, 26(6):709-711.
    林新祝, 吴健宁, 张雪芹, 等. 晚孕期阴道B族链球菌定植与新生儿感染的关系[J].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2016, 19(7):491-496.
    陈智尧, 曹雪莲, 温国明, 等. 深圳孕妇携带B族链球菌的血清型和毒素基因分析[J]. 广东药学院学报, 2017, 33(5):667-670.
    张娇珍, 王小敏, 李丽娟. 围产期孕妇B族链球菌感染情况和药敏性试验及其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6, 26(6):50-53.
    黄静, 林新祝, 赖基栋, 等. 孕妇B族链球菌定植及其早产儿感染状况的研究[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9, 20(6):567-572.
    祝丽晶, 潘艳, 陈小颖, 等. B族链球菌快速筛查及耐药性检测多重PCR体系构建[J].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9(11):1900-1902.
    吴丽娟, 王飞玲, 邹建话, 等. 妊娠晚期B族链球菌筛查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19, 54(3):154-159.
    高晶, 汪雅萍, 蒋南燕, 等. 克林霉素诱导耐药B族链球菌同源性分析及耐药基因研究[J].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18, 41(1):24-28.
    黄静, 林新祝, 赖基栋, 等. 孕妇B族链球菌定植及其早产儿感染状况的研究[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9, 20(6):567-572.
    叶知昀, 梁辉标, 许群, 等. 妊娠晚期女性B族链球菌携带情况及对母婴妊娠结局的影响[J]. 中华全科医学, 2019, 17(8):1344-1346

    , 1359.

    王佳敏, 张丽, 张丽华, 等. B群链球菌多位点序列型及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相关性分析[J].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16, 41(8):638-640.
    沙莎, 贺学, 袁东亚, 等. 应用三引物荧光PCR-Sanger测序法检测FMR1全突变者和前突变携带者[J].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2016, 33(6):844-848.
    陈小平, 王惠姣, 俞北伟, 等. B族链球菌产前筛查在母婴感染防控中的应用[J]. 检验医学, 2016, 31(4):266-269.
  • 期刊类型引用(11)

    1. 海盼盼,秦玲,温静. 自适应调强放疗对局部晚期宫颈癌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实用癌症杂志. 2024(06): 1016-1020 . 百度学术
    2. 米晶晶,孙媛,罗建梅. 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同步放化疗期间发生骨髓抑制的影响因素. 癌症进展. 2022(04): 390-392 . 百度学术
    3. 汪飞,李茜汝,陈定科,曹红敏,陈永发. 调强放疗对宫颈癌患者慢性血液学毒性和Treg水平的影响. 中国处方药. 2022(03): 156-157 . 百度学术
    4. 袁红琴,王霞,刘楷东. 肿瘤体积变化、鳞状细胞癌抗原、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25与宫颈癌同步放化疗患者预后的关系及分析.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22(05): 385-392 . 百度学术
    5. 颜春晓,法静. 调强放疗联合化疗对晚期宫颈癌治疗效果及血清CYFRA21-1、SCC水平的影响. 临床误诊误治. 2022(05): 58-61 . 百度学术
    6. 高颜凤,温坚,庄茜茹. 贝伐珠单抗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效果观察.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22(06): 713-716 . 百度学术
    7. 芦杰,胡海霞,佟学颖. 细胞周期检测点激酶1、2及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和癌胚抗原对子宫肿瘤转归结局的预测价值分析. 大医生. 2022(23): 16-19 . 百度学术
    8. 胡柏帆. SCC-Ag及CA125表达水平与宫颈鳞癌患者临床分期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09): 1571-1573 . 百度学术
    9. 黎枝. 宫颈癌同步放化疗临床应用进展.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20(32): 196-197 . 百度学术
    10. 李昌玉,李建. 高分辨率MRI联合MSCT及经阴超声检查对宫颈癌患者术前分期的诊断价值.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0(05): 803-805+809 . 百度学术
    11. 余婧婧,汪志强,刘国. 宫颈癌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信号与微血管密度关系对预后的评估价值.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0(05): 793-797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0)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93
  • HTML全文浏览量:  86
  • PDF下载量:  8
  • 被引次数: 11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0-05-18
  • 发布日期:  2020-09-09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
x 关闭 永久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