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ffects of estradiol valerate on menopausal syndrome scores, estrogen levels and adverse reactions in patients with perimenopausal syndrome
-
摘要: 目的 探讨戊酸雌二醇片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更年期综合征评分、雌激素水平与不良反应的影响。 方法 将本院86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n=43)给予醋酸甲羟孕酮,研究组(n=43)给予戊酸雌二醇。比较2组治疗疗效。 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改良更年期综合征量表(Kupperman)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02%, 高于对照组的76.74%(P<0.05); 研究组雌二醇(E2)、孕酮(T)高于对照组,促卵泡生成素(FSH)低于对照组(P<0.05);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5%, 对照组为9.30%,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围绝经期综合征治疗中应用戊酸雌二醇可改善更年期综合征评分和雌激素水平,增强疗效,减少不良反应。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estradiol valerate tablets on menopausal syndrome scores, estrogen level and adverse reactions in patients with perimenopausal syndrome. Methods A total of 86 patients with perimenopausal syndrome in our hospital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43 cases)was given medroxyprogesterone acetate, and the study group(43 cases)was given estradiol valerate. The effects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modified Menopausal Syndrome Scale(Kupperman)score in the study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the study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93.02% vs. 76.74%, P<0.05); estradiol(E2)and progesterone(T)in the study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while 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 0.05);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as 4.65% in the study group and 9.30% in the control group, but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in two groups(P>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estradiol valerate in the treatment of perimenopausal syndrome can improve the score of perimenopausal syndrome and level of estrogen, enhance the curative effect and reduce adverse reactions.
-
-
梁文娜, 林雪娟, 李西海, 等. 基于活体成像技术初探围绝经期综合征肝郁的方证研究策略[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9, 34(4): 1311-1313. 李方凤. 低剂量雌激素替代疗法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激素水平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 21(1): 130-131. 陈远丽, 王爱丽, 陈宏. 雌激素替代疗法治疗围绝经期妇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研究[J].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2017, 32(12): 1438-1438 , 1441.
陶识博, 万彦荣, 张瑜, 等. 戊酸雌二醇片联合克罗米芬对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厚度的影响[J].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2018, 33(3): 349-350. 谢幸, 苟文丽. 妇产科学. 第8版[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24-25. 陈红, 王瑛, 屈凌霄, 等. 上海市奉贤区社区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的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 2017, 32(22): 5715-5718. 曹泽毅. 中华妇产科学. 第2版[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468-475. 陈欣舒, 王轶蓉. 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进展[J].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7, 39(12): 1148-1150. 隋敏, 李世莹, 陈陶玲. 围绝经期综合征医院-社区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J]. 海南医学, 2019, 30(11): 1448-1450. 李丽霞, 郜艳晖, 陈小娜, 等. 潜在类别模型在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证候研究中的应用[J].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2017, 33(6): 788-792. 左宏玲, 邓燕, 王艳芳, 等. 低剂量与标准剂量结合雌激素联合不同孕激素应用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骨密度的影响[J].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18, 53(4): 243-247. 李丽, 高伟聪, 胡丽丽, 等. 安今益和替勃龙激素补充疗法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激素水平及糖尿病发病风险的影响[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 26(17): 1831-1833. 吴富娟, 吴良姿. 甲羟孕酮联合抗生素治疗子宫内膜炎的疗效观察[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8, 26(6): 520-522. 李玉娥. 醋酸甲羟孕酮联合妇康片对非典型子宫内膜增生症患者血红蛋白及月经失血评分的影响[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8, 24(22): 3460-3463. 彭婧嫔, 谭桂兰, 邬金凤. 滋阴疏肝汤联合戊酸雌二醇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患者55例[J]. 环球中医药, 2019, 12(6): 887-889. 吴晓燕, 宋莹莹, 马利平. 乳酸菌阴道胶囊联合戊酸雌二醇对老年性阴道炎患者阴道分泌物IL-6、TNF-α、IL-8的影响[J]. 中国医师杂志, 2017, 19(12): 1893-1895. 庞悦平, 赵亚冰. 戈舍瑞林联合戊酸雌二醇片/雌二醇环丙孕酮片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J]. 河南医学研究, 2019, 28(21): 3931-3932. 任维, 冯浩流, 李畅. 六味地黄丸联合戊酸雌二醇片/雌二醇环丙孕酮片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 现代药物与临床, 2019, 34(7): 2093-2098. -
期刊类型引用(24)
1. 孙建明,李源,苏琴. 儿童急性白血病合并多重耐药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及抗菌药物选择.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24(11): 137-143 . 百度学术
2. 冯伟,王宁. 老年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和肽素、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表达水平与感染的相关性. 黑龙江医学. 2023(17): 2076-2079 . 百度学术
3. 杨颖楠,赵晓岚,时芳芳. 探讨PCT、CRP、IL-12、SAA及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23(05): 656-658+661 . 百度学术
4. 兰海涛,黄真婷,王小星. PCT在重型肝炎继发感染临床诊治中的应用研究. 疾病监测与控制. 2022(01): 22-25 . 百度学术
5. 马俊英. 血白细胞计数联合C反应蛋白检测在儿科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2(03): 112-113 . 百度学术
6. 刘素粉,江莲,沈颖. 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在新生儿感染诊断中的意义.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01): 154-156 . 百度学术
7. 党晓平,胡小剑,张岚,孟远翠,杨粉,张东平,吴新婷,郑玲芳.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肠组织炎性浸润和血中常规炎性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1(05): 577-581 . 百度学术
8. 张小玲,姜彥,梁艳莉. 血清淀粉样蛋白A联合C反应蛋白检测在小儿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医疗装备. 2021(08): 34-35 . 百度学术
9. 王贞,师永杰,丁晓丽. WBC、PCT、CRP联合检测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1(10): 125-127 . 百度学术
10. 汪珍珍,张海燕. WBC、NEUT%、CRP及PCT诊断1~3个月小婴儿严重细菌感染的临床价值分析. 当代医学. 2021(21): 133-135 . 百度学术
11. 刘继,童辉纯. 脐血中性粒细胞毒性改变联合降钙素原及超敏C反应蛋白在新生儿宫内细菌感染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右江医学. 2021(07): 521-524 . 百度学术
12. 李丹,花国辉. 脑脊液与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临床荟萃. 2021(08): 704-707 . 百度学术
13. 杨丽霞. 新生儿细菌感染的临床检验方式及结果分析. 继续医学教育. 2021(07): 130-131 . 百度学术
14. 叶婷. 血清PCT、CRP、WBC水平在重症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中国医学工程. 2021(12): 132-134 . 百度学术
15. 周国亮,黄晓娜. 血清降钙素原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实用检验医师杂志. 2021(03): 137-139 . 百度学术
16. 刘云媛. 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新生儿感染的疗效观察. 国际感染病学(电子版). 2020(02): 55-57 . 百度学术
17. 吕元红. 莫匹罗星治疗新生儿脓疱疮的临床疗效探讨.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16): 188-190 . 百度学术
18. 秦柯君,徐国超. 血浆肝素结合蛋白、白细胞计数、降钙素原水平联合检测在新生儿细菌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河南医学研究. 2020(24): 4578-4580 . 百度学术
19. 唐磊,尹旭. 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和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对脐静脉置管新生儿感染早期诊断价值.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2020(04): 336-339 . 百度学术
20. 叶晓芳,易薇. PCT、CRP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中国医药指南. 2020(25): 113-114 . 百度学术
21. 李维佳. WBC、CRP及PCT检测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20(11): 141-142 . 百度学术
22. 范小萍,叶旭芳,毛月燕,苏畅. 新生儿GBS感染败血症患儿血乳酸和血清炎症指标水平及临床意义. 中国妇幼保健. 2020(24): 4764-4766 . 百度学术
23. 周少宏,赵茜叶. 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及单核细胞计数在儿科的应用.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9(98): 31-32 . 百度学术
24. 周建建. PCT、hs-CRP及IL-6检测在新生儿感染早期中的诊断价值.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19(19): 132-134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0)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13
- HTML全文浏览量: 45
- PDF下载量: 14
- 被引次数: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