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因素干预对肝癌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患者术后癌因性疲乏及负性情绪的影响

王菁华

王菁华. 积极因素干预对肝癌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患者术后癌因性疲乏及负性情绪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9, 23(20): 53-56, 62. DOI: 10.7619/jcmp.201920015
引用本文: 王菁华. 积极因素干预对肝癌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患者术后癌因性疲乏及负性情绪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9, 23(20): 53-56, 62. DOI: 10.7619/jcmp.201920015
WANG Jinghua. Effect of positive factor intervention on postoperative cancer-related fatigue and negative emotion in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fter 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J].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in Practice, 2019, 23(20): 53-56, 62. DOI: 10.7619/jcmp.201920015
Citation: WANG Jinghua. Effect of positive factor intervention on postoperative cancer-related fatigue and negative emotion in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fter 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J].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in Practice, 2019, 23(20): 53-56, 62. DOI: 10.7619/jcmp.201920015

积极因素干预对肝癌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患者术后癌因性疲乏及负性情绪的影响

详细信息
  • 中图分类号: R735.7

Effect of positive factor intervention on postoperative cancer-related fatigue and negative emotion in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fter 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 摘要:
      目的  探讨积极因素干预对肝癌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ACE)患者术后疲乏程度及负性情绪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8年1—6月收治的40例肝癌患者为对照组,2018年7—12月收治的40例肝癌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积极因素干预。比较2组的癌因性疲乏程度及负性情绪。
      结果  观察组疗程结束时情感疲乏、认知疲乏、躯体疲乏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的压力感受、焦虑、抑郁评分显著均低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疗程结束时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
      结论  积极因素干预能够缓解肝癌TACE患者术后的疲乏严重程度,改善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positive factors intervention on degree of cancer-related fatigue and negative emotions in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after 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
      Methods  Totally 40 patients with HCC from January to June 2018 were selected as control group, and 40 patients with HCC from July to December 2018 were selected as observation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positive factor interven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egree of cancer-related fatigue and negative emo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scores of emotional fatigue, cognitive fatigue and physical fatigu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scores of stress feeling,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score of quality of lif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t the end of the course of treatment (P < 0.05).
      Conclusion  Positive factor intervention can alleviate the severity of fatigue, improve negative emotion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HCC after TACE.
  •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骨科术后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病情的恢复[1-2]。但在骨科患者的护理中,由于细节性护理的缺失,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增加[3]。目前骨科患者的临床护理,研究重点在于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减少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4]。本院对术后骨科患者采用优质化的护理模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选择2017年3月—2018年3月本院接受骨科手术的90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案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研究组男32例,女13例,年龄20~78岁,平均年龄(63.1±14.6)岁; 对照组男30例,女15例,年龄21~79岁,平均年龄(63.7±15.3)岁。纳入标准:所有患者采用的麻醉方式均为全麻;所有患者均知情并且同意本项研究。排除标准:入院资料不完整的患者;患有下肢血管性疾病的患者;心、肝、肾等功能器官有严重障碍的患者。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手术类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同时本次研究获得院伦理委员会的许可[5]

    采用常规的护理干预,主要是病情监护、疼痛护理以及并发症的控制等,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主要按照医嘱采用抗凝药物以及早期抬高患者的下肢,同时防止下肢血管遭受压迫,从而有利于静脉的回流[6]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优质化护理干预。①接受骨科手术后的患者,大多会由于疼痛而导致无法下床,患者由于长时间的行动不方便,因此会出现紧张或者焦虑情绪。在术后,护理人员应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从而能够准确了解患者的心理情况以便进行合理的疏导,同时护理人员应充分尊重患者的隐私[7]。护理人员应当在术后依据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情况、病情出现后的处理方式以及应当注意的预防事项等,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说明讲解。②对于患者术后饮食的护理。护理人员积极提醒患者为保持肠道的畅通应多食用高纤维、易消化并且低脂肪的食物,防止因排便不顺而导致的腹内压升高,从而使患者的下肢静脉回流受到影响。③对骨科患者进行术后的康复训练。护理人员应积极做好对于患者患肢的护理,为防止患肢出现静脉回流,应当将患肢置于高于心脏水平面处,并维持25 min, 从而使静脉压降低。同时可以指导患者进行小幅度的恢复训练。例如站姿、坐姿的锻炼以及仰卧锻炼等,禁止对患者进行挤压或者热敷等护理操作[8]。④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如果发生意外情况,例如出血,应当立即报告主任医师,并根据主任医师的指导进行相应的治疗。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整个过程中,要保持动作缓慢,避免导致患者机械性损伤情况的出现。

    利用德国生产的全自动血凝仪对患者的凝血功能进行检测,主要的检测指标为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酶活酶时间(APTT)、血红蛋白(HGB)以及凝血酶原时间(PT)[9]。比较2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缓解情况:无效,患者的疼痛情况未有显著改善,下肢肿胀情况较为严重;轻度缓解,患者依然存在疼痛的情况,但是有一定程度减弱,下肢肿胀;显著缓解,患者的疼痛情况明显减弱,疼痛的程度减少1~2个级别;完全缓解,患者疼痛的情况消失,疼痛级别为0级[10]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x±s)进行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患者的凝血功能状况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表  1  2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情况(x±s)
    指标 对照组(n=45) 研究组(n=45)
    Fib/(g/L) 4.2±0.9 5.1±0.7*
    APTT/s 28.3±4.5 38.3±2.6*
    HGB/(g/L) 134.3±17.1 143.8±13.0*
    PT/s 13.4±1.7 16.8±1.4*
    Fib: 纤维蛋白原; APTT: 活化部分凝血酶活酶时间; HGB: 血红蛋白; PT: 凝血酶原时间。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研究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缓解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表  2  2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缓解情况[n(%)]
    缓解情况 对照组(n=45) 研究组(n=45)
    无效 11(24.4) 3(6.7)
    轻度缓解 5(11.1) 10(22.2)
    显著缓解 21(46.7) 19(42.2)
    完全缓解 8(17.8) 13(28.9)
    总有效 34(75.6) 42(93.3)*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多种多样,通过产生的具体现象可以划分为3个方面,主要为患者自身的原因、机体以及血液方面、术后恢复的原因[11]。在老年患者中,膝关节以及髋部骨折的患者需要在手术后有短时间的卧床休养,由于绷带缠绕以及敷料等情况会出现压迫性的止血,与此同时患者在术后短期内的活动量较少,因此导致患者患肢的血流在凝血系统激活以后出现进一步的回流减缓,该情况也是导致骨科患者在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重要原因[12]。骨科术后患者出现下肢静脉血栓情况的风险较高,深静脉血栓形成后会导致患者出现肿胀以及疼痛的情况,严重影响患者肢体功能以及患肢活动的恢复[13]。下肢深静脉血栓情况更为严重的患者,会导致骨折手术治疗无效。在对骨科患者进行临床护理的工作中,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是护理工作的重点[14]。在以往的常规护理中,大多采用以被动护理为主的基础性护理,对于骨折术后患者的护理需求无法满足; 而优质护理干预则是将被动的护理工作转化为主动,对于可能出现的不良事件给予有效的提前预防。本次研究显示,研究组凝血功能状况好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缓解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 充分说明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骨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对于患者凝血功能的改善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临床工作中,由于深静脉血栓的因素有很多,因此需要从多种途径实现对静脉血栓的有效预防[15-16]。例如在对骨科患者进行手术之前,应当对可能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情况进行有效的评估,术后对患者尽早开展功能恢复训练,使患者通过训练改善静脉状态,最终达到防止血栓形成的目的[17]

    优质护理干预模式能够显著提升患者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通过为患者提供优质化的服务,加强基础护理,达到优质护理的效果,进而使治疗效果得到显著提高。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提升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增强护理人员的主动服务意识,提高患者对于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通过团队凝聚力的提升,护理人员可获得工作的成就感。

    综上所述,在对骨科患者进行术后护理的过程中,采用优质化的护理,能够显著缓解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情况,有助于改善患者凝血功能。

  • 表  1   2组患者术后1 d及疗程结束时的疲乏程度比较(x±s)  

    组别 n 情感疲乏 认知疲乏 躯体疲乏
    术后1 d 疗程结束 术后1 d 疗程结束 术后1 d 疗程结束
    观察组 40 12.23±4.26 6.25±1.21* 8.24±2.15 5.02±1.35* 24.12±4.26 12.37±3.16*
    对照组 40 12.87±3.75 7.27±1.42 8.79±2.27 6.08±1.46 25.27±5.32 14.85±4.03
    与对照组比较, *P < 0.05。
    下载: 导出CSV

    表  2   2组患者术后负性情绪比较(x±s)  

    组别 n 压力感受 焦虑 抑郁
    术后1 d 疗程结束 术后1 d 疗程结束 术后1 d 疗程结束
    观察组 40 26.25±5.78 19.86±5.17* 25.46±5.65 16.89±4.14* 22.24±3.36 16.71±3.16*
    对照组 40 27.38±5.49 23.12±5.24 24.32±6.05 19.87±5.12 23.05±3.41 19.02±4.03
    与对照组比较, *P < 0.05。
    下载: 导出CSV

    表  3   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x±s)  

    组别 n 术后1 d 疗程结束
    观察组 40 45.25±5.44 53.73±4.15*
    对照组 40 47.18±4.73 49.84±3.92
    与对照组比较, *P < 0.05。
    下载: 导出CSV
  • [1] 邵海妍, 彭民金, 陈功, 等. 1991-2011年中国肝癌死亡趋势的APC模型分析[J].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16, 23(22): 1465-1469.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QLZL201622001.htm
    [2] 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 注射用洛铂在原发性肝癌TACE治疗中的专家共识(2016版)[J/CD]. 中华介入放射学电子杂志, 2016, 4(1): 1-3.
    [3] 刘珩. 行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的肝癌患者癌因性疲乏与生存质量、希望水平的相关性研究[D]. 大连: 大连医科大学, 2016.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干预委员会政府管局.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7年版)[J]. 传染病信息, 2017, 30(3): 1-17.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LCGD201708003.htm
    [5] 王梅, 祖大玲, 黄敏. 临床护理路径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 安徽医学, 2016, 37(8): 1041-1042. doi: 10.3969/j.issn.1000-0399.2016.08.033
    [6] 印怡臻. 肝癌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患者疼痛评估及护理进展[J]. 齐鲁护理杂志, 2018, 24(4): 99-102. doi: 10.3969/j.issn.1006-7256.2018.04.045
    [7] 郭晶, 徐胜前, 李金英, 等. 早期快速康复护理对原发性肝癌切除术患者术后康复及生活质量的作用分析[J]. 中国现代医生, 2019, 57 (7): 148-151.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DYS201907042.htm
    [8] 叶秀珍, 王兰, 李丽, 等. 集束化护理对喉癌患者术后癌因性疲乏的干预效果观察[J]. 浙江医学, 2018, 40 (5): 513-515.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JYE201805031.htm
    [9]

    Okuyama T, Akechi T, Kugaya A, et al. Factors correlated with fatigue in disease-free breast cancer patients: application of the Cancer Fatigue Scale[J]. Support Care Cancer, 2000, 8(3): 215-222. doi: 10.1007/s005200050288

    [10] 蔡石泉. 大学生负性情绪、心理弹性和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研究[D]. 北京: 首都师范大学, 2013.
    [11] 丁金霞, 王婷, 王维利, 等. 化疗期癌症患者癌因性疲乏与生命质量的研究[J].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15, 19(5): 462-465.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JBKZ201505009.htm
    [12]

    Blackburn H, West S. Management of postembolization syndrome following hepatic transarterial chemoemholization for primary or metastatic liver cancer[J]. Cancer Nurs, 2016, 39(5): E1-E18. doi: 10.1097/NCC.0000000000000302

    [13] 齐梅玲, 刘月萍, 徐欣, 等. 原发性肝癌术后患者癌因性疲乏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9, 25 (4): 477-480. doi: 10.3760/cma.j.issn.1674-2907.2019.04.021
    [14] 蒲甜. 癌因性疲乏的护理路径干预研究进展[J]. 当代护士, 2017, 22 (7): 16-18. doi: 10.3969/j.issn.1006-6411.2017.07.007
    [15] 吴幼幼, 郑丹, 张亚琼. 睡眠和运动联合干预改善肝癌治疗患者癌性疲乏与生活质量的作用[J]. 中国现代医生, 2018, 56 (33): 94-97.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DYS201833027.htm
    [16] 山惠萍. 协同护理对肝癌介入治疗病人癌因性疲乏及自护能力的影响[J]. 全科护理, 2017, 15 (28): 3527-3529. doi: 10.3969/j.issn.1674-4748.2017.28.031
  • 期刊类型引用(3)

    1. 邵燕蓉,杨桂英,邵阳,林嘉鳞. “和伤散”熏洗联合刘氏“三指按摩”手法对预防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3(12): 76-79 . 本站查看
    2. 孙颖. 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临床护理. 中国医药指南. 2021(29): 134-136 . 百度学术
    3. 路丹. 综合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的临床观察. 甘肃科技纵横. 2020(12): 94-96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0)

表(3)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76
  • HTML全文浏览量:  200
  • PDF下载量:  9
  • 被引次数: 3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9-08-11
  • 修回日期:  2019-09-21
  • 网络出版日期:  2021-02-28
  • 发布日期:  2019-10-27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
x 关闭 永久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