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围术期护理

罗海霞

罗海霞. 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围术期护理[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9, 23(18): 29-31. DOI: 10.7619/jcmp.201918009
引用本文: 罗海霞. 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围术期护理[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9, 23(18): 29-31. DOI: 10.7619/jcmp.201918009
LUO Haixia. Perioperative nursing guidance for hip functionrecovery after artificial joint replacement[J].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in Practice, 2019, 23(18): 29-31. DOI: 10.7619/jcmp.201918009
Citation: LUO Haixia. Perioperative nursing guidance for hip functionrecovery after artificial joint replacement[J].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in Practice, 2019, 23(18): 29-31. DOI: 10.7619/jcmp.201918009

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围术期护理

详细信息
  • 中图分类号: R473.6

Perioperative nursing guidance for hip functionrecovery after artificial joint replacement

  • 摘要:
      目的  探讨围术期护理指导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本院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7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围术期护理。对比2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情况及髋关节屈伸度。
      结果  观察组患者Ⅰ级疼痛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 Ⅲ级疼痛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 2组患者Ⅱ级疼痛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髋关节屈伸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 < 0.05)。
      结论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给予患者护理指导可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促进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perioperative nursing guidance on hip function recovery after artificial joint replacement.
      Methods  A total of 78 patients who underwent total hip arthroplasty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39 cases in each group.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perioperative nursing. The Visual Analogue Score (VAS), hip joint flexion and extens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patients with grade Ⅰ pain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more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ose with grade Ⅱ pain was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P < 0.05). But the patients with grade Ⅲ pain in two groups showe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 the degree of hip flexion and extens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 < 0.05).
      Conclusion  Perioperative nursing guidance can effectively reduce postoperative pain and promote postoperative hip function recovery during total hip arthroplasty.
  •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发病率在国内恶性肿瘤中居第3位,超过一半患者最终死于肿瘤转移[1]。研究[2]表明, 65岁以上老年患者在结直肠癌发病人群中占70%以上。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以化疗为主,目前临床上多采用氟尿嘧啶联合伊立替康或铂类药物的化疗方案,随着化疗时间的延长,不良反应也不断增加。多项研究[3-5]表明,采用标准一线治疗后获益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采用维持治疗可延长无进展生存期(PFS), 但尚无充分证据证明维持治疗能延长总生存期(OS)。本研究对60例老年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采用卡培他滨维持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选取2012年8月—2016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晚期结肠癌患者112例,均在完成4个FOLFOX4/XELOX方案后评价为稳定期(SD)及以上。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6例,男39例,女17例,年龄60~82岁,平均(71.5±5.62)岁; 对照组56例,男35例,女21例,年龄60~84岁,平均(70.5±1.5)岁。

    入选标准: ①经组织学证实为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其转移灶不能手术切除,一线化疗后评估为SD及以上; ②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体能状态评分为0~2分,患者预期生命大于3个月; ③化疗前1周内对患者进行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检查,结果符合本次化疗标准; ④患者心肺功能基本正常; ⑤至少有一个可测量病灶。

    排除标准: ①有化疗禁忌证的患者; ②有活动性感染或者其他严重疾病不适合化疗者。所有患者均来院复查或电话随访,随访截止日期为2018年12月31日,统计所有患者PFS和OS。PFS定义为维持性化疗开始至患者肿瘤进展或死亡的时间。OS定义为一线化疗结束至患者死亡或随访截止日的时间。

    治疗组56例患者均采用卡培他滨(上海罗氏公司生产)单药化疗,口服每日850 mg/m2, 每日2次,餐后30 min分早晚2次口服,服药14 d后休息7 d为1周期,每周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每3周为1个周期, 2个周期复查CT评价疗效。如果病灶缩小或稳定继续化疗,疗程直至病情进展。如有白细胞或血小板下降,给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或白介素-11治疗。对照组不做任何治疗,只定期随访。

    近期疗效按照RECIST评价标准进行评价[6], 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SD、进展(PD), 有效率=(CR+PR)/总例数×100%, 疾病控制率(DCR)=(CR+PR+SD)/总例数×100%。不良反应按照《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通用毒性标准》(NCI-CTC)4.0版[7]的分级标准分为Ⅰ~Ⅳ级。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组患者均至少完成2周期化疗,其中CR 0例、PR 0例、SD 26例、PD 30例,总有效率为0, 总疾病控制率为46.4%。对照组CR 0例、PR 0例、SD 15例、PD 41例,总有效率为0, 总疾病控制率为26.7%。

    所有患者均采用电话随访,无失访病例。治疗组PFS为5.5个月,对照组为3.6个月,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治疗组OS为18.9个月,对照组为7.8个月,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本研究中无治疗相关死亡患者。治疗组中因毒性反应不能耐受而放弃化疗者8例,其中手足综合征3例,乏力3例,呕吐2例,主要不良反应为以纳差、乏力、手足综合征、粒细胞减少、呕吐较为明显,以Ⅰ~Ⅱ级为主。乏力Ⅰ~Ⅱ级发生率58.9%(33/56), Ⅲ级发生率为5.4%(3/56); 粒细胞减少Ⅰ~Ⅱ级发生率分别为44.6%(25/56); 手足综合征Ⅰ~Ⅱ级发生率17.8%(10/56), Ⅲ级发生率为5.4%(3/56); 恶性、呕吐Ⅰ~Ⅱ级发生率发生率为17.8%(10/56); 肝功能损害Ⅰ~Ⅱ级的发生率为8.9%(5/56)。患者予以保肝治疗后恢复正常,对症治疗后缓解。见表 1

    表  1  治疗组毒性反应情况 
    不良反应
    乏力 18 15 3 0
    粒细胞减少 16 9 0 0
    手足综合征 4 6 2 1
    恶心、呕吐 6 4 1 1
    肝功能损害 4 1 0 0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目前,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最有效的方案是基于氟尿嘧啶与奥沙利铂联合方案(FOLFOX/XELOX)或氟尿嘧啶与伊立替康联合方案(FOLFIRI)[8]。随着患者OS的延长,持续治疗使其暴露于化疗药物中的时间相应延长,毒副作用也会持续累加,最终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9]。在OPTIMOX2研究[10]中,采用FOLFOX方案诱导化疗后,结果提示维持治疗组的PFS及OS均优于停药对照组。

    卡培他滨是新型氟尿嘧啶类药物,能够以原药形式在胃肠道内被吸收,到达肿瘤组织后代谢为5-Fu, 具有较强抗肿瘤活性[11-13], 对肿瘤细胞有选择性破坏作用,具有独特的肿瘤内选择性激活途径,对肿瘤细胞毒性作用较强,而对正常细胞及组织影响较小。对于能够在5-Fu为基础的联合方案中获益的老年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待病情缓解稳定再给予单药维持治疗能够最大程度延长患者的PFS[14-17], 减轻药物毒性,提高老年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是晚期结直肠癌老年患者可选择的有效方案。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PFS及OS均长于对照组,说明卡培他滨维持治疗可有效提高老年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本研究中患者总体耐受较好,不良反应轻,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常见不良反应有纳差、乏力、手足综合征、粒细胞减少、呕吐等,但其毒副作用大部分可耐受,极少影响治疗。因此,对老年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进行以氟尿嘧啶类为主的联合化疗后再采用卡培他滨维持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耐受性及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较轻,安全性高。

  • 表  1   2组患者疼痛情况对比[n(%)]

    组别 Ⅰ级 Ⅱ级 Ⅲ级
    观察组(n=39) 19(48.7)* 16(41.0) 4(10.3)*
    对照组(n=39) 9(23.1) 17(43.6) 13(33.3)
    与对照组比较, *P < 0.05。
    下载: 导出CSV

    表  2   2组患者髋关节屈伸度情况对比[n(%)]

    组别 优良
    对照组(n=39) 12 9 8 10 29(74.36)
    观察组(n=39) 18 11 8 2 37(94.87)*
    与对照组比较, *P < 0.05。
    下载: 导出CSV
  • [1] 边荣. 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干预对高龄股骨颈骨折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预后的影响研究[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9, 19(8): 1391-1392.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YWLC201908092.htm
    [2] 马妍. 手术室护理在预防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切口感染中的应用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 13(7): 209-210.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WYY201907121.htm
    [3] 王奕宾. 骨科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应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效果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 12(22): 190-191.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WYY201822114.htm
    [4] 王伟, 刘军, 周胜虎, 等.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与术前贫血的研究进展[J]. 中国骨伤, 2018, 31(10): 971-975.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GGU201810021.htm
    [5] 高亮. 比较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J]. 中国医药指南, 2018, 16(26): 40-41.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YYXK201826025.htm
    [6] 杜辉, 尹星华, 黄勇, 等. 人工髋和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及病死的危险因素分析[J].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18, 3(5): 289-294.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GKLC201805007.htm
    [7] 索南昂秀, 周京元, 祁腾民, 等. 体重指数及年龄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 中国医药导报, 2017, 14(33): 90-93.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YYCY201733021.htm
    [8] 员淑芳, 刘春花, 蒋睿, 等. 优质护理干预在老年患者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 21(22): 169-171.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XYZL201722071.htm
    [9] 孙令芝. 医护一体化护理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 2016, 22(18): 34-36.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QLHL201618018.htm
    [10] 任荣华, 孙幸田, 王燕. 护理干预对围手术期预防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效果观察[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 7(4): 238-239.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WSBZ201604181.htm
    [11] 苏叶.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护理[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3, 34(19): 2941-2942.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QQHB201319084.htm
    [12] 吴慕琳. 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体会[J].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8, 25(16): 57-57.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JFHL200816033.htm
    [13] 向华珍, 甘敏. Orem自理模式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护理中的运用[J]. 护理学杂志, 2006, 21(12): 35-36.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HLXZ200612020.htm
    [14] 张静.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针对性护理对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9(8): 143-143, 161.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WVJ201908092.htm
    [15] 宋宏阁, 陈莉, 韩冰, 等. 人工髋关节置换与空心钉内固定在高龄股骨颈骨折中的对比研究[J]. 创伤外科杂志, 2019, 21(2): 138-141.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CXWK201902015.htm
    [16] 张雯.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研究进展[J]. 医疗装备, 2019, 32(6): 201-203.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YLZB201906131.htm
    [17] 张小华, 张金菊. 延伸护理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及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J]. 中国现代医生, 2013, 51(25): 80-83.
    [18] 赖美燕, 李建赤, 黎凌云, 等. 护理干预对髋关节置换术后老年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J].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 电子版, 2015, 9(3): 338-341.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HGJ201503012.htm
  • 期刊类型引用(16)

    1. 邢玉广,孙航,郭得兴,宰守峰. 贝伐珠单抗联合奥沙利铂+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化疗方案在晚期结肠癌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24(03): 298-300 . 百度学术
    2. 宋亚熙,李春青,田国防. 大株红景天注射液辅助治疗老年晚期直肠癌的临床研究.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3(10): 950-953 . 百度学术
    3. 满其荣,袁倩倩,李培顺,杨森,章龙珍. 康艾注射液联合奥沙利铂加卡培他滨化疗方案治疗结肠癌患者的效果. 中国医药. 2022(05): 706-709 . 百度学术
    4. 许征国,靳永杰,陶智会,于小伟,方美花,仝欣. 加味八珍汤联合卡培他滨维持治疗老年晚期肠癌患者的临床观察. 中国中医药科技. 2022(06): 1123-1125 . 百度学术
    5. 王桂英. 贝伐珠单抗联合卡培他滨维持治疗老年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效果. 中国民康医学. 2022(24): 31-33 . 百度学术
    6. 顾根网. 二苓苡仁汤联合常规西医治疗晚期结肠癌的临床疗效及对细胞免疫功能状态、血清学指标的影响. 中医临床研究. 2021(01): 13-15 . 百度学术
    7. 郎新梅,李欣荣,徐占平,牛越. 卡培他滨片联合奥沙利铂注射剂治疗晚期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研究.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21(07): 802-804+808 . 百度学术
    8. 闫聿逊. 老年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一线化疗后予以卡培他滨维持治疗对生存时间的延长效果. 中国实用医药. 2021(14): 120-122 . 百度学术
    9. 柴素伟,熊元刚,王晓雨,刘长生,杜峰. XELOX化疗方案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对Ⅲ期结肠癌患者生存质量及预后情况的影响.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1(05): 52-55 . 百度学术
    10. 孙岩. DC-CIK联合常规化疗药物治疗晚期结肠癌患者的效果. 中国民康医学. 2021(14): 19-20 . 百度学术
    11. 徐智文,洪志清,程仙娥,胡凤霞. 进口与国产卡培他滨对直肠癌免疫功能的影响及药物经济学对比研究. 基层医学论坛. 2021(31): 4488-4489 . 百度学术
    12. 马克骥,董南,张春生. 卡培他滨不同给药方案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的效果分析. 当代医学. 2021(36): 23-25 . 百度学术
    13. 成尧. 康艾注射液联合盐酸埃克替尼片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 中国医药指南. 2020(17): 196-197 . 百度学术
    14. 成尧. 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结肠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国医药指南. 2020(18): 148-149 . 百度学术
    15. 黄文金,邱子丹,郑俊琼. 沙利度胺联合奥沙利铂和卡培他滨治疗转移性结肠癌的疗效观察.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20(07): 853-855 . 百度学术
    16. 刘伟志. 仙连颗粒联合XELOX化疗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临床研究. 中西医结合研究. 2020(06): 371-374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3)

表(2)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99
  • HTML全文浏览量:  160
  • PDF下载量:  5
  • 被引次数: 19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9-06-09
  • 录用日期:  2019-07-14
  • 网络出版日期:  2021-02-28
  • 发布日期:  2019-09-27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
x 关闭 永久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