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lue of delivery ball and free position of midwifery in promoting the delivery of primiparas
-
摘要:目的 评价分娩球与自由体位助产对促进初产妇分娩的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产科分娩的初产妇84例,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n=42, 传统分娩干预)及观察组(n=42, 分娩球配合自由体位),比较2组产妇分娩结果。结果 观察组阴道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产钳助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娩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 观察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第三产程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分娩控制感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 初产妇分娩期间采取分娩球与自由体位能缩短产妇产程时间,降低剖宫产率。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value of delivery ball and free position in promoting delivery of primiparas.Methods A total of 84 delivery primiparas in obstetrics department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n=42, traditional delivery intervention) and observation group (n=42, delivery ball and free position) 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The delivery resul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 rate of vaginal delivery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e rate of forceps assisted delivery was lower, and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during delivery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 < 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shorter first stage of labor, second stage of labor and third stage of labor, and higher sense of labor control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Conclusion The delivery ball and free position can shorten the delivery time and reduce the rate of cesarean section.
-
Keywords:
- delivery ball /
- free position /
- midwifery /
- primiparas /
- childbirth
-
颈动脉粥样硬化(CAS)发展到一定阶段会出现颈动脉斑块,这些斑块脱落后有可能造成血管狭窄,最终引发脑梗死[1]。研究[2]报道,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占脑梗死的80%, 而因为颈动脉斑块引起的脑梗死约占30%, 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阿司匹林可以抑制患者血小板聚集,是临床较常应用的一种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药物; 立普妥又称阿伐他汀钙,是最早应用于临床的降血脂药物[3-4]。本研究将阿司匹林与立普妥联合应用,分析对不同类型颈动脉斑块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7月—2017年7月80例颈动脉斑块患者,根据斑块类型分为软斑组45例、混合型斑组16例和硬斑组19例。纳入标准: 经彩色多普勒检测显示有斑块;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厚度>1.3 mm[5-6]。排除标准: 对研究所用药物有严重不良反应者; 伴随严重脏器疾病患者。本研究获得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同意并签字。3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1), 具有可比性,见表 1。
表 1 3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x±s)[n(%)]组别 n 年龄/岁 性别 高血压 冠心病 糖尿病 男 女 软斑组 45 67.8±3.2 25 20 22(48.9) 11(24.4) 13(28.9) 混合型斑组 16 68.4±3.3 9 7 8(50.0) 4(25.0) 5(31.3) 硬斑组 19 67.5±4.1 11 8 9(47.4) 5(26.3) 6(31.6) 1.2 方法
3组患者均给予联合口服阿司匹林100 mg/d(广东九明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1139)与立普妥40 mg/晚(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407); 使用彩色多普勒(飞利浦四维彩超EPIQ5)检测患者斑块大小。对比3组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6、12个月时斑块大小、血清炎性指标[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1.3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或多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组患者治疗不同时间斑块变化
80例患者中,治疗前软斑45例、混合型斑16例、硬斑19例; 治疗6个月时,软斑28例,混合型斑30例,硬斑22例; 治疗12个月时,软斑5例,混合型斑24例,硬斑44例,斑块完全消失7例。治疗6、12个月时,软斑组与混合版组斑块数量均显著减少,且12个月时变化更显著(P < 0.05), 但硬斑组变化不显著(P>0.05)。治疗后,软斑逐渐减少,混合型斑则首先出现增多,然后减少,而硬斑逐渐增多,见表 2。
表 2 3组患者治疗不同时间斑块变化对比(x±s)项目 时点 软斑组 混合斑组 硬斑组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mm 治疗前 1.58±0.06 1.59±0.08 1.57±0.05 治疗6个月时 1.22±0.11*# 1.42±0.12* 1.54±0.09 治疗12个月时 1.02±0.07*# 1.31±0.06* 1.52±0.10 斑块面积/mm2 治疗前 27.21±1.23 27.25±1.24 27.19±1.18 治疗6个月时 22.36±1.05*# 24.18±1.14* 27.05±1.15 治疗12个月时 19.32±2.0*# 22.54±2.17* 26.65±1.23 与硬斑组相比, *P < 0.05; 与混合斑组相比, #P < 0.05。 2.2 3组患者血清炎性指标及血脂水平变化
治疗后, 3组患者hs-CRP、TC、TG、LDL-C均显著降低,但HDL-C显著上升,且治疗12个月时效果显著优于6个月时(P < 0.05), 但3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 3。
表 3 3组患者血清炎性指标及血脂水平变化组别 时点 n hs-CRP TC TG HDL-C LDL-C 软斑组 治疗前 45 4.35±0.72 6.27±0.84 2.27±0.35 1.12±0.21 3.85±0.68 治疗6个时 3.67±0.65* 5.63±0.57* 1.37±0.43* 1.33±0.24* 3.48±0.82* 治疗12个月时 2.95±0.54# 5.25±0.47# 0.93±0.29# 1.45±0.35# 2.97±0.77# 混合型斑组 治疗前 16 4.37±0.68 6.28±0.87 2.25±0.32 1.13±0.22 3.87±0.73 治疗6个月时 3.66±0.63* 5.64±0.56* 1.38±0.46* 1.32±0.21* 3.46±0.79* 治疗12个月时 2.97±0.56# 5.26±0.43# 0.95±0.33# 1.43±0.34# 2.98±0.81# 硬斑组 治疗前 19 4.36±0.67 6.25±0.79 2.26±0.37 1.12±0.18 3.84±0.66 治疗6个月时 3.68±0.69* 5.66±0.61* 1.35±0.38* 1.34±0.25* 3.49±0.81* 治疗12个月时 2.96±0.58# 5.24±0.41# 0.94±0.31# 1.44±0.32# 2.96±0.79# hs-CRP: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 TC: 总胆固醇; TG: 甘油三酯; LDL-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与治疗6个月时相比, *P < 0.05; 与治疗12个月时相比, #P < 0.05。 3. 讨论
患者颈动脉血管壁发生损伤后可产生炎症反应,使血流中含有的脂类等成分聚集在一起而形成团块状结构,团块直径大于1.3 mm称为颈动脉斑块[7]。这些斑块通常被分为3种类型,即软斑、硬斑与混合斑。软斑与混合型斑又称为不稳定斑块,硬斑称为稳定斑块。不稳定斑块内含有较多新生血管,特别容易脱落而引起患者血管狭窄,血流减少,造成缺血性脑卒中[8]。缺血性脑卒中在脑血管疾病中占有较大比例,具有致死与致残率高的特点,若不注意预防,复发率也相当高[9-10]。阿司匹林能够通过阻止血小板的前列腺素环氧酶产生,进而减少血栓烷A2的生成,达到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此外,该药还具有抗感染的作用,但长期应用会产生药物抗性并出现副作用[11-12]。立普妥是一种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属于他汀类药物,具有调节患者血脂的作用,患者服用后体内胆固醇的合成会减少[13-15]。
本研究将阿司匹林与立普妥联合应用于颈动脉斑块患者,发现软斑患者疗效最好,混合型斑患者居中,而硬斑患者几乎未发生显著变化。同时,治疗中软斑逐渐减少,混合型斑则首先出现增多然后减少,而硬斑逐渐增多,这说明这种药物联合应用能够减小患者颈动脉斑块体积,但是对于硬斑块患者效果并不显著,这与文献报道一致。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硬斑块已经钙化,几乎不含有血管成分,患者服用药物对其起不到显著作用,而硬斑块稳定性较强,引起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不大,因此治疗时应慎重选择。进一步对患者血清成分分析显示,3组患者血液中脂类成分与炎性成分均有一定程度的减少,且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效果逐渐明显,这与文献报道也是基本一致的。患者颈动脉斑块的产生与炎症反应、脂类等物质的聚集成块有关,使用药物后,这些物质在血清中的含量均降低。hs-CRP是血清炎症反应的一个敏感标志物, TC、TG、LDL-C及HDL-C是患者血脂水平的常用检测指标,其含量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发生明显变化,很可能是本研究治疗的机制。本研究分析了不同斑块类型的治疗效果,为患者的治疗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但由于时间、技术及病例数量的限制,数据可能会出现一定的偏差,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为临床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综上所述,联合口服阿司匹林与立普妥可以显著缩小颈动脉软斑块与混合型斑块,改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与血脂水平,但对硬斑块治疗效果不显著。
-
表 1 2组初产妇妊娠结局比较[n(%)]
组别 阴道分娩 产钳助产 剖宫产 观察组(n=42) 40(95.24)* 1(2.38)* 1(2.38)* 对照组(n=42) 32(76.19) 6(14.29) 4(9.52) 与对照组比较, *P < 0.05。 表 2 2组初产妇产程时间比较(x±s)
h 组别 第一产程 第二产程 第三产程 观察组 6.02±1.13* 2.25±1.05* 0.25±0.08* 对照组 10.94±2.63 3.52±1.13 0.46±0.10 与对照组比较, *P < 0.05。 表 3 2组初产妇分娩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并发症 观察组(n=42) 对照组(n=42) 宫颈裂伤 1(2.44) 4(9.52) 阴道壁裂伤 1(2.44) 3(7.14) 产道损伤 1(2.44) 4(9.52) 会阴裂伤 2(4.76) 3(7.14) 合计 5(11.90)* 14(33.33) 与对照组比较, *P < 0.05。 -
[1] 伍秋菊, 张颖. 正常初产妇产程中自由体位与传统卧位对产科质量和母婴并发症的影响[J].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7, 28(S1): 522-523.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SANE2017S1550.htm [2] 曾娜, 刘桂兰, 周玉博, 等. 1990—2010年某三甲医院初产妇剖宫产率和剖宫产指征变化情况[J].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16, 27(2): 101-104. doi: 10.3969/j.issn.1671-878X.2016.02.001 [3] 陈萰, 李桂丽, 付蕊红. 自由体位联合拉玛泽呼吸对阴道分娩产妇产程疼痛的影响[J].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7, 28(6): 736-738. doi: 10.3969/j.issn.1673-5293.2017.06.040 [4] 米丽邦古丽·吾布里, 马瑛, 丁桂凤. 自由体位分娩联合自然娩肩法对妊娠结局和产妇产后恢复的影响[J]. 中国医药导报, 2018, 15(29): 72-75, 84.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YYCY201829017.htm [5] 刘梦晓, 罗庆平. 自由体位分娩法和分娩减痛法在初产顺产妇分娩结局中的临床效果[J]. 河北医学, 2016, 22(3): 436-438.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16.03.030 [6] 张静, 陈江鸿, 刘丽, 等. 自由体位分娩对产妇分娩结局及盆底功能的影响[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8, 24(14): 1657-1658. doi: 10.3760/cma.j.issn.1674-2907.2018.14.012 [7] 张远惠, 谢婧, 李玲玲, 等. 自由待产体位及改良产程体位在经阴道自然分娩中的应用[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8, 15(6): 864-866. doi: 10.3969/j.issn.1672-9455.2018.06.041 [8] 黄素清, 周小娜. 自由体位分娩联合间苯三酚、分娩减痛对初产产妇产程、疼痛及新生儿的影响[J]. 中国妇幼保健, 2018, 33(7): 1527-1529.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FYB201807029.htm [9] 陶洁静, 朱秀梅, 邵亦琦. 自由体位联合分娩减痛法在自然分娩初产妇中的临床应用[J].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8, 29(5): 116-119.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SANE201805030.htm [10] 陈君然, 刘加胜, 刘明会, 等. 分娩球联合穴位按摩用于初产妇临床镇痛分娩的协同作用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 2018, 33(15): 37-40.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FYB201815010.htm [11] 崔月昕, 申薇, 史丽, 等. 导乐镇痛仪联合分娩球对初产妇分娩结局及产后抑郁的影响[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7, 38(7): 789-792. doi: 10.3969/j.issn.1007-3205.2017.07.011 [12] 徐燕, 曹迎九. 分娩球配合自由体位助产对产妇产程及剖宫产率的影响[J]. 中国临床研究, 2016, 29(4): 546-548.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GCK201604038.htm [13] 杨萍, 田瑞华. 分娩球配合自由体位促进第一产程的临床效果[J].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6, 33(22): 49-50.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JFHL201622020.htm [14] 古聪慧, 朱小红, 肖丹璇, 等. 分娩球配合自由体位助产对初产妇产痛及焦虑心理的影响[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8, 15(6): 869-871. doi: 10.3969/j.issn.1672-9455.2018.06.043 [15] 王晓宁, 吴艳, 朱雅娟, 等. 分娩球配合自由体位助产对产妇自我效能、疼痛评分及妊娠结局的影响[J]. 中国妇幼保健, 2018, 33(3): 536-538.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FYB201803019.htm [16] 廉清颖, 贾显静. 自由体位联合分娩球在初产妇分娩中的应用[J].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16, 31(5): 769-771. doi: 10.3969/j.issn.1005-3697.2016.05.042 [17] 姚勇, 唐鑫, 孟向东. 飞行人员瀑布型胃X线钡剂造影检查及体位治疗方法[J]. 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4, 25 (2): 135-136. doi: 10.3760/cma.j.issn.1007-6239.2014.02.016 [18] 王颖, 谭湘萍, 司徒冰. 本院超说明书用药的分级管理研究[J]. 中国药房, 2017, 28 (10): 1306-1310.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17.10.03 [19] 罗英. 在初产妇第一产程中联合应用自由体位和分娩球分娩法的效果分析[J]. 当代医药论丛, 2015, 13(5): 190-191. doi: 10.3969/j.issn.2095-7629.2015.05.164 [20] 孟庆堂. 分娩球配合自由体位助产对初产妇产痛、分娩控制感及妊娠结局的影响[J]. 中国医药导刊, 2018, 20(4): 208-211. doi: 10.3969/j.issn.1009-0959.2018.04.004 [21] 蒋萌. 分娩镇痛仪联合产时分娩球的应用对焦虑初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D]. 长春: 吉林大学, 2017. [22] 张冬平. 有条件经阴道分娩产妇采取自由体位配合分娩球对产程及疼痛影响[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 27(14): 110-111.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SZZX201714052.htm [23] 牛永梅. 自由体位助产配合分娩球运动待产促进自然分娩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 2018, 13(23): 57-59.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SSA201823030.htm -
期刊类型引用(2)
1. 李欣龙,袁琳. 倍他司汀联合阿托伐他汀用于颈动脉斑块伴眩晕患者的疗效观察. 大医生. 2023(05): 41-43 . 百度学术
2. 张静,王毅,王羽. 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的疗效.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2(06): 33-35 . 本站查看
其他类型引用(0)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90
- HTML全文浏览量: 110
- PDF下载量: 5
- 被引次数: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