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aluation on prognosis of neonatal asphyxia patients complicated with 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 treated by monosialotetrahexosylganglioside combined with mild hypothermia
-
摘要:目的 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联合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窒息并发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预后。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80例窒息并发HIE患儿,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 亚低温)及观察组(n=40, CM1联合亚低温),比较2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评分高于对照组,氧化应激反应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观察组吸吮能力、意识、原始反射及肌张力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后遗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GM1联合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窒息并发HIE可改善患儿神经功能。
-
关键词:
-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 /
- 亚低温治疗 /
- 新生儿窒息 /
- 缺氧缺血性脑病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rognosis of neonatal asphyxia patients complicated with 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 (HIE) treated by monosialotetrahexosylganglioside (GM1) combined with mild hypothermia therapy.Methods A total of 80 neonates with neonatal asphyxia complicated with HI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n=40, mild hypothermia) and observation group (n=40, CM1 combined with mild hypothermia)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Neonatal Behavioral Neurological Assessment (NBNA) scor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improvement of oxidative stress response was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recovery time of sucking ability, consciousness, original reflex and muscle tens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hor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total incidence of sequelae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Conclusion Monosialotetrahexosylganglioside combined with mild hypothermia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neonatal asphyxia complicated with HIE can improve the neurological function of infants. -
近年来,受到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生态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等因素的影响,重症肺炎的发病率明显上升,临床防治形势异常严峻[1]。西医主要通过抗生素联合机械通气的治疗方式改善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但部分患者病原菌耐药率较高,治疗效果不够理想。中医认为重症肺炎的治疗应辨证分型而施治。清肺通腑汤具有通腑泻热、截断病势等功效,既往研究[2]认为将其应用在重症肺炎痰热壅肺证治疗中效果良好,能改善患者症状,促进机体恢复。本研究探讨清肺通腑汤治疗重症肺炎痰热壅肺证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重症肺炎痰热壅肺证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 年龄35~78岁,平均(56.03±10.32)岁; 病程2~10 d, 平均(5.01±1.45) d。观察组男25例,女15例; 年龄37~79岁,平均(56.10±10.39)岁; 病程3~11 d, 平均(5.09±1.51) d。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 ①均符合《中国急诊重症肺炎临床实践专家共识》[3]西医诊断标准和《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中医诊断标准和分型; ②经胸部X线、CT等检查确诊; ③年龄在18岁及以上; ④签署知情同意书; ⑤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 ①合并严重心、肝、肾等器官功能障碍; ②合并恶性肿瘤患者; ③合并精神和认知系统疾病者; ④本研究使用药物过敏者; ⑤近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或中药治疗; ⑥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给予患者吸氧、平喘、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失衡、营养等对症支持性治疗,实施机械通气治疗,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设定相应的参数。观察组除给予常规性对症支持治疗外,还给予清肺通腑汤治疗。药方构成: 大黄6 g, 北沙参6 g, 法半夏10 g, 杏仁10 g, 陈皮12 g, 茯苓12 g, 厚朴12 g, 枳实12 g, 瓜蒌15 g, 黄芩15 g, 桑白皮15 g, 竹茹15 g, 鱼腥草30 g。用水煎至300 mL, 口服用药或鼻饲, 1剂/d, 分早、中、晚3次服用。2组均以1周为1个疗程,持续用药2个疗程后评价效果。
1.3 观察指标
比较2组中医证候积分、肺功能指标和炎症因子水平。①中医证候积分评估包括发热、咳嗽、气促等,每项指标赋分0~3分, 0分无症状, 1分表示轻微症状, 2分表示严重症状, 3分表示非常严重症状,分数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②肺功能指标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 采用飞利浦肺功能检测仪进行检测。③炎症因子包括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于清晨空腹状态下,抽取患者肘静脉血5 mL, EDTA抗凝后3 000转/min离心处理,分离血清后保存于-20 ℃的冰箱中待检。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WBC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CRP、IL-6水平。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2组治疗前发热、咳嗽、气促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2周后, 2组发热、咳嗽、气促积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 < 0.05), 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见表 1。
表 1 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x±s)分 组别 发热 咳嗽 气促 治疗前 治疗2周后 治疗前 治疗2周后 治疗前 治疗2周后 对照组(n=40) 2.45±0.31 1.04±0.25* 2.37±0.30 1.10±0.26* 2.36±0.29 1.06±0.24* 观察组(n=40) 2.50±0.33 0.81±0.21*# 2.35±0.28 0.85±0.23*# 2.37±0.30 0.84±0.21*# 与治疗前比较, *P < 0.05; 与对照组比较, #P < 0.05。 2.2 2组肺功能指标比较
2组治疗前FVC、FEV1、MV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2周后, 2组FVC、FEV1、MVV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 < 0.05), 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见表 2。
表 2 2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x±s)组别 FVC/L FEV1/% MVV/(L/min) 治疗前 治疗2周后 治疗前 治疗2周后 治疗前 治疗2周后 对照组(n=40) 1.21±0.45 1.89±0.57* 48.97±7.64 56.03±8.19* 57.81±8.12 72.16±10.49* 观察组(n=40) 1.19±0.47 2.23±0.64*# 49.91±7.58 64.25±9.56*# 58.04±8.10 86.47±12.06*# FVC: 用力肺活量; FEV1: 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 MVV: 每分钟最大通气量。与治疗前比较, *P < 0.05; 与对照组比较, #P < 0.05。 2.3 2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2组治疗前WBC、CRP、IL-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2周后, 2组WBC、CRP、IL-6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 < 0.05), 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见表 3。
表 3 2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比较(x±s)组别 WBC/(×109/L) CRP/(mg/L) IL-6/(pg/mL) 治疗前 治疗2周后 治疗前 治疗2周后 治疗前 治疗2周后 对照组(n=40) 19.26±4.12 12.65±3.24* 141.67±25.36 70.97±9.02* 67.12±8.74 51.30±6.79* 观察组(n=40) 19.08±4.23 7.46±2.89*# 140.72±25.17 40.37±7.08*# 66.98±8.81 23.05±5.28*# WBC: 白细胞计数; CRP: C反应蛋白; IL-6: 白细胞介素-6。与治疗前比较, *P < 0.05; 与对照组比较, #P < 0.05。 3. 讨论
西医[5]认为,重症肺炎属呼吸道系统疾病,发病与呼吸系统疾病、细菌感染有着密切的联系,其发病机制主要为细菌侵袭呼吸系统后,诱发炎性细胞的释放,随着时间的推移,病情日渐加重,肺部炎性反应细胞聚集增加,肺实质遭受损害,导致肺功能障碍,最终造成全身性严重炎性反应。目前,西医对于重症肺炎的治疗多采用抗感染或联合机械通气治疗为主,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病情并促进患者康复,但在降低病死率方面效果不佳,并且效果受到细菌耐药性的影响,引发的不良反应或并发症也比较多。
中医认为重症肺炎属于“肺痈”“喘证”等范畴,其发病与外感邪气、情志失调、内伤饮食等因素有关,根据不同的病因和病机,中医将重症肺炎分为8个证型,而痰热壅肺证是较为常见的证型之一。痰热壅肺证是重症肺炎的主要发病机制,肺位于上焦,内、外邪入侵状态下炼液为痰而导致痰热壅肺证,肺失宣肃而发病,热郁化燥而致胃肠燥结、腑气不通而进一步加重病情。针对重症肺炎痰热壅肺证的治疗,中医要求坚持泻热解毒、祛痰通肺等原则,以切中病机,达到抑制病情进展的目的。崔英海等[6]融入清肺化痰、通腑泻热法的中医治疗理念,采取自拟宣壅清肺汤辅助西医治疗重症肺炎(痰热壅肺证)后,患者的肺部感染症状和病情进展得到了有效控制。邹外龙等[7]通过清肺定喘泄热法对呼吸机相关性重症肺炎(痰热壅肺证)进行治疗,结果发现该疗法在降低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改善肺功能以及抑制炎症反应方面效果明显,患者的健康状况明显改善。
本研究采取清肺通腑汤进行治疗,方中鱼腥草可清热解毒,排脓消痈; 竹茹、桑白皮可清肺化痰; 瓜蒌可清热润肺止咳; 法半夏、陈皮具有燥湿化痰之功效; 杏仁肃降肺气而止咳; 茯苓健脾渗湿,使脾健痰消。肺与大肠相表里,枳实、厚朴、大黄等为小承气汤,可发挥通腑泄热的作用,达到改善痰热壅肺之目的。北沙参养阴清肺,益胃生津,小剂量使用能够避免热毒炽盛伤阴,同时又可以敛邪滋腻[8]。诸药合用,清肺、化痰、止咳功效显著。郑彩莲等[8]对重症肺炎痰热壅肺证患者采取清肺通腑汤治疗,结果发现该疗法的临床总有效率91.67%, 远高于常规治疗的81.25%。在炎性指标方面,本研究观察组治疗2周后炎症因子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分析原因发现,清肺通腑汤中黄芩具有广谱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可抑制炎症细胞因子活性; 桑白皮、陈皮等可抑制中性粒细胞及炎症因子表达,杏仁、半夏等具有止咳、抗炎作用,方中多种药材均可发挥抗炎效果,抑制炎症因子释放,降低炎症因子水平。
-
表 1 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NBNA评分比较(x±s)
分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24.59±4.28 37.05±3.24* 对照组 25.06±4.30 31.13±3.18 与对照组比较, *P < 0.05。 表 2 2组治疗前后氧化应激反应比较(x±s)
组别 SOD/(U/mL) NO2-/(μmol/L) NT/(nmol/L)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112.58±15.64 168.95±19.67*# 31.68±2.08 14.35±1.40*# 4.21±0.40 1.68±0.21*# 对照组 115.60±16.35 140.75±15.41* 30.96±2.07 22.36±1.59* 4.18±0.42 2.48±0.26* SOD: 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 NO2-: 血浆亚硝酸盐; NT: 血浆硝基络氨酸。与治疗前比较, *P < 0.05; 与对照组比较, #P < 0.05。 表 3 2组体征改善时间比较(x±s)
d 组别 吸吮能力恢复时间 意识恢复时间 原始反射恢复时间 肌张力恢复时间 观察组 3.51±1.08* 2.08±0.54* 4.28±0.75* 3.54±1.09* 对照组 4.76±1.12 4.63±0.81 6.39±1.12 5.35±1.24 与对照组比较, *P < 0.05。 -
[1] 郭果, 张雪峰. 窒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相关因素分析[J]. 武警医学, 2018, 29(4): 56-59.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WJYX201804014.htm [2] 董书宇, 周超, 张倩, 等.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治疗进展[J]. 解剖科学进展, 2017, 23(5): 514-517.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JPKX201705019.htm [3] 曾玲.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发病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 新乡医学院学报, 2017, 34(4): 313-315.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XXYX201704019.htm [4] 马世尧, 王清枫.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窒息合并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应用效果观察[J]. 中国妇幼保健, 2017, 32(10): 2114-2115.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FYB201710023.htm [5] 马萍璇, 黄海川, 陈楷正.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联合1, 6-二磷酸果糖对新生儿窒息并发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心功能、肾功能和血糖的影响[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7, 34(12): 1768-1771.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GXYD201712027.htm [6]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标准[J]. 中华儿科杂志, 2005, 43(8): 584-584. doi: 10.3760/j.issn:0578-1310.2005.08.007 [7] 平菊梅. 足月高危儿颅脑损伤筛查中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测查法的价值探讨[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 10(11): 107-108.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WYY201611073.htm [8] 郭俊珍.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的探讨[J]. 山西医药杂志, 2016, 45(8): 933-935.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SXYY201608029.htm [9] 章六秀, 彭运聪, 杨林生, 等. 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亚低温治疗时机选择[J]. 现代仪器与医疗, 2017, 23(5): 60-62.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XDYI201705025.htm [10] 张粉霞, 刘荣, 常袆, 等. 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后S100-β蛋白、NSE的变化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 2017, 32(3): 517-519.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FYB201703032.htm [11] 吴冬雪, 马建荣. 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研究进展[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18, 33(6): 463-467.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SEK201806022.htm [12] 贾雯, 李清平, 董文斌, 等. 不同亚低温时间窗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对比研究[J].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6, 31(14): 1076-1080.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HNYG202004006.htm [13] 马萍璇, 黄海川, 陈楷正.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联合1, 6-二磷酸果糖对新生儿窒息并发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心功能、肾功能和血糖的影响[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7, 34(12): 1768-1771.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GXYD201712027.htm [14] 李建雄, 李艳, 马汉伟, 等. 神经节苷脂GM1对新生大鼠HIBD后海马KCC2表达的影响[J].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18, 17(5): 457-461. doi: 10.3760/cma.j.issn.1671-8925.2018.05.005 [15] 曾庆煌, 曾仁和.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外源性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J].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6, 31(20): 1582-1583. [16] 冯冉冉.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与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血清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的关系[J]. 中国妇幼保健, 2017, 32(17): 4184-4186.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FYB201717057.htm [17] 钱丹, 姜勇超. 促红细胞生成素配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效果分析[J]. 中国综合临床, 2016, 32(3): 272-275.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GAYX201705039.htm [18] 陈茜娜, 徐棉, 林振浪, 等.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联合头部亚低温治疗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观察[J]. 浙江医学, 2017, 39(1): 40-42.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JYE201701016.htm -
期刊类型引用(32)
1. 林玲. 清肺化痰汤辅治重症肺炎痰热壅肺证的临床效果. 临床合理用药. 2024(08): 29-32 . 百度学术
2. 任志强,范雪娇,张家民,周志文,李裕尚. 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联合清肺降浊方治疗重症肺炎的效果. 河南医学研究. 2024(09): 1682-1686 . 百度学术
3. 吴康. 支气管镜肺泡灌洗联合清肺化痰汤治疗重症肺部感染的临床效果研究. 大医生. 2024(08): 91-94 . 百度学术
4. 周佳,张瑶瑾,陈家伟,倪芳芳,张颖蓓. 宣肺调肠方辅助治疗重症肺炎对患者血气指标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四川中医. 2024(06): 112-115 . 百度学术
5. 高明超. 益元清肺汤治疗气虚肺热证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气道重塑、TLR4、sTREM-1水平的影响.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22): 154-157 . 百度学术
6. 周瑞霞,高芳艳,曹宏丽. 清肺化痰汤联合基于人文关怀的中医护理对痰热壅肺型重症肺炎患者通气功能的改善作用. 智慧健康. 2024(16): 161-163+167 . 百度学术
7. 姚贇,徐丽晶,罗彬,苏伟,孙攀博. 盐酸氨溴索联合莫西沙星、比阿培南治疗老年重症肺炎对患者肺泡灌洗液TLR4、PCT、hs-CRP水平的影响. 中国医学创新. 2024(26): 136-140 . 百度学术
8. 李晖,魏崴,宋娜,裴雪,唐丽华,孙志辉. 痰热清注射液联合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老年重症肺炎的效果及对IFN-γ、PCT及LTE4因子水平的影响.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3(11): 2626-2629 . 百度学术
9. 陈雅. 射麻口服液联合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对喘息性肺炎的疗效分析.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13): 2208-2211 . 百度学术
10. 王旭东,徐宇,李晨,张楚惠. 清金化痰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用于痰热蕴肺型肺炎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大医生. 2023(17): 1-4 . 百度学术
11. 唐辉龙,李凯,陈远惠. 清肺通腑方治疗重症肺炎痰热壅肺证对患者FeNO水平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黑龙江中医药. 2023(03): 132-134 . 百度学术
12. 闫静文,郭文龙,黄磊,谢静凌,王旭锋,倪腾,钟慧芳,钟其秋. 重症肺炎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观察. 内蒙古中医药. 2023(12): 39-40 . 百度学术
13. 陈小英,江瑞来,梅建华. 莫西沙星联合比阿培南治疗老年人重症肺炎65例. 中国基层医药. 2022(01): 77-81 . 百度学术
14. 卫金坡. 通腑醒神汤联合西医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HMGB-1、SF、ET-1水平的影响. 中医研究. 2022(02): 46-50 . 百度学术
15. 王雁. 清肺通络汤在肺炎恢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22(02): 160-161 . 百度学术
16. 刘军. 探讨自拟金龙清肺汤对重症肺炎(痰热壅肺证)患者临床症状及炎性介质的影响. 系统医学. 2022(01): 5-9 . 百度学术
17. 程黎民,林梅瑟,刘晓,张贻雯. 千金苇茎汤治疗痰热壅肺型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评估. 中国基层医药. 2022(03): 330-334 . 百度学术
18. 陈华琼,郭嘉韵,刘嘉丽. 清肺通腑汤联合西药治疗重症肺炎患者的疗效观察. 中国实用医药. 2022(06): 199-202 . 百度学术
19. 丁惠卿,孔悦,卢磊. 小青龙汤对支气管哮喘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肺功能指标的影响. 系统医学. 2022(09): 55-58 . 百度学术
20. 谭清术,范锟,谭明娜. 桑杏汤合止嗽散加减联合富马酸酮替芬片治疗咳嗽疗效及对炎症指标的影响. 四川中医. 2022(05): 65-68 . 百度学术
21. 葛燕萍,王绍谦,孔静. 清肺化痰汤对重症肺炎(痰热壅肺证)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免疫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中国中医急症. 2022(08): 1213-1216 . 百度学术
22. 李良梅,孟芸,沈智钢. 通腑消积汤治疗呼吸衰竭患者腑气不通证的临床研究. 中国实用医药. 2022(17): 146-148 . 百度学术
23. 李赛,张凌锋,郑刘哲. 宣白承气汤加减辅治重症肺炎临床观察.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2(10): 1741-1743 . 百度学术
24. 李淑荣.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通腑法论治. 四川中医. 2022(11): 19-22 . 百度学术
25. 杨芸,高瞻鹏. 探讨痰热壅肺型重症肺炎经宣白承气汤加减治疗的效果. 黑龙江中医药. 2022(03): 132-134 . 百度学术
26. 董本轩. 通腑理肺汤结合西医常规疗法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及肺功能的影响. 湖南中医杂志. 2021(07): 48-50 . 百度学术
27. 仝晨均,田筱荟,赵敏. 阿奇霉素联合解毒开窍豁痰汤治疗重症肺炎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内科. 2021(04): 517-520 . 百度学术
28. 俞荣明,胡爱浩. 宣白承气汤治疗对重症肺炎患者 CRP、TNF-α、IgG、IL-6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 四川中医. 2021(11): 96-99 . 百度学术
29. 周利君,郭红荣,王红娟,徐建群,方思. 麻黄清化方治疗重症肺炎疗效及对血氧指标、炎症因子的影响.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35): 3943-3946 . 百度学术
30. 王佳,冯星火,国丽娜,王妍. 银翘散对流感病毒感染性重症肺炎小鼠肺组织的修复机制研究. 陕西中医. 2020(02): 156-159 . 百度学术
31. 田琳,陈梦竹,刘玥,胡少丹,王泽玉. 宣肺逐瘀化痰法对间质性肺炎患者VC、FEV_1、PEF、IL-6、TNF-α及hs-CRP水平的影响. 吉林中医药. 2020(12): 1597-1600 . 百度学术
32. 王丽君,查陆军.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痰热壅肺型重症肺炎患者的影响.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0(16): 128-130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2)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05
- HTML全文浏览量: 112
- PDF下载量: 9
- 被引次数: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