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alysis value of rigid internal fixation in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
-
摘要:目的 探讨坚强内固定在口腔颌面外科治疗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120例颌面部骨折患者分为2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骨间钢丝结扎固定术,研究组给予坚强内固定术。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治疗优良率96.67%, 显著高于对照组83.33%(P < 0.05)。研究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 < 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67%, 显著低于对照组13.33%(P=0.037)。结论 应用坚强内固定术治疗颌面部骨折患者效果显著,可增强疗效,缩短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且并发症少。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value of rigid internal fixation in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Methods Totally 120 patients with maxillofacial fracture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6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routine interosseous wire ligation and fixation, while the study group was treated with rigid internal fixation.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6 months, and the efficacy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 excellent and good rate of treatment in the study group was 96.67%,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83.33%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hospitalization time and fracture healing time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incidence rat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n the study group was 1.67%,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13.33%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37).Conclusion Application of rigid internal fixation is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patients with maxillofacial fracture, which can enhance the curative effect, shorten the hospitalization time and fracture healing time, and has fewer complications.
-
人体颌面骨性支架共同构成正常颜面部轮廓,骨性支架之间解剖结构复杂,一旦受外界直接或间接创伤会引发骨折,影响颜面部外形,治疗难度较大[1]。此外,人体口腔颌面部长时间处于暴露状态,受外界创伤影响概率高,颌面部骨折发生风险也较大[2]。研究[3]显示,在全身骨折患病人群中,颌面骨骨折所占比例较高。颌面部骨折常见类型包括上颌骨骨折、下颌骨骨折等。目前,临床多采用手术方法治疗口腔颌面外科中颌面部骨折,常用术式包括常规骨间钢丝结扎固定术、牵引复位固定术等,但也具有创伤大、并发症多、固定稳定性差、固定时间长等弊端,且术后往往需要长时间对颞下颌关节运动进行限制,可能增加患者身心不适[4]。近年来,口腔颌面外科治疗中坚强内固定术能获得较好的固定稳定性,且并发症少,可促使术后骨折尽快愈合[5]。本研究对本院60例口腔颌面外科颌面部骨折患者应用坚强内固定术治疗,获得理想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后,随机抽样法选取2013年7月—2018年7月本院120例口腔颌面外科颌面部骨折患者。纳入标准: ①符合《口腔颌面外科学》[6]中颌面部骨折诊断标准; ②意识清楚,认知功能正常; ③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 ①合并严重心、肝、肾、肺脏器疾病; ②合并严重精神疾病; ③粉碎性骨折; ④合并颅脑损伤、肢体损伤或全身情况不佳; ⑤不愿参与本研究。采用摸球法分为对照组60例,男37例,女23例; 年龄22~65岁,平均(42.16±3.58)岁; 致伤原因为28例车祸伤, 21例高空坠落伤, 11例跌打伤; 骨折类型为27例上颌骨骨折, 20例下颌骨骨折, 13例颧骨、颧弓骨折。研究组60例,男35例,女25例; 年龄23~66岁,平均(42.27±3.60)岁; 致伤原因为26例车祸伤, 22例高空坠落伤, 12例跌打伤; 骨折类型为25例上颌骨骨折, 21例下颌骨骨折, 14例颧骨、颧弓骨折。2组临床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2组术前均完善CT、X线等检查,明确骨折部位、骨折线方向等,确定手术方法。研究组采用坚强内固定术治疗: 患者取仰卧位,气管插管全麻。按照骨折部位选择恰当手术切口,上颌骨骨折采用上颌前庭沟切口,下颌骨骨折采用前庭沟切口,颧骨、颧弓骨折采用眉弓切口、眶下缘切口。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显露骨折部位,复位骨折,恢复咬牙合关系。按照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恰当微型钛板及钛钉,按照骨面曲度进行钛板预弯,确保可紧密贴合骨面,以钛钉固定,缝合创面。
对照组采用常规骨间钢丝结扎固定术治疗: 患者取仰卧位,气管插管全麻。按照患者骨折部位选择恰当手术切口,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直至骨膜。骨折断端充分暴露,骨折残端以骨钳夹夹持,骨折断端两侧打孔,钢丝穿孔,对角交叉打结,残端钢丝剪除,加压包扎。2组术后均给予常规抗生素预防感染,持续5~7 d。
1.3 观察指标
依据文献[7]拟定疗效标准: 优: 治疗后咬牙合关系恢复正常,张口度无异常,复查CT、X线显示骨折线对位愈合良好,面中1/3外形恢复正常; 良: 治疗后咬牙合关系明显改善,张口度存在轻度受限,复查CT、X线显示骨折线对位良好,面中1/3外形恢复正常; 差: 治疗后咬牙合关系、张口度未变化或加重,复查CT、X线显示骨折线错位愈合。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2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2组术中及术后住院、随访期间并发症。
1.4 统计学分析
以SPSS 20.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χ2检验对比。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治疗优良率为96.67%, 显著高于对照组83.33%(P < 0.05)。见表 1。研究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 < 0.05)。见表 2。2组术中均未出现相关并发症。术后住院及随访期间,研究组出现1例牙根损伤,并发症发生率为1.67%。对照组出现4例牙根及神经损伤, 2例咬牙合紊乱, 2例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2组均未出现睑外翻、复视等并发症,且无1例合并2种或以上并发症。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37)。
表 1 2组治疗优良率对比[n(%)]组别 优 良 差 总优良 研究组(n=60) 28(46.67) 30(50.00) 2(3.33) 58(96.67)* 对照组(n=60) 24(40.00) 26(43.33) 10(16.67) 50(83.33) 与对照组比较, *P < 0.05。 表 2 2组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对比(x±s)d 组别 住院时间 骨折愈合时间 研究组(n=60) 10.23±2.36* 40.15±3.52* 对照组(n=60) 15.02±2.80 64.20±4.54 与对照组比较, *P < 0.05。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快速发展及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交通事故、高空坠落等意外伤害发生风险较早年持续升高,在此环境下,口腔颌面部创伤骨折发生风险也不断提升[8-9]。口腔颌面部骨折是临床常见口腔颌面外科疾病,其主要临床特征之一为咬牙合紊乱,故治疗关键为促使咬牙合关系恢复正常[10]。目前,临床多采用外科手术治疗口腔颌面部骨折,常见术式包括骨间金属丝结扎固定等,虽然可获得一定短期效果,但也存在不足之处,比如固定时间长、固定松动风险高、限制颞下颌关节运动等,均可能影响患者术后恢复及生活质量,不易被患者接受。
坚强内固定主要是经由微型钛板实施骨内固定,可促使口腔颌面部骨折部位的三维稳定性提升,在精准复位骨折端的同时,对骨折线上牙齿进行保留,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11-12]。传统观点[13]认为,下颌骨骨折患者手术治疗中,保留骨折线上牙齿可能会增加术后骨创感染发生风险,不利于术后骨折愈合。本研究发现,针对下颌骨骨折线上牙齿正常、无严重骨缺损的患者,可在坚强内固定术中采取正确处理方法,提升牙齿保留率,且不会增加感染发生风险。本研究还发现,坚强内固定不仅能获得较强的固定稳定性,还不会影响颞下颌关节活动性,能克服常规骨间金属丝结扎固定术后限制颞下颌关节活动的不足,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14]。
坚强内固定治疗中所用的微型钛板成型性较好,可紧密贴合患者颌骨表面,且具有一定生理活动度,刺激骨折部位成骨细胞,促使其生长,促进骨性愈合[15]。钛板生物相容性良好,通常情况下可在人体内长时间植入,不会影响正常生理功能,且无需行二次手术取出,可减轻患者痛苦[16-18]。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治疗优良率高达96.67%, 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3.33%(P < 0.05), 研究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 < 0.05), 这说明口腔颌面部骨折治疗中应用坚强内固定术的效果更为显著。分析是因坚强内固定术可提升骨折固定复位稳定性,促使骨折断端快速愈合,且术后可依靠下颌关节适当活动,进行张口训练,可改善康复效果,促使骨折尽快愈合,缩短疗程。研究组出现1例牙根损伤,对照组出现4例牙根及神经损伤, 2例咬牙合紊乱,2例感染。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分析是因为坚强内固定术采用微型钛板及钛钉固定,不会给面部软组织造成较大创伤,且不会破坏咀嚼功能,可避免出现常规骨间金属丝结扎固定术后下颌关节软骨退行性病变; 患者术后可依靠下颌关节适度活动,可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
综上所述,口腔颌面外科颌面部骨折治疗中坚强内固定术的应用价值较高,可增强疗效,缩短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且并发症少,安全可靠。
-
表 1 2组治疗优良率对比[n(%)]
组别 优 良 差 总优良 研究组(n=60) 28(46.67) 30(50.00) 2(3.33) 58(96.67)* 对照组(n=60) 24(40.00) 26(43.33) 10(16.67) 50(83.33) 与对照组比较, *P < 0.05。 表 2 2组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对比(x±s)
d 组别 住院时间 骨折愈合时间 研究组(n=60) 10.23±2.36* 40.15±3.52* 对照组(n=60) 15.02±2.80 64.20±4.54 与对照组比较, *P < 0.05。 -
[1] 管超, 季平, 张富贵, 等. 228例下颌骨骨折病例的回顾性研究[J].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17, 42(9): 1072-1076.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QYK201709004.htm [2] 龚玉萍, 李锐, 王颖, 等. 198例老年颌面部骨折患者临床分析[J].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8, 36(6): 671-674.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HXKQ201806025.htm [3] 陈恒雯, 高明星. 医患双达标模式在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管理中的效果评估[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8, 18(8): 169-171.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YWLC201808086.htm [4] 王卓为, 王学玖. 坚固内固定联合牵引复位固定术治疗口腔颌面部创伤性骨折临床观察[J]. 陕西医学杂志, 2017, 46(6): 763-765. doi: 10.3969/j.issn.1000-7377.2017.06.032 [5] 孙峥. 不同固定方法治疗单纯下颌角骨折术后并发症的分析研究[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8, 18(4): 596-598.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YWLC201804046.htm [6] 马涛, 陈峻岭. 口腔颌面外科学[M]. 郑州: 郑州大学出版社, 2013: 54-55. [7] 张剑峰. 钛板坚强内固定治疗颌面骨折的方法及有效性研究[J].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8, 50(4): 84-85.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NMYZ201804039.htm [8] 章绍安. 小型钛板治疗14例下颌骨骨折的临床分析[J]. 安徽医药, 2017, 21(12): 2207-2209. doi: 10.3969/j.issn.1009-6469.2017.12.019 [9] 费新华, 周峰. CT三维重建技术在颌面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 27(2): 353-355.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XYXZ201702047.htm [10] 赵坤, 姚忠军, 杨帆. 节段设计原则在小切口入路坚固内固定治疗颌面部骨折的应用[J]. 医学研究杂志, 2017, 46(8): 185-187.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YXYZ201708048.htm [11] 高振然, 马松波, 张国琴. 坚固内固定治疗面骨骨折115例临床分析[J].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7, 15(6): 548-550.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GKQ201706025.htm [12] 徐淑江. 坚强内固定技术治疗颌面部骨折临床效果分析[J]. 淮海医药, 2018, 36(1): 71-73.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HHYY201801030.htm [13] 何思铃, 肖水生. 下颌骨骨折术后感染相关因素分析[J]. 上海口腔医学, 2017, 26(4): 429-433.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SHKY201704022.htm [14] 张建丽. 小钛板坚强内固定术治疗下颌骨骨折效果分析[J]. 河南医学研究, 2018, 27(11): 125-126.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HNYX201811069.htm [15] 许志杰, 杨蕊, 陈觉尧. 小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治疗下颌骨折的疗效分析[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 28(3): 164-165.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SZZX201803082.htm [16] 吴旭彬, 苗娜, 阿不都克力木江·买买提, 等. 40例颌骨骨折坚强内固定术后取板原因分析[J]. 中国美容医学, 2017, 26(2): 87-89.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MRYX201702030.htm [17] 杨立, 黄红星, 黄远. 鼻内镜下同期行鼻骨骨折复位加鼻中隔创伤处理[J].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2011, 18 (10): 558-560.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EBYT201110016.htm [18] 李超, 王朝晖, 陈建超, 等. 下颌骨缺损修复重建[J]. 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07, 31 (1): 37-39.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JKXS201304009.htm -
期刊类型引用(4)
1. 苑学微,张雅楠,胡晓云,董宇,李静,许梅. 颌间牵引钉联合可吸收性微型骨接板治疗老年下颌骨骨折的应力研究和临床观察.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2024(03): 124-128 . 百度学术
2. 李焱,宁伟民,杨刚. 微小切口进路坚固内固定术用于口腔颌面部骨折治疗中的疗效.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1(16): 2590-2592 . 百度学术
3. 薛军,陈坤利. 可吸收内固定系统与坚强内固定系统在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08): 122-124 . 百度学术
4. 边少峰. 钛板坚强内固定治疗颌面部骨折的效果观察. 中国实用医刊. 2020(21): 75-78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0)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41
- HTML全文浏览量: 182
- PDF下载量: 5
- 被引次数: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