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变化及其与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

祖素云, 王爽, 杨凤兰, 陈宝贵, 马明哲

祖素云, 王爽, 杨凤兰, 陈宝贵, 马明哲.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变化及其与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 (5): 163-164. DOI: 10.7619/jcmp.201605058
引用本文: 祖素云, 王爽, 杨凤兰, 陈宝贵, 马明哲.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变化及其与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 (5): 163-164. DOI: 10.7619/jcmp.201605058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变化及其与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

详细信息
  • 中图分类号: R542.2

  • 摘要: 急性心肌梗死(AMI)属于急性严重心肌缺血事件,发生机制为管腔在斑块破裂、血栓形成的情况下发生闭塞,基础为动脉粥样硬化[1].在诊治AMI患者的过程中,寻找敏感而特异的血清学标记物具有极为重要的临床意义[2].在AMI的形成过程中,炎性反应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3].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属于一种负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合成主体为肝脏,通常情况下肝功能损害及营养不良患者具有较低的水平[4].研究[5]认为,炎症、组织损伤的范围及性质和前白蛋白具有一定的关系.本研究分析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在AMI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与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25
  • HTML全文浏览量:  10
  • PDF下载量:  0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