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不同电切疗法治疗胃结肠息肉的疗效比较

栾兴龙, 郭庆争

栾兴龙, 郭庆争. 内镜下不同电切疗法治疗胃结肠息肉的疗效比较[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 (5): 112-113. DOI: 10.7619/jcmp.201605034
引用本文: 栾兴龙, 郭庆争. 内镜下不同电切疗法治疗胃结肠息肉的疗效比较[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 (5): 112-113. DOI: 10.7619/jcmp.201605034

内镜下不同电切疗法治疗胃结肠息肉的疗效比较

详细信息
  • 中图分类号: R574.62

  • 摘要: 胃结肠息肉是指胃部或者结肠部位局部黏膜组织局限性隆起并向内突出的病变的总称,其病因通常是由于上皮细胞的过度表达并从黏膜表面向内扩展[1-2].病理学[3]将黏膜息肉分为肿瘤性息肉或非肿瘤性息肉.肿瘤性息肉患者一旦出现腹部不适,治疗不及时会导致肿瘤性息肉向大肠癌转变[4].目前,临床上对于发现的胃和结肠息肉都是要求切除.由于传统手术切除创面大、费用高,现已被内镜技术所取代.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有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内镜下高频电切术及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这3种治疗方法.本研究比较这3种治疗方法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19
  • HTML全文浏览量:  9
  • PDF下载量:  0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
    x 关闭 永久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