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配合改良塞丁格技术在小儿PICC 置管中的应用

朱洪琪, 穆传红

朱洪琪, 穆传红. 超声引导配合改良塞丁格技术在小儿PICC 置管中的应用[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 (18): 181-182. DOI: 10.7619/jcmp.201518065
引用本文: 朱洪琪, 穆传红. 超声引导配合改良塞丁格技术在小儿PICC 置管中的应用[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 (18): 181-182. DOI: 10.7619/jcmp.201518065

超声引导配合改良塞丁格技术在小儿PICC 置管中的应用

详细信息
  • 中图分类号: R473.72

  • 摘要: 儿外科中,长期静脉营养导致血管损伤、静脉炎的现象时有发生,且小儿好动,所以外周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较短。为了治疗的需要,同时也为了保护血管、减轻患儿和家长的痛苦,PICC 置管越来越成为儿外科的常用方法。目前临床上首先进行体外肉眼观察和触摸估计的方法[1]对局部血管状况进行预估判,对于血管情况尚可的患儿,均采用直接穿刺置管。但大部分小儿肘部及上臂皮下脂肪较多,血管不明显,单纯靠护士的技术“盲穿”难度相当大。本科2014年11月—2015年4月在20例患儿中采用超声引导配合改良塞丁格技术[2]进行 PICC 置管,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15
  • HTML全文浏览量:  7
  • PDF下载量:  0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
    x 关闭 永久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