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纤维化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

孙阳, 赵艳红, 卢永新, 朱芸

孙阳, 赵艳红, 卢永新, 朱芸. 肾脏纤维化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 (9): 173-176. DOI: 10.7619/jcmp.201509059
引用本文: 孙阳, 赵艳红, 卢永新, 朱芸. 肾脏纤维化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 (9): 173-176. DOI: 10.7619/jcmp.201509059

肾脏纤维化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

基金项目: 中国高校医学期刊临床专项资金。
详细信息
  • 中图分类号: R692

  • 摘要: 肾脏纤维化是引发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所有慢性肾脏疾病最终可发展为肾脏纤维化.各种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输尿管阻塞、糖尿病等均可引发肾间质炎性细胞浸润、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及肌成纤维细胞聚集,并通过促纤维化因子增加细胞外基质(ECM)的生成,减少其降解,从而形成肾间质纤维化,损伤肾功能[1].目前,临床上主要通过控制加剧肾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来防治肾脏纤维化,但患者预后改善并不显著[2].因此,如何有效防治肾脏纤维化成为肾内科医生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本研究通过对肾脏纤维化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为慢性肾脏疾病的防治提供更多的临床依据,现报告如下.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81
  • HTML全文浏览量:  57
  • PDF下载量:  4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
    x 关闭 永久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