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β2微球蛋白、胱抑素C在评价早期肾功能损伤中的敏感性

赵峰波, 郭加旺, 刘勇志, 徐颖

赵峰波, 郭加旺, 刘勇志, 徐颖. 血清β2微球蛋白、胱抑素C在评价早期肾功能损伤中的敏感性[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3, (21): 157-158. DOI: 10.7619/jcmp.201321050
引用本文: 赵峰波, 郭加旺, 刘勇志, 徐颖. 血清β2微球蛋白、胱抑素C在评价早期肾功能损伤中的敏感性[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3, (21): 157-158. DOI: 10.7619/jcmp.201321050

血清β2微球蛋白、胱抑素C在评价早期肾功能损伤中的敏感性

详细信息
  • 中图分类号: R692

  • 摘要: 文献[1]报道,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GFR)在正常值范围时,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与血清胱抑素C(CysC)浓度即可开始升高,而且测定方法简单、结果可靠,目前已被认为是反映GFR准确而敏感的指标,但对两者的敏感程度及其差异性报道尚少.本院2011年3月—2012年3月选择40例健康志愿者的体检报告、120例GFR正常的慢性肾脏病患者检验报告进行血清β2-MG和CysC与GFR关系及敏感性的研究,现报告如下.
  • 孙秀丽, 陈爱珍. 慢性肾脏病不同时期血清CysC、β2-MG的变化特点及其与Scr的相关性研究 [J]. {H}医学研究杂志, 2011(3):104.doi: 10.3969/j.issn.1673-548X.2011.03.032.
    王海燕. 肾脏病学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438.
    王鸿利. 实验诊断学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206.
    朱槿宏, 元淑巧, 于海涛. 胱抑素C在肾功能评价中的临床意义 [J]. {H}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1(6):1569.
    李仙丽, 冯显红, 姚爱军. 血清胱抑素C与β2微球蛋白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J]. {H}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1(7):784.doi: 10.3969/j.issn.1672-9455.2011.07.008.
    J ung K, J ung M. Cystatin C:a promising marker of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to replace creatinine [J]. Nephro, 1995(3):370.
    Newman D J, Thakkar H, Edwards R G. Serum cystatin C:a replacement for creatinine as a biochemical marker of GFR [J]. {H}Kidney International, 1994, (47):20.
    Newman D J, Thakkar H, Edwards RG. Serum cystatin C measured by automatated immunoassay:A more sensitive marker of changes in GFR than serum creatinine [J]. {H}Kidney International, 1995(1):312.
    Laterza O F, Price C P, Scott M G. Cystatin C:An improved estimator of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J]. {H}Clinical Chemistry, 2002.699.
    José David H M, Serafín M, Nuria F. Cystatin C and beta2-microglobulin:markers of glomerular fikration in critically ill children [J]. {H}CRITICAL CARE, 2007(3):R59.
    Donadio C. Serum and urinary markers of early impairment of GFR in chronic kidney disease patients:diagnostic accuracy of urinary β-trace protein [J]. {H}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ology Renal Physiology, 2010.1407.
  • 期刊类型引用(15)

    1. 李贤概,方祖军,徐金同. 磁敏感加权血管成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脑出血转化的评估研究. 江西医药. 2022(12): 2219-2221 . 百度学术
    2. 姚丽娜,时伟,孙喜燕,马艳,张立娜. 颗粒蛋白前体、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对脑梗死病人出血转化的预测价值. 安徽医药. 2021(05): 966-970 . 百度学术
    3. 李红梅,热西达木·麦麦提,于庆亮. 脑微出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认知功能和预后的影响. 广西医学. 2021(06): 670-673+684 . 百度学术
    4. 樊丽娜. 无缝隙护理对尿激酶介入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的影响.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1(14): 2606-2609 . 百度学术
    5. 龙自华. 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对预后的作用和相关因素研究. 中外医学研究. 2020(11): 124-126 . 百度学术
    6. 孙丽娜. 头颅CTA联合CTP在急性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预测中的应用.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2020(02): 135-139 . 百度学术
    7. 邵宽河,邱朝霞,陈思静. 依达拉奉联合rt-PA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出血性转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临床误诊误治. 2020(06): 42-46 . 百度学术
    8. 马玲梅. 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分析.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20(15): 2613-2615 . 百度学术
    9. 张爱莲,陈夏,曾路,黄立波,王建林,黄晨. 低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对心源性脑栓塞患者预后的影响.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0(17): 69-72 . 本站查看
    10. 田智斌,姬利,赵掌权,王战英. 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18): 1-3 . 百度学术
    11. 张莉,余小骊,欧阳晓春,王水华. 60岁以上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医学创新. 2020(29): 69-72 . 百度学术
    12. 曹光东,贺崇欣,夏连贵. 急性脑血管闭塞机械再通术后出血性转化的影响因素探讨及防治.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20(05): 293-299 . 百度学术
    13. 邓梦琳. 急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后出血的相关风险因素分析. 中国社区医师. 2019(22): 36+38 . 百度学术
    14. 赵超. 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后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分析. 中国当代医药. 2019(35): 103-105 . 百度学术
    15. 李红,李瑞娜,郭巾瑜. 降纤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的原因及危险因素分析.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8(11): 1212-1216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1)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43
  • HTML全文浏览量:  34
  • PDF下载量:  31
  • 被引次数: 16
出版历程
  • 发布日期:  2014-04-07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
    x 关闭 永久关闭